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2023闪亮的足迹
干起来,前面是片艳阳天
—— 宁煤煤制油分公司连续三年油化品年产量突破400万吨大关

本报特约记者 许祎敏


  隆冬的宁东大地,被冰雪覆盖,火热的装置现场更显蒸蒸日上,在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煤炭间接液化项目生产现场,隆隆的机器轰鸣声犹如激昂的劳动号子声,驱走了数九寒天,掀起了实干精彩的新热潮。
  一年来,宁夏煤业煤制油分公司“实”字为先、“干”字当头,坚定践行“六个担当”,统筹推进“保安全、稳生产、提效益、谋创新、强党建”工作,高质量完成“三年一大修”,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在2023年倒计时的钟声中交上了一张满意的答卷:截至2023年12月30日,煤制油分公司生产油化品年产量突破400万吨大关,甲醇年产量超过100万吨,年发电量超计划10.72%。2023年,在历时33天停车停产大检修后,煤制油分公司不仅提前21天完成年度产量任务,而且连续3年油化品年产量突破400万吨大关。
  没有等出来的精彩,只有干出来的辉煌。脚到之处,目之所及,煤制油的每寸土地、每个角落都焕发着实干的活力,积蓄着实干的力量,闪耀着精彩的未来。
  党旗引领,从实干出发
  作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首次发出地,煤制油分公司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深入践行伟大号召,弘扬实干精神,将“干”字融入全员基因,形成工作习惯,为实现年终目标打下扎实基础。
  团结就是力量,信心赛过黄金。装置大检修后,虽然全年生产时间受到影响,但是大家对完成年度目标充满信心。
  这信心源于科学组织、精心统筹的精细化管理,源于全员凝聚共识锚定目标全力以赴的决心。分公司在大检修优化设备的基础上精心部署,领导班子带头示范,党员干部自觉作为、积极响应,根据分管业务形成调研方案,下基层现场办公,将调查研究和抓落实缩短至“最后一米”,先后解决净化四系列热再生塔冷凝器冷却效果不佳、合成气氮含量高等实际问题52项。力推岗位建功见实效,设立118个党员责任区、成立100支“三支队伍”,落实具体措施26项,助力“三年一大修”提前完成。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找出办法、解决问题,实施一系列细化标准、提升管理的措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能源保供,以实干兴业
  作为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如何有力做好能源保障和安全,始终是煤制油分公司放在首要的政治任务。今年又恰逢3年一次的大检修,对能源保供和安全工作更是一项严峻的大考。
  “干”字精神,是煤制油人的“根”和“魂”。在这场为期33天的大检修战役中,凝聚了全体员工的智慧和汗水。在全厂多个装置区催化剂更换及填料任务中,党员带头坚守,员工挺膺担当,连续作业432个小时,抢工期、抓进度;高温30℃天气里,党员突击队经过8小时的奋战,塔内淤泥被清理一空……煤制油人主动担当、铆足干劲,一次次创造了奇迹:将原计划约50小时的首次蒸汽建网工作仅用10余小时便一次性开车成功,创造了装置自2016年投运以来最快建网时间;较原计划提前43小时实现甲醇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顺利产出合格产品;提前53小时实现油品合成费托装置引入原料气,产出合格油品。
  短暂的休整是为了更好地出发。13000余人圆满完成装置大修11172项检修任务,提前恢复满负荷运行,关键大机组、气化炉实现全优质运行,报警数大幅下降、设备运行状态良好,关键物料单耗大幅下降,油化品日产量最高达12564吨、创历史最高水平,为分公司能源保供和安全提供坚实基础。
  同时,分公司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动双重预防机制有效运行。细化完善隐患奖励标准、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制定132条异常处置授权清单和“四级”隐患奖励标准,兑现奖励33万元;健全979个岗位“两个清单”,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达标。常态化落实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压实网格化管理责任,加大直接作业环节管控力度;健全完善承包商管理机制,加强安全、技术、质量体系建设,严格入厂资质、安全教育等“关口”,统筹提升承包商队伍管理水平……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持续提升生产管理水平、清洁运行水平,着力优化设备运行质量,一项一项具体实干的措施,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落实,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推进,将“实”的要求贯穿始终,真正以实干护航分公司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靠实干发展
  2023年,在分公司“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厅门口,新增加了一块奖牌:由国家七部委联合授予的“2023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一直以来,“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鼓舞着煤制油人坚守使命为国,赓续创新奋斗,奋楫博远前行。
  “是什么原因造成气化炉粗渣含水量高?怎么降低?”以问题为导向,气化二厂二车间运行一班开展了QC项目攻关。他们以“5W1H”为原则,通过设计增加沥水装置,优化捞渣机运行参数,调整气化炉排渣时间完成技改,渣水含量降至15.5%。
  装置高质量运行不是一蹴而就的。气化一厂的备煤装置在经过落煤管线、磨煤机出口管线、称重给煤机清扫链张紧装置等技改后,开停车次数较去年下降37.5%,而这得益于煤制油人未雨绸缪的“战略谋划”。9月份,空分1号机组增压机大齿轮完成国产化替代后轴振动远低于报警值,这标志着分公司进口设备核心部件国产化替代工作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科技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科技创新评比奖励实施办法等制度配套设置齐全,统筹推进21项在研科技创新项目,聚力推动186项技术攻关,油品产能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加快推进成果转化,受理专利46件,8个科技创新项目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大力实施降本增效,积极推进委外项目转自营等工作,统筹推进智慧化工项目建设,工厂设备管理、现场作业集成系统等6个智慧化工项目上线运行,50个装置达到隐屏验收标准,合成油厂、空分厂已实现员工夜班轮休。
  从班组QC技术攻关,到装置系统技改,再到重大设备国产化,煤制油用实干激活科技创新引擎,牢牢扭住了自主创新的“牛鼻子”,迈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
  实干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锻造了煤制油人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铸就了煤制油人勇于开拓的魄力,塑造了煤制油人“忠诚、担当、实干、创新”的“干”字精神。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新征程上,煤制油分公司勇挑“千斤担”、敢啃“硬骨头”,以真抓实干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凝聚起团结奋斗、实干兴邦的磅礴力量,谱写出了端牢能源饭碗的崭新篇章。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2010 国能宁夏煤业报业有限责任公司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