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雕琢的真心
2025年11月26日
字数:1001
版次:04
近来闲暇时刷视频,总会被一些不期而遇的文字击中。近期走红的两篇短文——初三男生的《藏在罐子里的爱》与农民工大爷的《我的母亲》,没有华丽辞藻,没有精巧修辞,却让无数网友泪目点赞。原来真正好的文字从不需要刻意雕琢,只需带着真情实感,便能穿越屏幕,直达人心最柔软的角落。
《藏在罐子里的爱》里,那个乡下橱柜上的罐子藏着童年最纯粹的甜。几岁的孩童踮脚够罐,奶奶放下活计抱他喂“糖”,满屋弥漫的幸福如今想来,竟是错把盐当糖的误会。“只是一层薄薄的土,人与人就再难相见了”,简单一句话,道尽了天人永隔的思念,没有撕心裂肺的呐喊,却让每个经历过离别之人感同身受。这份藏在日常细节里的爱,被少年细腻的笔触记录下来,成为跨越年龄的情感共鸣。
另一篇刷屏的《我的母亲》,出自60岁工地大爷之手。他笔下的母亲,是“天不亮就起,摸着黑才歇”的辛劳者,是“一大家子吃饭从不上桌,等我们吃完才扒拉两口”的奉献者,是端着“死沉死沉的大铁锅”却有着用不完力气的超人。“坟头上的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近乎白描的语句里,是三十年从未中断的念想;“想着母亲端大铁锅的劲儿,力气就又上来了”,朴素的话语中,是母爱给予的一生力量。没有文学技巧的修饰,只有生命体验的自然流淌,却让数百万网友“看一次哭一次”。
在这个充斥着算法推荐、精雕细琢内容的网络时代,这两篇“素人之笔”为何能脱颖而出?答案或许在于文字最本真的力量。它们不追求辞藻的华丽,不执着于结构的精巧,只是把最真实的生活、最纯粹的情感铺陈开来。初三男生记挂的罐中甜,农民工大爷怀念的灶台旁的身影,都是我们每个人记忆里共通的情感密码——是亲情的温暖,是离别的怅惘,是岁月沉淀的思念。
原来好的文字从来无关身份与学识,无关技巧与修辞。它可以是少年作文本上的随笔,也可以是工地大爷忙里偷闲的涂鸦;可以是藏在罐子里的细碎时光,也可以是坟头草间的绵长思念。只要承载着真挚的情感、真实的生活,就能拥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这些走红的文字,像一股清流,提醒着我们:文字的本质是表达与连接。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或许早已习惯了碎片化的信息轰炸,却依然会被这些朴素的文字打动。因为它们触碰的,是人性中最柔软、最共通的部分;传递的,是无需修饰的真情实感。
愿我们都能在喧嚣中,守住这份对真实的感知;也愿我们都能勇敢地用文字记录生活,因为那些藏在日常里的爱与思念,那些未经雕琢的真心流露,本身就是最动人的篇章。
(作者单位:榆林化工)
《藏在罐子里的爱》里,那个乡下橱柜上的罐子藏着童年最纯粹的甜。几岁的孩童踮脚够罐,奶奶放下活计抱他喂“糖”,满屋弥漫的幸福如今想来,竟是错把盐当糖的误会。“只是一层薄薄的土,人与人就再难相见了”,简单一句话,道尽了天人永隔的思念,没有撕心裂肺的呐喊,却让每个经历过离别之人感同身受。这份藏在日常细节里的爱,被少年细腻的笔触记录下来,成为跨越年龄的情感共鸣。
另一篇刷屏的《我的母亲》,出自60岁工地大爷之手。他笔下的母亲,是“天不亮就起,摸着黑才歇”的辛劳者,是“一大家子吃饭从不上桌,等我们吃完才扒拉两口”的奉献者,是端着“死沉死沉的大铁锅”却有着用不完力气的超人。“坟头上的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近乎白描的语句里,是三十年从未中断的念想;“想着母亲端大铁锅的劲儿,力气就又上来了”,朴素的话语中,是母爱给予的一生力量。没有文学技巧的修饰,只有生命体验的自然流淌,却让数百万网友“看一次哭一次”。
在这个充斥着算法推荐、精雕细琢内容的网络时代,这两篇“素人之笔”为何能脱颖而出?答案或许在于文字最本真的力量。它们不追求辞藻的华丽,不执着于结构的精巧,只是把最真实的生活、最纯粹的情感铺陈开来。初三男生记挂的罐中甜,农民工大爷怀念的灶台旁的身影,都是我们每个人记忆里共通的情感密码——是亲情的温暖,是离别的怅惘,是岁月沉淀的思念。
原来好的文字从来无关身份与学识,无关技巧与修辞。它可以是少年作文本上的随笔,也可以是工地大爷忙里偷闲的涂鸦;可以是藏在罐子里的细碎时光,也可以是坟头草间的绵长思念。只要承载着真挚的情感、真实的生活,就能拥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这些走红的文字,像一股清流,提醒着我们:文字的本质是表达与连接。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或许早已习惯了碎片化的信息轰炸,却依然会被这些朴素的文字打动。因为它们触碰的,是人性中最柔软、最共通的部分;传递的,是无需修饰的真情实感。
愿我们都能在喧嚣中,守住这份对真实的感知;也愿我们都能勇敢地用文字记录生活,因为那些藏在日常里的爱与思念,那些未经雕琢的真心流露,本身就是最动人的篇章。
(作者单位:榆林化工)
首页
上一期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