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辽宁环保公司:以匠心守碧水
本报通讯员 孔桂楠
2025年11月06日
字数:2269
版次:02
  在辽宁环保公司机器轰鸣、焊花飞溅的生产现场,他们是冲锋在前、攻坚克难的“硬骨头”;在节能降耗、守护碧水蓝天的行动中,他们是理念先行、精打细算的“执行者”;在生产工艺调控,巡视污水处理各道环节中,他们是不畏艰辛的“守卫者”;在安全监督、隐患排查中,他们是保障人员、设备环境安全的“压舱石”。

  以“毫米级”精度排查隐患

  在生产现场,总能看到一个清瘦的身影穿梭于设备之间。在从事污水行业的20余年中,从当年一个连电焊都不太熟悉的“愣头青”,成长为一名技术精湛的“检修大拿”,以“螺丝钉”般的坚韧与“手术刀”般的精准,坚守在生产一线。他就是辽宁环保西部水厂检修工段长荆利刚,一名用行动诠释“工匠精神”的一线劳动者。
  在日常巡检中,荆利刚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一个阀门是否关紧、一滴油污是否泄漏、一段管线能否优化……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某次夜间值班巡检中,他凭着“听声辨症”的经验,提前发现水泵轴承异响,避免了重要设备的损坏。
  “干工作要像焊条一样,既能熔进钢铁骨架,又能绽放耀眼光芒。”在劳模座谈会上荆利刚的发言掷地有声。
  去年盛夏,厂区二沉池排泥井阀门突发故障,3米深的井下温度高达近40摄氏度,井下空间狭小到仅容两人作业。荆利刚同班组成员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经过4小时鏖战,成功更换阀门,恢复供水,汗水浸透工装已经结成了盐霜。
  如今,设备完好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这背后是荆利刚无数个“毫米级”隐患排查的积累。

  以“全天候”坚守环保底线

  彭海涛是辽宁环保西部水厂生产技术部副部长,他主管污水处理生产现场安全环保稳定运行工作。在这方17000平方米的生产区域里,彭海涛日复一日巡视在污水处理各道生产工艺环节,污水预处理、生物处理、碳源投放、深度处理、消毒处理、细河排放口,处处都留下他的身影,这条绿色环保战线他一守就是17年。
  因为行业特殊性,污水处理厂需要24小时连续不间断运行,要保证水量、水质连续稳定达标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达到这个目标,彭海涛每天根据现场巡视情况和进出水水质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总结运行规律,应对异常情况,随时调整设备运行参数、计算加药量、排泥量等,动态精准地调控水厂运行的每个工艺环节。
  “涛哥,脱水间出现故障。”一个寒冬的深夜,正在值守的运行人员小王在对讲机中急促地呼叫。彭海涛迅速穿戴好防护用品,匆忙地来到故障地点,俯身来到狭小的空间,一把抓起又黑又臭的污泥,捏一捏、看一看、闻一闻,根据经验判断出问题所在,指挥现场人员调控设备参数,经过1个小时调整,脱水机出泥稳定正常了。
  “做污水处理,最难的就是每分每秒都要面对进入厂区管网的不同水质,保障全面处理达标,每一道工艺和每一台设备都要精准调控。”彭海涛说。每天他都会对化验室、进水水质数十项数据进行审核,用于调整工艺。为了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降低一线员工劳动强度,彭海涛还和同事们努力完善远程自动化监控系统调配工艺方案,实现污水处理工艺精细化、智慧化管理。

  以“工匠心”钻研技术革新

  西部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15万吨/日,如何在这样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做好在线仪表、自控系统及厂区监控防范设备维护保养似乎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但对中控室工段长王焕来说,这些只是他的日常工作。在水厂提起自控技术和仪表维修维护技术无人不为他竖上一个大拇指,在同事们的眼中他可是名副其实的“技术大拿”。
  王焕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水厂的每一寸土地,长期的实践经验,他对设备的参数指数、工艺技术等情况了然于胸,能根据现场的综合情况分析判断出问题的基本性质和故障成因。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是他的一个“癖好”。他积极提出并参与实施多项节能降耗、废物循环利用的“金点子”,除了维修V滤PLC故障、脱水间流量计故障等日常工作之外,他还带领班组成员完成厂区在粗格栅、提升泵等位置新增高风险监控摄像点位、更换进出水仪表安装调试工作、厂区新增仪表安装调试工作。
  王焕主动钻研新技术、新工艺,团队不断研究如何对生物处理工艺段投药系统进行改造,自主研发对投药系统进行升级,实现碳源药剂精准投加,降低药剂使用成本,全年累计处理污水3553万吨,减排COD0.49万吨,为流域水环境改善作出突出贡献。

  以“零容忍”护牢安全红线

  辽宁环保西部水厂安全工段长张宏鹏还记得他刚入职时的情景,作为新入职的职工,他跟着师傅尽快熟悉每个工艺段。“这是污水进入水厂的第一道关卡,每天要处理近十多万吨污水都是从这里开始的。”王师傅指着面前巨大的格栅机介绍道。张宏鹏郑重地凝视着,只见浑浊的污水裹挟着各种垃圾汹涌而入,格栅机发出轰隆的声响,将垃圾拦截。他的目光落在格栅机旁的安全警示牌上,黄色的三角形标牌“当心机械伤害”几个字格外醒目,这一刻“安全”两个字在他心中烙下深深的烙印。
  十年如一日,通过坚守和努力,张宏鹏成为水厂安全工段长。他不仅在设备检修现场作业安全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更是安全管理内业工作中的得力干将。2023年12月,他配合水厂出色完成安全标准化达标工作,赢得大家的称赞。
  日常检查中,张宏鹏看到职工劳动保护用品穿戴不全,会立即纠正;现场作业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要求整改后才能进行作业。记得一次一名职工没有按巡检路线巡检,想省时抄近路跨越围栏,张宏鹏看到后,及时指出这种行为的危害性,毫不留情地指出来,耐心讲解违章行为引发的后果。他常说“隐患再小也要说,后果再轻也要讲。”因为他知道,这些微小的细节,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辽宁环保的这群劳动者,在污水厂的机器隆隆声里,书写着平凡岗位的不凡担当。正是这无数个“他们”,让绿色成为辽沈大地最动人的底色,让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在平凡坚守中愈发坚实。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