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乎饭暖了老人心
2025年11月06日
字数:995
版次:01
10月的晋西北,寒风已迫不及待地掠过右玉山梁。凌晨5时,马营河村还浸在墨色里,龙源电力援建的爱心食堂已率先亮起一盏暖灯。57岁的村民王凤女揭开铁锅,红薯玉米的甜香混着小米粥的米香扑面而来。“天冷了,就得喝这口热粥,从里到外都暖和。”这缕烟火气,正是龙源电力为右玉县老人筑牢“幸福防线”的生动缩影。
历经70余年“绿色革命”、从不毛之地蜕变为“塞上绿洲”的右玉县,近年来面临着新的困境。由于年轻人外流,超25%的留守老人陷入生活与安全难题。尤其到了农忙时节,老人们在田间地头与灶台间来回奔波,常常连口热饭都吃不上。
龙源电力帮扶干部何勇在马营河村走访时,曾目睹78岁的张大爷守着一口生锈铁锅,用半碗冷米饭就着咸菜果腹。“孩子们在外打工,一顿饭吃两天,能对付就成。”老人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让何勇红了眼眶。
“让老人顿顿吃上热乎饭,是我们最硬核的帮扶指标。”何勇的感慨,很快转化为龙源电力的实际行动。2024年以来,为切实解决好帮扶县农村孤寡老人、特困供养户的养老难题,龙源电力积极落实党中央养老服务改革要求,主动扛起央企责任,启动“安享工程”,在右玉县四镇四乡改扩建17个村级爱心食堂。考虑到右玉县寒冬漫长的特点,公司特意在食堂加装了保暖设施。同时,增设室内卫生间、无障碍通道,部分食堂还配备了洗澡间,让老人用餐更方便、更舒心。娱乐设施、网络电视、智能消毒柜的加入,更给传统食堂添了几分科技感。
正午,阳光透过马营河村日光温室大棚,洒在棕褐色的花菇上。“走,去爱心食堂吃饭。”刚摘完花菇的村民们一起向食堂走去。厨师姚升早早守在食堂门口,见村民过来,大声招呼道:“崔大爷、李大娘,今儿是排骨烩菜,管够。”整洁舒适的就餐环境、热气腾腾的可口饭菜,加上一顿饭只需几元钱的实惠价格,让这里成了村民每天必打卡的地方。“往年农忙,为了抢时间,就在地头啃口干馍馍对付,今年可是顿顿能吃上热乎饭。国家能源集团的爱心食堂,可是帮了大忙呢。”赵大爷感慨道。
说话间,龙源电力帮扶干部们也来到了爱心食堂走访。“来看看大伙儿吃得合不合口。”驻村第一书记黄大卓说着,顺手翻开留言簿,里面密密麻麻记着群众诉求:张奶奶希望每周做一次软乎的疙瘩汤,王大爷建议增设午休躺椅……这些建议都曾在村民大会上逐条讨论,其中一条“改造食堂旁空地”已经完成。如今,爱心食堂实现日均服务老年群体百余人次,老年人热餐覆盖率从32%提升至91%,填饱了村民们的肚子,也温暖了村民的心。
历经70余年“绿色革命”、从不毛之地蜕变为“塞上绿洲”的右玉县,近年来面临着新的困境。由于年轻人外流,超25%的留守老人陷入生活与安全难题。尤其到了农忙时节,老人们在田间地头与灶台间来回奔波,常常连口热饭都吃不上。
龙源电力帮扶干部何勇在马营河村走访时,曾目睹78岁的张大爷守着一口生锈铁锅,用半碗冷米饭就着咸菜果腹。“孩子们在外打工,一顿饭吃两天,能对付就成。”老人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让何勇红了眼眶。
“让老人顿顿吃上热乎饭,是我们最硬核的帮扶指标。”何勇的感慨,很快转化为龙源电力的实际行动。2024年以来,为切实解决好帮扶县农村孤寡老人、特困供养户的养老难题,龙源电力积极落实党中央养老服务改革要求,主动扛起央企责任,启动“安享工程”,在右玉县四镇四乡改扩建17个村级爱心食堂。考虑到右玉县寒冬漫长的特点,公司特意在食堂加装了保暖设施。同时,增设室内卫生间、无障碍通道,部分食堂还配备了洗澡间,让老人用餐更方便、更舒心。娱乐设施、网络电视、智能消毒柜的加入,更给传统食堂添了几分科技感。
正午,阳光透过马营河村日光温室大棚,洒在棕褐色的花菇上。“走,去爱心食堂吃饭。”刚摘完花菇的村民们一起向食堂走去。厨师姚升早早守在食堂门口,见村民过来,大声招呼道:“崔大爷、李大娘,今儿是排骨烩菜,管够。”整洁舒适的就餐环境、热气腾腾的可口饭菜,加上一顿饭只需几元钱的实惠价格,让这里成了村民每天必打卡的地方。“往年农忙,为了抢时间,就在地头啃口干馍馍对付,今年可是顿顿能吃上热乎饭。国家能源集团的爱心食堂,可是帮了大忙呢。”赵大爷感慨道。
说话间,龙源电力帮扶干部们也来到了爱心食堂走访。“来看看大伙儿吃得合不合口。”驻村第一书记黄大卓说着,顺手翻开留言簿,里面密密麻麻记着群众诉求:张奶奶希望每周做一次软乎的疙瘩汤,王大爷建议增设午休躺椅……这些建议都曾在村民大会上逐条讨论,其中一条“改造食堂旁空地”已经完成。如今,爱心食堂实现日均服务老年群体百余人次,老年人热餐覆盖率从32%提升至91%,填饱了村民们的肚子,也温暖了村民的心。
首页
上一期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