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能源保供“夫妻档”
本报特约记者 梁小燕 通讯员 林 珺
2025年10月13日
字数:1174
版次:01
  9月8日凌晨,神东煤炭洗选中心乌兰木伦选煤厂调度室内灯光明亮,调度员李捷一边盯着屏幕上跳动的生产数据,一边紧握着电话:“乌专线现在有车吗?”电话那头传来否定的答复后,她又立即追问预估来车时间,随即向上一级调度指挥中心汇报。
  这是李捷夜班接打的第20个电话。此时,哈拉沟煤矿井下,李捷的丈夫许小宝正仔细检查着掘进工作面的顶板支护情况,矿灯的光晕在煤壁上投下坚实的影子。
  这样一个最平常的夜班,这对夫妻,用各自最平凡的坚守,演绎着“夫妻档”守护能源保供的温情画面。
  李捷的调度台是煤炭保供的“神经中枢”,桌上堆放的报表里,每一个数据都牵连着安全生产和外运保供。
  “我们对数据的要求是‘零误差’,差一个数就可能影响一列车。”李捷边说边在报表上圈出当日的发运计划,指尖划过自产煤的字样时,眼神不自觉地柔和起来。这些煤炭,就是许小宝和无数个煤矿工人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的“成果”。
  忙活了一阵,突然屏幕上306-701溜槽显示堵塞报警,李捷立即抓起对讲机:“岗位工请立即查看701溜槽。”3分钟后得到回复:“矸石量过大导致堵塞,需要停电处理。”李捷随即联系电工进行停电处置,又同步告知装车员暂缓作业,全程衔接流畅,从发现问题到开始处理仅用了5分钟。
  对李捷来说,在她常年“三班倒”的工作里,处理这样的应急事件早已是家常便饭。有时候一个班要接打30多个电话,以至于常常一听到电话铃声,就下意识地抓起笔来准备记录。
  许小宝是哈拉沟煤矿掘锚三队副队长。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开展以来,他总是提前半小时到队里参加班前预备会,了解上一班安全生产情况,安排下一班任务。
  为了提高掘进效率,队里推广清单化、记录化设备管理模式,把过去的被动抢修变成超前预判。生产过程中,只要设备存在问题,许小宝都会记录在案,跟踪落实,直到问题解决。
  “以前是设备坏了再修,现在我们提前排查隐患,设备故障影响越来越小。”许小宝说。正是靠着这样的超前精细化管理,加上创新实施的阶梯式进尺奖励机制,职工的干劲越来越足。8月份,掘锚三队总进尺达到1408米,刷新了公司“掘锚机+梭车”掘进半煤岩巷道的新纪录。
  这份成绩的背后,是夫妻二人聚少离多的奉献。结婚多年来,二人手机里最温馨的对话,往往是简单的一句“已升井”和“上岗了”。矿工家庭的团圆,被分解成了升井后的报平安电话和节日期间的视频通话。
  对于这样的团聚方式,李捷早已释然:“既然选择矿山,就理解肩上的责任。”她清楚记得去年冬天保供最关键时期,许小宝连续跟班作业30多个小时,回家时疲惫不堪却笑着说:“进尺又破纪录了。”
  如今,李捷扎根岗位,一遍遍核对数据、协调火车,确保每一列车都能准时出发;许小宝在井下,带领工友们攻坚克难,向着更高的掘进目标迈进。
  李捷望向窗外,一列满载煤炭的火车正鸣笛启程。她知道,煤炭保供的每一环都牵动着万家灯火,她和丈夫许小宝采出的煤、送出的煤,此刻也一定温暖着远方的亲人。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