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只为绿电送万家
本报通讯员 刘晗月
2025年10月09日
字数:1190
版次:02-03

  储能项目运检职在检查电池仓参数。

  金秋十月,当万家灯火映照团圆时,在湖南郴州桂阳樟市镇新投运的全国首个基于感应滤波“三站合一”储能项目中控室内,龙源电力湖南公司运检员们依然坚守在一线,把节日祝福化作源源不断的绿电。
  “叮铃铃——”10月1日凌晨1点,中控室的设备警报突然划破寂静。运检负责人潘启昌猛地从折叠床上坐起,来不及披外套,冲到中控室,调出逆变器功率曲线与储能运行数据,核对异常原因。他轻声说:“国庆负荷高,一点波动都不能掉以轻心。”为保障储能站稳定过渡,他已在中控室支了半个月的小床,无论深夜还是凌晨,警报响起时,都能第一时间处置。
  每天班组都要完成例行巡检,他们穿着反光背心,逐个检查电池仓的温度、湿度,盯着电池电量SOC值、液冷系统的细微变化,甚至要凑近听火灾报警器的声响,严防过温或电池簇过充过放,生怕一丝疏忽影响国庆期间绿电供应。
  “储能站切换运行模式,从充电状态转为满功率放电。”10月1日晚6点,晚高峰用电负荷飙升,电网调度指令准时下达。潘启昌瞬间进入“战斗状态”,快速布置分工:“一组盯中控,监控功率曲线;二组去电池舱,重点查散热和报警!”键盘敲击声、调度应答声与对讲机呼叫声此起彼伏。巡检员手持测温仪逐舱排查,“3号电池舱温度25℃,运行正常!”“当前有功出力200兆瓦,无功调节正常!”几分钟后,功率曲线稳稳停在目标值,调度员反馈“执行正常”,紧绷的神经才终于放松。
  这样的沉着源于一次次考验。国庆节前的一个秋夜,班组正执行定期切换操作,突然中控室警报大作,所有储能断路器跳闸。潘启昌立刻分工,一组查电池舱,一组赴升压站,同时联系厂家。发现电池舱的水冷风扇停转,温度升至32℃,进一步排查发现是升压站两台站用变低压侧跳闸导致。他们戴好绝缘手套,用操作杆合上开关,随着“咔哒”一声,监控屏幕上的数据恢复正常。
  事后他们迅速排查原因,发现是初始设备信号接线存在错误,潘启昌连夜组织整改:“国庆保供容不得隐患!”望着中控室日历——距国庆只剩一周,屏幕上跳动的绿电数据,成了他们提前交出的保供答卷。
  场区的年轻面孔同样让人难忘。见习工程师孟才华和班长正背着工具包,蹲在逆变器旁检查接线端子,每次有巡检任务,他背着十几公斤的检测工具,在一排排光伏板间穿梭,测试电压、温度。他说:“印象最深的是和同事们一起熬夜通宵以配合送电,在团队协作下,我们一次性送电成功!最难忘的是那天清晨朝阳点亮整片光伏阵列,壮丽景象让我为自己从事的绿色事业感到无比自豪。”
  从24小时值守的中控室,到铺展于山麓上的光伏场区,这座全国首个基于感应滤波的“三站合一”源网共享储能电站,将分散在不同新能源场站的储能需求集中起来,通过共享模式实现降本增效,用科技创新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也用一线能源人的坚守点亮了祖国节日的万家灯火。在光伏板闪耀的反射中,在储能站稳健的呼吸里,新时代能源人以最脚踏实地的行动,诠释了“国庆我在岗,绿电送万家”。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