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大地风帆劲
2025年09月25日
字数:3055
版次:02
本报记者 蔡丽芳 通讯员 蒋寒辉 王 凯
在齐鲁大地的能源版图上,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正澎湃涌动,一曲高亢的逆势图强奋进曲正激情演绎。
从潍坊港防波堤60万千瓦风电开发权的获取,填补“十四五”风电储备空白,到石热入济等4个长输供热项目年供热量突破4000万吉焦、增幅居集团首位,再到蓬莱飞轮储能实现国内“首台套”突破,全国首次构网型储能带光伏、火电联合黑启动试验成功完成……一系列硬核成果,是山东公司深入践行“谋势而动、蓄势而为”战略智慧的生动表现,也是其逆势图强、高质发展的有力见证。
破局,把航定向
山东,全国电力市场改革的“试验田”,既承载着能源转型的探路使命,也暗藏着产业升级的无限机遇。面对煤电调节能力不足、热电矛盾大等一系列挑战,如何破局成为山东公司必须攻克的一道难关。
7月中上旬,公司主要领导先后赴菏泽公司、泰安公司、石横公司展开高强度且密集的调研,为各基层单位发展把航定向、指明方向,也让职工对公司未来发展满怀信心。
企业谋远,实干笃行。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水区,山东公司以“精准施策”的智慧,在保供与效益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企业实际,公司制定下发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安全环保、经营发展等24项改革任务。发布《1+8+N对标提升工作方案》,以“系统化推进、差异化施策、精准化提升”为导向,以“层级对标”为引领,聚焦“量价本利”4个维度,围绕8家火电单位的生产运营、技术改造等关键领域细化对标指标,针对不同业务板块、子公司特性设计“N项个性化指标”,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对标网络,确保策略始终贴合业务、引领发展。强化机组可靠性管理,印发《零非停电厂、零非停机组和金牌机组培育方案》,制定控降非停“三本台账”及针对性落实措施。建成涵盖承包商管控等18个模块的安全管控平台,查处纠正高风险作业300余项。着力推进“三改联动”,在老旧机组节能降碳、供热改造中下功夫,新增调峰490MW,2024年供热量同比增加17%,有效提升竞争力。实施燃料统采统配,发挥集约化优势,构筑风险与成本的“双防火墙”,实现“淡储旺耗”的精准调控。强化安全环保风险管控,坚持“一厂一策”开展脱硫废水隐患治理,机组全部实现综合利用,加强固废综合利用评价报告备案率管控,做到“应备尽备”。9月11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公布2024年全国发电机组可靠性对标结果名单,山东公司3台机组赫然在列,获奖台数占比12.5%,高于集团机组台数占比7个百分点,创历史最好成绩。
深挖潜力、应势而变,让山东公司在现货市场中既能“顶得上”保供,又能“算得精”创效。
寿光公司的“KP值提升战”堪称市场博弈的典范。通过优化不同负荷段运行参数、创新双机协同供汽策略,机组平均KP值达3.57,较去年提升11.6%,单位容量收益居山东省百万千瓦火电机组首位,用“零技改投入”实现了市场竞争力质的飞跃。
聊城公司机组深调负荷降低10%,博兴公司降至24.7%,费县公司从35%压减至27%,石横公司降至28%,累计新增调峰负荷751兆瓦,让山东公司在区域深度调峰领域稳居领先地位。
电力市场开发的“协同网”持续拓展。综合能源公司梳理协同客户687家,对接金融协同客户294家,新增自主开发客户52家,通过“金融协同、电热协同”等策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筑牢“存量提效、增量拓展”的根基。
截至8月31日,山东公司年发电量完成301.49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为山东区域能源稳定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创新,科技赋能
煤电如何摆脱“高碳标签”?山东公司以科技为刃精准破题,给出“低碳优化+技术突破”的解决方案,让煤电效能提升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在菏泽公司的集控室内,5号机组C磨煤机的“一键启动”成为火电智能化改造的生动注脚。这项技术不仅推动AGC盈利能力迈上新台阶,更标志着火电行业正式开启从“人工操控”向“智能自主”的跨越。
蓬莱公司的循环泵节能改造,生动演绎了“小改造撬动大效益”的故事。依托高效智能变频调控技术,公司循环泵系统冬季综合能耗节电率达51.8%,供暖季单台机组节电量达110万千瓦时,为行业节能降耗提供了可复制的“山东方案”。“燃煤机组快速启停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的推进,剑指“煤机成本、燃机性能”目标,为山东公司火电机组在电力现货市场中赢得“低成本、高效应”的核心优势。
7月13日,集团级重点科技项目“基于AI+多维感知在线计量技术的煤质管控体系”核心设备在寿光公司投用。该系统融合光谱煤质快速分析仪,实现煤炭热值、水分等关键指标“2分钟极速检测”,检测效率较传统周期提升240倍,单列车检测量超1吨,数据精度提升百万倍。这一突破,不仅破解了迎峰度夏期间燃料调度滞后、配煤掺烧不精准的行业痛点,更以“数据驱动”让火电机组在保供“战场”上如虎添翼。
曾被贴上“高碳”标签的火电,正在山东公司的技术革新中焕发出“灵活高效”的新生命力:公司火电利用小时数稳居区域对标第一,聊城公司3号、4号机组在全国600兆瓦火电机组评选中获评“AAAA”级优胜机组,菏泽公司“锅炉受热面热偏差治理技术”斩获国家发明专利;19台机组完成灵活性改造,大幅提升调峰能力;集团在鲁首家虚拟电厂正式投运,为“源网荷储”协同发展提供了创新范式。
转型,拓图升级
能源转型不是单点突破的“选择题”,而是系统重构的“必答题”。山东公司立足山东省电力市场综合改革试点定位,以“全局观”擘画发展蓝图:既扛牢能源保供政治责任,又抢占绿色低碳转型先机;既深耕火电灵活性改造“存量优化”,又布局综合能源服务“增量拓展”,构建起“科技赋能提效、智慧升级提质、市场协同创效”的三维发展格局。
成效立竿见影。用户电费降低的同时,公司在综合能源领域的结构性收入显著提升;助力电网削峰填谷与新能源消纳,让“企业降本、电网稳供、新能源增效”的多赢格局成为现实;虚拟电厂融入一体化运营体系,深化“政策引导+企业运营+用户落实”生态建设,为新型电力系统注入关键支撑。
当“电、热、冷、气、水”织成一张网,能源服务便有了新的可能。山东公司以“综合能源服务商”为精准定位,让“火电+”“售电+”“可再生能源+”的故事在齐鲁大地生动上演:石热入济等长输供热项目年供热量突破4000万吉焦,寿光公司供热量冲破200万吉焦大关,费县公司工业供汽量突破107万吉焦,沂州、荣昌制药的虚拟电厂组网测试完成,寿光公司光伏制氢项目蓄势待发……
从“单一供电”到“多元服务”,从“线下运维”到“智慧调度”,山东公司综合能源服务版图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扩张,每一笔都深深烙印着“绿色”与“高效”,不仅让“国能热力”品牌深入人心,更让能源利用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寿光,压缩空气站年累计对外供气量突破2.028亿标准立方米,同比增长22.7%,生物质掺烧、光伏发电、工业供气多箭齐发,“发电+”模式让能源循环更高效。在菏泽,公司拿下中压蒸汽供应路由许可,向玉皇化工、齐翔华利新材料供应清洁能源,为周边高污染锅炉替代按下“加速键”,这一突破不仅开拓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更让区域绿色转型有了“硬抓手”。石横公司张店农光互补光伏项目并网发电,预计年发电量4800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1万吨……从田间光伏到工厂蒸汽,从城市供热到企业供气,山东公司以“电、热、冷、气、水”的多联供网络,编织起一张覆盖城乡的“绿色能源网”,让“国能热力”品牌走进千家万户,加之寿光煤质快检技术的“智”、菏泽蒸汽供应的“拓”、新能源项目的“速”,让山东公司在“全面建设更先进、更高效、更具影响力的现代化能源领军企业”的道路上每一步都强劲有力、每一步都精彩无比。
在齐鲁大地的能源版图上,一幅科技赋能、多元协同、绿色崛起的新画卷,愈发清晰壮丽。
首页
上一期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