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煤业枣泉矿全面接轨国家坐标系统
2025年09月23日
字数:591
版次:02
本报讯(通讯员 杜普红)近日,宁夏煤业枣泉矿矿区坐标系统转换项目圆满收官,原北京54独立坐标系全面升级为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这一关键跨越,不仅为矿区测绘数据“立规矩、定标准”,更给智慧矿山建设装上了“精准导航仪”,标志着该矿在测绘标准化领域迈出突破性一步。
项目团队聚焦矿区关键区域,在主工业广场、五分区工业广场、三四分区工业广场及铁路沿线,精准布设14个“坐标哨兵”式控制点,通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静态测量技术,搭配电磁测距三角高程联测,使控制点实现“双高精准”——平面精度达E级、高程精度达四等。同时,技术人员还将新控制点与矿区原有控制点联动校准,为后续坐标转换筑牢数据基石。
要实现地面与井下坐标“无缝对话”,需打通数据传递的“最后一公里”。项目团队从五分区行人排矸斜井、西主井、东行人井三大通道入手,开展井上井下7″导线联测。2.3万公里的导线沿着各采区井底车场延伸,194个导线点有序排布,8条加强陀螺精准修正导线延伸中的方位偏差,确保地上地下坐标数据传递“零偏差”,为全矿测绘数据统一扫清障碍。
在完成全矿区导线联测后,技术团队依托该矿现有GIS系统,量身打造并升级坐标转换模块,通过精准解算转换参数,使以往积累的海量测绘数据实现集体升级,批量切换至CGCS2000坐标系,不仅让新老数据“互联互通”,大幅提升了数据共享效率,更为矿山资源管理、安全生产、灾害防控提供了标准化空间数据支撑,按下智慧矿山建设“加速键”。
项目团队聚焦矿区关键区域,在主工业广场、五分区工业广场、三四分区工业广场及铁路沿线,精准布设14个“坐标哨兵”式控制点,通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静态测量技术,搭配电磁测距三角高程联测,使控制点实现“双高精准”——平面精度达E级、高程精度达四等。同时,技术人员还将新控制点与矿区原有控制点联动校准,为后续坐标转换筑牢数据基石。
要实现地面与井下坐标“无缝对话”,需打通数据传递的“最后一公里”。项目团队从五分区行人排矸斜井、西主井、东行人井三大通道入手,开展井上井下7″导线联测。2.3万公里的导线沿着各采区井底车场延伸,194个导线点有序排布,8条加强陀螺精准修正导线延伸中的方位偏差,确保地上地下坐标数据传递“零偏差”,为全矿测绘数据统一扫清障碍。
在完成全矿区导线联测后,技术团队依托该矿现有GIS系统,量身打造并升级坐标转换模块,通过精准解算转换参数,使以往积累的海量测绘数据实现集体升级,批量切换至CGCS2000坐标系,不仅让新老数据“互联互通”,大幅提升了数据共享效率,更为矿山资源管理、安全生产、灾害防控提供了标准化空间数据支撑,按下智慧矿山建设“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