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逐光 绿动未来
2025年09月19日
字数:1727
版次:01
本报记者 王静 通讯员 文晓倩
站在云南新能源公司阿岗风电场2000米高的瞭望台上,极目四望,巍峨挺立的白色风机与翠绿的植被交织成一幅壮美的画卷。15年间,云南新能源把风力变成电流,更把绿色发展理念植入人心,在云南广袤大地上绘制出一幅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
顺势而为 走出能源转型“突围之路”
8月12日,一场大雨使曲靖市罗平县阿岗镇的道路变得更加泥泞。在海拔2000米的5兆瓦风电机组吊装现场,800吨的吊装车直插云霄,施工人员正在现场抓紧施工。“正常情况下,一台风机的塔筒和风叶的整体安装4天左右可以完成。汛期增加了施工难度,在确保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我们采取灵活作业、错时作业的方式保证施工进度。”项目部副经理胡衿滔说。
据胡衿滔介绍,施工团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安全规范,克服高空作业风险、构件吊装精度控制等难点,通过提前规划吊装路线、配备专业吊装设备、实施全程安全监护等措施,确保风机主机、叶片等关键大型设备部件的精准对接。8月14日,随着第三支长83.9米、重20.35吨的叶片在105米的高空与轮毂精准对接,风机高质量吊装就位。
云南省风能资源总储量达1.23亿千瓦,主要集中于山区,利用小时数常年居全国第二。伴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云南公司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提出“加快构建绿色循环的生态体系”,着力向新能源新领域延伸,于2010年10月组建新能源公司,负责集团在滇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运营,项目资源分布在云南省8个州市、13个县区。
短短15年时间,新能源项目便在云南省“遍地开花”:2012年首个使用单机容量2兆瓦风机的寻甸清水海风电场投运;2018年全省第二大单站容量巧家赖石山风电场5期建设项目投产;2019年云南区域首家获得调度批复运行的风电集控中心成立;2020年罗平阿岗一期风电场投运;2022年罗平阿岗二期风电场投运;2023年盈江光伏项目投运;2024年成立国能云南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2025年龙山储能项目投运……一个个新能源项目不断传来喜讯,让人感受到蓬勃昂扬的发展生机。自此,云南公司彻底扭转了“装机规模小,新能源占比不足”的不利局面,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实质性突破,引项目、聚企业、延链条,不断推动形成项目滚动发展、集聚成群的良好态势。
一个个闪光的数据,一幕幕奋发的场景,勾勒出云南新能源公司坚实的发展足迹。这15年,改变的不仅是电网的网架结构和技术水平,更是服务这座城市的深度和温度。在每一阵风、每一缕阳光里,悄悄替未来重写源代码。
借势突破 拼出能源发展“崭新格局”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新能源的波动性、间歇性、随机性特征更加突出,叠加极端天气频发、能源需求刚性增长、储能技术尚未成熟、新能源消纳能力有限等情况,云南新能源公司按照“稳经营、谋创新、优投资、强管理、保安全”的工作主线和“三个转型”的根本目标,加快区域风光集控中心建设,实现智能化、集约化运营,以精准调度、精益检修为抓手,全力以赴抢发电量。加强资金预算与成本管控,全力保障建设资金需求,防范资金风险。打破部门壁垒,一体推进前期、基建、生产等环节,提升整体运营效率。严把投资收益关、成本关、进度关、合规关,清单化压实责任,全力破解建设用地、证照办理等瓶颈,狠抓项目质量和安全管控,重点推进在运在建项目提质增效、合规化建设和优质风电项目开发。
数据是新能源产业“成绩单”上最抢眼的部分。2023年,该公司获得历史性突破,跨入百万装机行列。持续保持集团在滇排名第一,5个风电项目获中电联指标竞赛优胜奖,成为集团在滇获奖最多的新能源企业。2024年成立5家新能源公司,完成15个合计103.4万千瓦项目核准备案。龙山项目从开工到全容量投产仅用32天,创造“当年备案、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行业标杆速度,成为区域储能项目建设的典范。清水井项目全容量投产,三折箐、大梅地、新城乡、新莲、前进5个项目实现首投,形成光伏项目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项项经营数据不断攀升,一个个重点项目不断投产……15年的淬炼与磨砺已化为云南新能源公司肩负使命开创未来的勇气、底气和魄力。广大干部职工用灵感与汗水,为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案”。
时光壮阔落笔,岁月浩荡成歌。面对新能源发展的浪潮,云南新能源公司正以坚定的步伐,向着世界一流能源企业的目标大步迈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绿色发展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