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无情人有情
2025年09月10日
字数:1300
版次:04
刚看完《南京照相馆》,我又怀着敬畏之心观看了《东极岛》。影片中,神秘莫测、波涛汹涌的大海带来了独特的视觉体验,“海盗”兄弟生死相依的手足情令人动容,全村渔民从忍辱求生到被迫觉醒再到全体出动,那场超越国界的生死营救更让人震撼不已。满腔的情愫驱使着我奋笔疾书,不吐不快。
《东极岛》的故事取材于一段鲜为人知的真实历史,以1942年“里斯本丸”沉船为线索,讲述了满载英军战俘的日本货轮在舟山群岛附近海域沉没的故事。日军不仅不予救援,反而因害怕虐待战俘的丑行曝光,企图让战俘随“里斯本丸”一同沉没,甚至意图屠杀知情的东极岛村民。1800多名战俘命悬一线之际,饱受日军“封海三年不许出海”之苦的村民忍无可忍,奋起反抗。他们凭借“海上有难,必救”的朴素信念,全村男女老幼一同出海营救,与风高浪急、暗藏危机的大海及残酷无情、毫无人性的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博弈,最终从死神手中成功救出384人。
影片中,因来历不明的兄弟俩被村民视作“海盗后代”而偏居一隅。兄弟俩相依为命,潜水技术高超,在深海中如鱼般游弋、嬉闹。阿赑满心满眼都是对弟弟阿荡的宠溺与保护;正值逆反期的阿荡虽调皮任性,骨子里却流淌着正义与善良的天性。“里斯本丸”被鱼雷击中时,他虽不知缘由,却意外救下了蓝眼睛、卷头发的英国战俘。爱国爱家本无国界,语言不通的两人用手势交流,在患难中结下情谊。出于对弟弟的深切担忧,怕他陷险境,阿赑坚决反对阿荡收留战俘,兄弟俩因此产生矛盾。
日军实施屠杀时,连孩子都不放过,逼迫村民交出战俘。作为村民领袖与主心骨,吴老大一直隐忍求生,为保护村民,他面对屠刀挺身而出,却被日军无情杀害。逃跑的战俘托马斯·纽曼不忍村民再遭屠杀,主动站出被抓回船。阿荡要求与被挑选的人质一同押送上船。舱底被困战俘的惨烈景象:暗无天日的空间里,漂浮的发臭尸体、受伤无药可医的士兵、困于绝境的绝望眼神,无一不是控诉侵略者暴行的铁证。
“里斯本丸”沉船的倒计时不断逼近,故事也愈发扣人心弦。无论是阿荡奋力潜水寻找出口时被困,还是阿赑悄悄上船寻找弟弟;无论是阿荡与日本军官对决,还是阿赑拼尽全力将弟弟的尸身带回家,都令我屏息凝神,既为他们担忧,又被他们感动。这对兄弟为营救被困战俘最终葬身深海,不禁令人唏嘘。正如片尾阿花所说:“他们来自大海,又回归大海,这也许是最好的归宿。”
这部电影不仅展现了英雄群像,对灵魂人物的刻画也鲜活丰满。信奉“和为贵、忍为高”的保长李元兴,目睹日军的残酷罪行后彻底醒悟,加入营救行列,最终被沉船产生的巨大涡流卷走;嗜酒如命、胆小怕事却心怀家国忠义的逃兵陈先生,勇敢地去刺杀守岛的日本兵,失败后被活活烧死;冲进祠堂的阿花砸烂祖训的青砖,冲破“女人不能出海”的训诫,成为营救大军的领头人。这些人物让故事更显真实、更具感染力,也更深刻地凸显了影片主题。
当被营救上岛的英军战俘向全体渔民敬礼时,电影的主题不断升华。侵略者无情,深海亦无情,但勇敢朴实的中国人民心怀善念,坚定地跨越国界、舍生忘死,让“大爱无疆”四字熠熠生辉。人性的光辉穿越百年风云,镌刻进历史的丰碑,提醒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世界和平,团结一心守护家园,认真幸福地度过每一天。
(作者单位:辽宁沈西厂)
《东极岛》的故事取材于一段鲜为人知的真实历史,以1942年“里斯本丸”沉船为线索,讲述了满载英军战俘的日本货轮在舟山群岛附近海域沉没的故事。日军不仅不予救援,反而因害怕虐待战俘的丑行曝光,企图让战俘随“里斯本丸”一同沉没,甚至意图屠杀知情的东极岛村民。1800多名战俘命悬一线之际,饱受日军“封海三年不许出海”之苦的村民忍无可忍,奋起反抗。他们凭借“海上有难,必救”的朴素信念,全村男女老幼一同出海营救,与风高浪急、暗藏危机的大海及残酷无情、毫无人性的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博弈,最终从死神手中成功救出384人。
影片中,因来历不明的兄弟俩被村民视作“海盗后代”而偏居一隅。兄弟俩相依为命,潜水技术高超,在深海中如鱼般游弋、嬉闹。阿赑满心满眼都是对弟弟阿荡的宠溺与保护;正值逆反期的阿荡虽调皮任性,骨子里却流淌着正义与善良的天性。“里斯本丸”被鱼雷击中时,他虽不知缘由,却意外救下了蓝眼睛、卷头发的英国战俘。爱国爱家本无国界,语言不通的两人用手势交流,在患难中结下情谊。出于对弟弟的深切担忧,怕他陷险境,阿赑坚决反对阿荡收留战俘,兄弟俩因此产生矛盾。
日军实施屠杀时,连孩子都不放过,逼迫村民交出战俘。作为村民领袖与主心骨,吴老大一直隐忍求生,为保护村民,他面对屠刀挺身而出,却被日军无情杀害。逃跑的战俘托马斯·纽曼不忍村民再遭屠杀,主动站出被抓回船。阿荡要求与被挑选的人质一同押送上船。舱底被困战俘的惨烈景象:暗无天日的空间里,漂浮的发臭尸体、受伤无药可医的士兵、困于绝境的绝望眼神,无一不是控诉侵略者暴行的铁证。
“里斯本丸”沉船的倒计时不断逼近,故事也愈发扣人心弦。无论是阿荡奋力潜水寻找出口时被困,还是阿赑悄悄上船寻找弟弟;无论是阿荡与日本军官对决,还是阿赑拼尽全力将弟弟的尸身带回家,都令我屏息凝神,既为他们担忧,又被他们感动。这对兄弟为营救被困战俘最终葬身深海,不禁令人唏嘘。正如片尾阿花所说:“他们来自大海,又回归大海,这也许是最好的归宿。”
这部电影不仅展现了英雄群像,对灵魂人物的刻画也鲜活丰满。信奉“和为贵、忍为高”的保长李元兴,目睹日军的残酷罪行后彻底醒悟,加入营救行列,最终被沉船产生的巨大涡流卷走;嗜酒如命、胆小怕事却心怀家国忠义的逃兵陈先生,勇敢地去刺杀守岛的日本兵,失败后被活活烧死;冲进祠堂的阿花砸烂祖训的青砖,冲破“女人不能出海”的训诫,成为营救大军的领头人。这些人物让故事更显真实、更具感染力,也更深刻地凸显了影片主题。
当被营救上岛的英军战俘向全体渔民敬礼时,电影的主题不断升华。侵略者无情,深海亦无情,但勇敢朴实的中国人民心怀善念,坚定地跨越国界、舍生忘死,让“大爱无疆”四字熠熠生辉。人性的光辉穿越百年风云,镌刻进历史的丰碑,提醒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世界和平,团结一心守护家园,认真幸福地度过每一天。
(作者单位:辽宁沈西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