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北海码头的“安全灯塔”
本报通讯员 张乐乐
2025年08月22日
字数:1594
版次:03
  在北部湾的海岸边,北海码头的4台大型机械如钢铁巨人般矗立,重型卡车穿梭不息,煤炭与各类货物在此高效中转,勾勒出国家能源运输网络的繁忙图景。这里,是珠海港务布局西南地区的重要节点,而80后安全科科长曹勇,恰似这座钢铁码头的“安全灯塔”,在岗位建功行动中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
  2022年5月,曹勇刚入职珠海港务公司时,北海码头正处于项目接手后的关键过渡期,而生产运行的号角已悄然吹响。“当时,现场就像个‘大工地’,参建单位各有一套做法,安全标准更是五花八门。”回忆起初到码头的场景,曹勇的语气里仍带着些许感慨。
  彼时的安全环保管理,几乎是“一张白纸”:没有成形的组织机构,缺乏统一的规章制度,参建单位对安全管控多有抵触,现场材料随意堆放、扬尘飘散。
  “安全是码头的生命线,再难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曹勇带着这句掷地有声的承诺,一头扎进了现场。他从最基础的制度框架“搭架子”做起:牵头组建安全环保管理小组,逐一明确各部门职责,杜绝责任推诿;熬了无数个通宵,编制出涵盖18个领域的《安全环保管理制度汇编》,小到安全帽的正确佩戴规范,大到危险作业的全流程管理要求,每一条都清晰明确、可查可溯。
  面对参建单位的抵触与不理解,曹勇创新采用“三同步”工作法,用制度打破沟通壁垒:每天早会同步通报前一日现场发现的安全隐患,每周联合检查同步督办整改,每月考核评比同步兑现奖惩。
  有一次,某施工队为抢工期,擅自省略了高空作业防护措施,曹勇巡查发现后,当当即按下施工“暂停键”,带着规范手册蹲在现场细致讲解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直到施工队按规范重新搭建好防护架、工人全部系好安全绳才离开。渐渐地,参建单位的抵触情绪慢慢消散,变成了主动上报隐患、积极配合管控的自觉行动。
  这一年,曹勇带领团队开展安全环保隐患大排查46次,整改问题237项;组织“安全进班组”“环保入人心”等活动28场。年底盘点时,曾经混乱的现场已划分出清晰的作业区域,临边孔洞得到有效治理,全年不仅实现了生产“零事故”,更做到了粉尘、污水“零污染”。
  2024年,北海码头迎来一场关乎发展的“硬核大考”:经营许可证换证、口岸对外开放验收、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建设三项关键任务同步推进,叠加两次强台风侵袭,安全防护压力陡增。曹勇,成了这场“双线作战”硬仗中的核心指挥官。
  经营换证涉及13类资质审核,其中安全资质审批是关键卡点。曹勇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将任务拆解为数个具体节点,每天跟踪督办,确保每个环节不脱节、不延误。为解决历史遗留的消防设施不完善问题,他挂图作战,连续多晚跟着工程管理人员蹲守办公室研究图纸,协调设计院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最终顺利拿到新的经营许可证。
  最惊心动魄的,莫过于两次抵御强台风的“硬仗”。2024年7月,“派比安”来袭前,曹勇带领团队提前48小时启动最高级应急预案,组织人员为卸船机加装双重锚定装置,将材料、货物全部转移至封闭仓库,带领队伍分段疏通2公里长的排水沟渠。台风登陆时,他守在中控室,双眼紧盯着实时监控画面,通过对讲机向各点位实时调度,发现险情,科学抢修。10月台风“摩羯”过境时,他们沿用成熟的应急方案,再次高效应对,最终两次台风防御均实现人员、设备、货物“零损失”。
  “安全管理既要紧紧跟住法规更新的‘节奏’,更要主动跑在风险发生的‘前面’。”这是曹勇常对团队强调的核心准则。
  今年,曹勇的工作重心转向安全管理的“体系化升级”。他牵头承接集团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任务,将“人、机、环、管”四大核心要素全面融入日常管理:每月组织各部门开展体系自评查摆,对集团标准补齐63项管理短板,重新辨识危险源355处,重点对5处重大危险源加装智能监测装置,让安全管控更精准、更高效。
  从2022年的“破局者”到2025年的“领航人”,曹勇用4年时间,一步步让安全成为北海码头最亮眼、最坚实的底色。这座码头在他的专业守护与推动下,以更安全、更高效的姿态,持续为集团运输网络注入稳定动能。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