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热”路上
2025年08月14日
字数:1264
版次:03
防洪度汛关键期,一场持续三日的大暴雨刚过,华北地区便切换至“炙烤模式”。8月6日13时,河北石家庄地区地面温度一度飙升至37摄氏度,轨温更是达到57摄氏度,轨温报警系统持续发出提示音。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西柏坡站内,一群身着黄马甲的铁路职工们正顶着热浪徒步巡查。站区副站长张晓磊是其中一员,他的工装早已被汗水浸透,却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巡热”的专注。看方向、测高低、量轨距,十几个动作干练利落、一气呵成。
“巡热”就是在高温下对管内铁路线路设备进行巡视检查。“高温天气线路变化特别快,哪怕一点点偏差都可能影响行车安全,我们必须紧盯每一寸钢轨。”张晓磊直起身来,用手背抹了一把脸颊的汗,蓝色工装背后早已印出大片汗渍。
张晓磊所在的西柏坡站负责检查养护72公里线路和66组道岔。当前,西柏坡至古月区间下行线处于大修换轨期,待换长轨条已摆放到位,为避免钢轨热胀冷缩影响行车安全,于是加密了对区间的巡视检查。此外,岔区绝缘接头也是西柏坡站“巡热”重点,若绝缘在高温下被挤压失效,就会发生信号突变,影响行车安全。为此,分公司根据地区的温度变化,将“巡热”时间调整到了10时至17时,确保将隐患降到最低。
入伏后的每一天,西柏坡工务班组职工都要在股道间徒步巡查。石砟被晒得发烫,踩上去能感觉到热量透过鞋底往上窜;钢轨泛着灼目的光,俯身检查时,热浪像小火焰似的扑在脸上。每隔几米,他们就要蹲下、俯身,趴在滚烫的铁轨上查看高低偏差,一天下来,蹲起弯腰不下百次。
尽管如此,在进行“巡热”工作时,他们依然一丝不苟、不留死角。一手握着检查锤,一手拿着道尺,神情专注地观察道岔的每一个细节。每到一处,检查锤就不停地变换位置敲击,那双如鹰隼般锐利的眼睛,不停地扫视着道岔重点位置,时而敲击道栓螺丝,时而拿石笔标注病害位置。
“‘巡热’就像给钢轨‘看病’,不光考验职工的毅力,更考验腿勤眼尖脑活,就西柏坡站而言,从东岔区走到西岔区,光走路就要5公里。”张晓磊边说着,汗珠顺着安全帽檐不断往下滴,落在钢轨上瞬间无影无踪,“大太阳底下确实晒得人心慌,但想到能源保供的职责和使命,就觉得必须要走到、看到、查到。”
说话间,身旁的线路工卢彦盆领着几名职工用检查锤一遍一遍敲击钢轨上的联结零件。他们先用肉眼观察,再用道尺测量,后用检查锤敲击,以“听音辨伤”的方式查看设备设施状态。这一通娴熟的操作,一看就是“老江湖”。
午后的阳光毫无遮挡地倾泻下来,钢轨和枕木间腾起阵阵热浪,连空气都带着灼人的温度。张晓磊顾不上多说,擦了一把脸上的汗珠,手里的道尺刚量完一组轨距,又快步走向下一个检查点。他们的工装早已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后背,但他们的眼神始终专注——顺着钢轨延伸的方向望去,那里有万千家庭在酷热中等待着送去清凉。
17时,“巡热”结束,作业人员当日累计巡查线路72公里,检查道岔48组。这几个数据看似微不足道,却是职工们在烈日下用脚步丈量出来的、用汗水换回来的。而在朔黄铁路线上甚至在全国的路网中,还有成千上万他们这样的身影,行走在股道之间,顶烈日、战高温、斗酷暑,用坚守筑牢安全防线,用行动展现央企担当。
“巡热”就是在高温下对管内铁路线路设备进行巡视检查。“高温天气线路变化特别快,哪怕一点点偏差都可能影响行车安全,我们必须紧盯每一寸钢轨。”张晓磊直起身来,用手背抹了一把脸颊的汗,蓝色工装背后早已印出大片汗渍。
张晓磊所在的西柏坡站负责检查养护72公里线路和66组道岔。当前,西柏坡至古月区间下行线处于大修换轨期,待换长轨条已摆放到位,为避免钢轨热胀冷缩影响行车安全,于是加密了对区间的巡视检查。此外,岔区绝缘接头也是西柏坡站“巡热”重点,若绝缘在高温下被挤压失效,就会发生信号突变,影响行车安全。为此,分公司根据地区的温度变化,将“巡热”时间调整到了10时至17时,确保将隐患降到最低。
入伏后的每一天,西柏坡工务班组职工都要在股道间徒步巡查。石砟被晒得发烫,踩上去能感觉到热量透过鞋底往上窜;钢轨泛着灼目的光,俯身检查时,热浪像小火焰似的扑在脸上。每隔几米,他们就要蹲下、俯身,趴在滚烫的铁轨上查看高低偏差,一天下来,蹲起弯腰不下百次。
尽管如此,在进行“巡热”工作时,他们依然一丝不苟、不留死角。一手握着检查锤,一手拿着道尺,神情专注地观察道岔的每一个细节。每到一处,检查锤就不停地变换位置敲击,那双如鹰隼般锐利的眼睛,不停地扫视着道岔重点位置,时而敲击道栓螺丝,时而拿石笔标注病害位置。
“‘巡热’就像给钢轨‘看病’,不光考验职工的毅力,更考验腿勤眼尖脑活,就西柏坡站而言,从东岔区走到西岔区,光走路就要5公里。”张晓磊边说着,汗珠顺着安全帽檐不断往下滴,落在钢轨上瞬间无影无踪,“大太阳底下确实晒得人心慌,但想到能源保供的职责和使命,就觉得必须要走到、看到、查到。”
说话间,身旁的线路工卢彦盆领着几名职工用检查锤一遍一遍敲击钢轨上的联结零件。他们先用肉眼观察,再用道尺测量,后用检查锤敲击,以“听音辨伤”的方式查看设备设施状态。这一通娴熟的操作,一看就是“老江湖”。
午后的阳光毫无遮挡地倾泻下来,钢轨和枕木间腾起阵阵热浪,连空气都带着灼人的温度。张晓磊顾不上多说,擦了一把脸上的汗珠,手里的道尺刚量完一组轨距,又快步走向下一个检查点。他们的工装早已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后背,但他们的眼神始终专注——顺着钢轨延伸的方向望去,那里有万千家庭在酷热中等待着送去清凉。
17时,“巡热”结束,作业人员当日累计巡查线路72公里,检查道岔48组。这几个数据看似微不足道,却是职工们在烈日下用脚步丈量出来的、用汗水换回来的。而在朔黄铁路线上甚至在全国的路网中,还有成千上万他们这样的身影,行走在股道之间,顶烈日、战高温、斗酷暑,用坚守筑牢安全防线,用行动展现央企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