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较真的甲方
本报通讯员 田军华
2025年08月12日
字数:1134
版次:03
  “得先把场地捋顺了,才好让施工队人员安心开工。”7月24日清晨7时刚过,宁夏煤业煤制油化工公管公司机械动力科办公室门就被推开了。赵科拿起安全帽,翻开桌上的笔记本,指尖划过昨夜标注的重点区域——检查吊装方案。作为甲方派驻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他到岗的时间总比施工队提前半小时。
  8时整,施工队人员陆续进场,赵科已经站在入口处的安全通道旁。他接过钢筋工老张递来的安全考核表,眉头一皱:“这里的高空作业防护措施写得太笼统,得补充具体的监护人职责。”说着掏出笔,在表格边缘写下“每小时需记录吊物下方警戒区动态”。这个细节让老张愣了:“赵工,咱们是甲方,用得着管这么细吗?”赵科安全帽檐下的眼神格外认真:“甲方更得较真,将来项目交付了,出任何安全问题,咱们都脱不了干系。”
  施工现场的热浪裹着粉尘扑面而来,赵科的工作服后背很快洇出汗渍。他拿着测距仪丈量脚手架间距,突然喊住正在固定防护网的人员:“这处桁架没满焊,得重新焊。”施工队队长闻讯赶来,“赵工,这是符合标准的。”赵科却蹲下身,从地上捡起一块碎石塞进缝隙:“你看,这么大的空隙,怎么符合标准?标准是底线,咱们得按更高的要求来。”
  15时,地表温度突破35度,赵科巡查到浇筑作业区。他注意到混凝土罐车司机为了赶进度,没按规定停机降温,当即要求暂停作业:“现在发动机温度过高,强行运转容易出故障。你们歇十分钟,我去协调下一车提前进场。”他的背影在烈日下拉得很长,施工方人员在电话里抱怨:“赵工,你们甲方事真多。”他耐心解释:“不是事多,是责任重。施工人员在太阳底下干活,咱们多考虑一点,他们就少一分风险。”
  18时,施工队陆续收工,赵科的巡查本上已经记满多页。他核对完当天的安全记录,又去检查临时用电配电箱,发现配电箱锁具损坏,立刻拍下照片发到项目群里,并对施工单位负责人说:“今晚必须更换,明天开工前我要看到整改结果。”有年轻同事劝他:“赵工,明天再说吧,甲方没必要天天守到这么晚。”他摇着头说道:“越是收尾的时候越不能松劲。咱们多盯一晚,明天开工就多一分安全保障。”
  当暮色漫过工地围墙时,赵科才收拾好文件准备离开。他的皮鞋上沾着泥点,安全帽也灰扑扑的。保安人员笑着打招呼:“赵工又是最后一个走?”他摆摆手:“把明天的巡查内容规划好就走。”路灯亮起时,机械动力科办公室的灯光还亮着,桌上的《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翻到第10页——那里标注着“吊装作业要求”,正是最近重点核查的内容。
  这个夏天,在赵科的“铁面监管”下,解冻库项目有序推进。施工队人员渐渐理解了这位总爱“挑刺”的甲方管理员,其实在用最较真的态度,为大家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就像老张说的:“以前觉得甲方就是来挑毛病的,现在才知道,赵工的每句话、每个要求,都是在帮咱们把好关、护好航。”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