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钢铁装置里的军旅魂
本报通讯员 赵鹏
2025年08月01日
字数:1155
版次:03

  李春儒进行巡检并认真记录。

  晨曦漫过宁夏煤业烯烃二分公司的聚乙烯框架楼,精制塔的轮廓在微光中渐次清晰。聚合车间的交接班会准时开始,铿锵的宣誓声刺破晨雾——“牢记安全使命,履行安全责任”,作为聚合车间一班的组长,李春儒站在队列前排,安全帽下的眼神和当年军旅生涯里的晨练一样,锐利而坚定。
  从军营到工厂,这身藏蓝色工服里裹着的,仍是那个把“纪律”二字刻进骨髓的军人。接班前,他总会提前20分钟巡检装置区,手持测温仪、测振仪等检查重点设备,厚重的劳保鞋踏在巡检路上,脚步声在空旷的装置区里格外清晰。
  在李春儒看来,化工厂的安全和军营的纪律一样,来不得半点含糊。装置现场,他一直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各项作业都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用“手指口述”的方式向作业人员交底,他眼神里的坚定像在宣读军令状,手掌划过设备接口的动作干脆利落。“安全不是口号,是每一次标准化‘手指口述’的积累。”他常对班组人说,那些被反复确认的阀门状态、被精准记录的温度压力,都是守护装置的“钢枪”。
  2024年冬季的那次检修,至今是车间里的“传奇”故事。化工装置在冬季检修难,开车更难,尤其聚乙烯反应器要在高静电操作下开车,更是难上加难,像是在刀尖上舞蹈。李春儒把行军床搬到了现场机柜间,鏖战三天三夜。他带着组员一遍遍和技术员、车间领导核对参数,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装置区里打着手电排查反应器静电高的原因,睫毛上的霜花结了又化。三天后,当装置顺利进料、聚乙烯反应器静电降低稳定进入冷凝态操作时,他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映着仪表盘上跳动的绿色参数,像看到了部队凯旋时的信号旗。
  “一个人强不算强,全班组硬才是真本事。”李春儒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在“裂变劳模工作室”的培训室里,他拿着设备模型给新员工演示,手指在模型的管道接口处停顿:“这里的压力波动要盯着,就像行军时要听脚步声是否整齐。”他打破了“填鸭式”教学的老规矩,搞起了“精一岗、通两岗、会三岗”的阶梯培训,“引导式、挑刺式、捆绑式、轮岗式”四种方法轮番上阵。徒弟们回忆说:“李师傅培训时从不说‘应该怎么做’,而是问‘如果参数超了,你第一反应该查哪里’,逼着年轻人自己琢磨。”这些年,他带出来的2名内主操、5名外主操,像一颗颗精准的齿轮,在各个岗位上默契配合,让整套装置运转得愈发顺畅。
  夕阳西下,李春儒的巡检背影被拉得很长,和身后巍峨的装置融在一起。他看着聚乙烯颗粒像雪瀑般从管道里倾泻而出,知道这些材料终将变成儿童玩具、医疗器械,走进千家万户。“有人说煤化工是冰冷的钢铁,但我知道——我们的温度,藏在每一次安全的坚守,藏在中国制造的基因里。”
  从军营到车间,李春儒把军人的严谨刻进了每一个操作步骤,把“传帮带”的责任融进了每一次培训讲解。在宁东这片热土上,他和无数像他一样的宁煤人,正用平凡的坚守,锻造着属于中国煤化工的星辰大海。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