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袁华的九年破壁之路
本报记者 马婷 通讯员 石永杰
2025年08月01日
字数:1356
版次:02
  “干”是宁煤人的传家宝,一定要干出个样子。
  2016年盛夏,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煤业煤制油项目视察时发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这句话深深烙印在宁夏煤业煤制油化工研究院青年工程师袁华的心中,成为他九载科研攻关的精神坐标。
  2014年,硕士毕业的袁华主动选择到煤制油烯烃一公司气化车间。那里被称为最脏最累的“黑金熔炉”,每天与高温、煤灰为伴,但却是煤制油工艺的“心脏”。在高温高压的装置区,把每根管线的走向、每个阀门的特性都刻进脑海。
  这种扎实的积累在煤制油项目投产后派上用场。2016年6月,他被调入煤制油化工研究院从事煤制油下游产品开发方面的研究。面对费托油品在气相色谱图中,上百种文献都找不到解码手册的“小毛峰”,袁华带领团队创新采用“分段切割+气质联用”的方法,经过上百次试验团队仅用3个月就破解了费托合成油品的“分子密码”,逐步建立了油品特性数据库,为后续研发打下基础。
  2016年底,总书记再次对项目建成投产作出了重要指示:“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增强我国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发展煤制油下游精细化工产业,生产高端化、精细化及差异化的高附加值产品成为必然趋势。
  高碳ɑ-烯烃这一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大量依赖进口且价格高,费托合成油是生产ɑ-烯烃的优质原料,但技术被国外封锁。在总书记的嘱托指引下,袁华带领团队从费托油品中提取高纯度ɑ-烯烃,打破α-烯烃的“卡脖子”枷锁。经历数百次失败后,一个实验灵感催生出“反应—萃取耦合精馏”新工艺。为了提升产品纯度,他们又经历700多次试验,终于将产品纯度提升到99%。
  正当他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现实又给了一记重锤。煤制油负荷、工艺的调整,导致原料发生变化,费托油品中的ɑ-烯烃含量逐渐下降,最低时降至37%,这给分离增加了巨大的难度。面对突如其来的困境,袁华和团队没有丝毫犹豫,再次重新验证实验室数据、调整工艺参数,在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努力下,终于克服了原料波动带来的影响。目前,已开发出费托α-烯烃分离成套工艺技术,成功转化应用于8000吨/年ɑ-烯烃粗分离中试项目,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此外,袁华和团队于2019年研发的费托烯烃制高碳醇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研发出用于制作香精、香料、高档洗涤剂及纺织助剂等产品的特种醇生产技术。依托此技术,2023年,他们再次扛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攻关重大任务。
  走进特种蜡研发实验室,袁华拿起一块水白的复合蜡样品:“以前民爆行业工业乳化炸药中使用石油蜡成本较高,组分复杂,对下游炸药生产质量控制影响较大,2024年我们实现了费托蜡油在炸药油相材料中的首次应用。”为深化煤基产品“高精尖”标签,袁华带领团队于2016年攻关特种蜡,九年如一日地坚持,实现了7种特种费托蜡产品的技术突破。如今,高熔点复合蜡、煤基炸药蜡、氧化费托蜡等特种蜡已应用于工业炸药、橡胶防护、PVC管材加工等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其中煤基炸药蜡让原有复合蜡成本直降10%。袁华指着墙上“党员创新工作室”的牌匾说:“总书记强调‘在实干中创新’,我们做到了,把曾经不起眼的煤疙瘩变成了‘黑黄金’!”
  在漫长的科研岁月里,袁华获授权发明专利11项,发布行业团体标准3项,但他最骄傲的是研发楼办公室墙上的“成果展板”——正在一块一块增加。站在正在施工的千吨级α-烯烃分离装置前,他感慨道:“从跟跑到并跑,将来肯定能到领跑,这就是新时代煤化工人的长征路。”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