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心之港湾
——宁夏煤业双马一矿用“心”筑牢幸福线
2025年07月24日
字数:2337
版次:02

本报通讯员 吴光石


  7月22日,当井口的矿灯次第亮起,宁夏煤业双马一矿综采一队职工王宁总会习惯性地摸摸口袋里的薄荷糖。如今,下井前嚼一颗薄荷糖已经成了他的固定“仪式”,那清新的薄荷味能让他变得更加冷静、沉着。
  从前每次下井前,王宁总会对着更衣室的镜子深吸三口气,可即便如此,他的情绪依然高度紧张,肩背紧绷得像拧紧的发条。而如今,他的心态发生了巨大转变,这一切都得益于双马一矿长期以来对职工心理健康的关注。

  暖巢筑心间

  煤海深处的劳动者,肩头扛着的从来不只是液压支架的重量。
  在井下700米的黑暗里,瓦斯浓度的数字跳动牵动着职工的每一根神经,顶板压力监测仪的读数敲打着紧绷的心弦;升井后,孩子的学费单、父母的病历本,又将生活的褶皱层层叠起……职工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这不仅关乎企业的安全高质量发展,更维系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安康。
  2023年6月23日,当“健康国能”工程的第一缕春风吹到双马一矿,矿党委在会议室内展开深入研讨:安全生产的防线再坚固,若少了心理健康的基石,怎能托举起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大厦?于是,一间100平方米的“健康小屋”从图纸上蜕变成了触手可及的“温暖港湾”——心理沙盘里的细沙在指尖流动,慢慢堆出那些说不出口的心事轮廓;生物能量仪的微电流顺着脉络游走,悄悄化开淤堵的情绪结节;就连按摩椅的皮革,都像晒过正午的阳光,裹着让人放松的暖意。
  2024年6月21日,双马一矿职工“健康小屋”正式投入使用。当小屋的门第一次被推开时,综掘二队职工宋辉攥着衣角,在走廊里紧张地站着。他早听说这里有“能聊天的沙发”,却在门口徘徊了三次都没敢走进去。直到心理健康咨询师廖晓英递来一杯泛着热气的菊花茶,他才稍稍松了口气,吞吞吐吐地说:“我儿子总说我回家就像个闷葫芦……”那杯菊花茶的暖意顺着指尖漫进心里,也悄悄撬开了他紧锁的话匣。3个月后,他在“构建和谐家庭”专题讲座上,当着200名职工的面念起写给儿子的信,台下有人悄悄抹眼泪……
  那些藏在工装口袋里的心事,在“健康小屋”找到了温暖的出口。截至今年6月17日,在年度心理咨询师驻矿的42天里,咨询电话的铃声经常从清晨一直响到日暮,188名危机预警职工的听筒那端,有深夜值班室压抑的叹息,也有食堂餐桌旁无声的沉默……运输一队职工叶斌在第五次回访时突然笑着说:“昨天跟媳妇吵架,我试着用您教的‘开放式提问’,她居然没摔门。”这样的瞬间,就像矿灯扫过黑暗时,突然照亮的那簇在石缝中倔强生长的灯盏花。
  心理体验课的教室里,角色扮演总能精准戳中人心最柔软的角落。当纪忠灵扮演的“职工”说出“我怕出事故,更怕家里人接到那个电话”时,扮演“辅导员”的马升突然红了眼眶,这句话正是他每次下井前,老父亲在井口反复念叨的叮嘱。在14名拿到心理健康辅导员证书的学员笔记本上,工工整整记着同一句话:“共情不是说‘我懂你’,而是知道你沉默时心里在喊什么。”
  中医义诊的桌前总排着长队,大夫的银针扎下去,便缓解了常年劳作积攒的肩颈酸痛。生物能量仪的探头缓缓划过韩福磊的手腕,他突然想起刚上班时师傅对他说:“工作再难、生活再苦,心里都得有光。”那一刻,仪器的蜂鸣声与记忆里的话音重叠,在诊室里回荡。

  心灯引前路

  当花园矿区的月季藤蔓悄悄爬到栅栏外时,机电队职工丁翔发现了一个秘密:那些参加过心理讲座的职工,安全帽上的矿灯总擦得格外亮。他在心理辅导课上学到的“情绪ABC理论”,成为检修设备时的意外收获——每当对着电路图纸看得心头烦躁,他就默念“不是图纸太难,是我现在需要喝口水歇一歇”,这个简单的调适法,比抽烟解闷管用多了。
  健康食堂推出的“减压套餐”旁,贴着许多手写便签:南瓜能安神,芹菜可疏肝……字里行间藏着细致的关怀。过去总端着餐盘独自坐在角落的年轻职工,如今会围坐在一起讨论“耳穴贴豆能不能治失眠……”停车场新增的72个车位旁,新能源充电桩的指示灯闪着幽幽蓝光,像极了那些被点亮的心情,正一点点蓄满重新出发的能量。
  足球场的草坪上,每一次铲球的力度里都裹着藏不住的笑意。曾经在班组会上一言不发的青工,如今会主动组织周末球赛。“365强基工程”的看板上,除了密密麻麻的安全生产数据,新添了“本周笑脸数”的暖心记录。当综掘一队在“干字号”工程评比中夺冠时,队长周阳笑着说:“现在弟兄们下井,哼着歌就能把活儿干得漂亮。”
  最动人的改变,写在那些重新发光的眼睛里。一位曾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的老职工,现在会在班前会上给年轻人讲“心理调适小技巧”;总说“活着累”的炊事员王彦斌,也开始研究能让人吃着开心的“快乐菜谱”。一年来,123人次的心理疏导,像春雨悄悄浸润着干裂的煤层,催生出一片新绿。

  实干润心田

  7月17日,职工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班结业那天,漫天晚霞将文体中心的玻璃窗染成了琥珀色,14本崭新的证书在桌上铺开,封面上的烫金字闪闪发光。安健环保科技术员、车间工会主席马立兵在笔记本的最后一页写道:“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先要筑牢心理防线。”
  “实干拼搏、宁煤有我”的标语在矿区迎风飘扬,每个字都被赋予了更生动的注解。那些曾经在“健康小屋”流过的眼泪,化作了井下更坚定的脚步;那些在心理课上绽开的笑容,凝成了检修时更专注的眼神。双马人渐渐明白:真正的拼搏从不是硬扛着疲惫往前冲,而是心里有光,脚下才更有力量。
  当新一轮的心理健康测评报告出炉时,人力资源科小李特意把数据绘成了折线图,那些起伏的线条,像井架井架般挺拔昂扬。看着这张图,她不禁想起矿领导常说的那句话:“咱们挖的是煤,暖的是家,焐热的是一颗颗盼着安稳的心。”
  夜色中的矿区,灯火次第亮起。在“健康小屋”最后一盏灯熄灭前,廖晓英在工作日志上写下:“今天最动人的瞬间,是听见两名职工笑着说‘明天再聊’。”这朴素的约定里,藏着比任何报告都温暖的答案——当心灵有了栖息的港湾,每一份实干的力量都会生长得更蓬勃、更长久。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