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干出来”的突围路
——宁夏煤业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巡礼之二
2025年07月22日
字数:2934
版次:02

本报记者 程玉杰


  七月,宁夏宁东大地处处是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
  宁夏煤业梅花井煤矿百米井下,滚滚乌金被开采出来,通过皮带送到地面、装上火车。25公里外,宁夏煤业煤制油公司年产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通过现代工艺,将煤炭转化成各类高端油、蜡、化工品、新材料等,以清洁低碳的产品进入千家万户。
  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煤制油项目时发出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9年过去,宁夏煤业煤化工发展日新月异。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宁煤人用双手一点一滴“干”出来的。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煤制油公司生产管理部技术员杨健,清楚地记得煤制油项目刚投运时的情景,装置运行不稳,连年亏损,更受到质疑,公司面临巨大的压力。
  习近平总书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的话语犹在耳边,宁煤人顶住压力砥砺前行。9年过去,形势巨变,宁夏煤业公司煤化工管理部总经理姚强万分感慨:“当年宁夏煤业高瞻远瞩、大胆决策,使得宁煤产业结构更加完善,抵御了市场冲击,自2021年稳产达产后,煤化工在全板块利润占比逐年提升,今年上半年,煤化工板块提前10天完成半年生产任务,全板块利润占比达到90%,煤化工正在成为宁煤创利主体。”
  宁煤人身上有股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顺境时能看到危机和挑战、提前布局未来;困境时他们坚守信念,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委屈、扛得住压力,终见曙光。

  科技是最大动能 让煤炭“七十二变”

  攻坚克难,始终伴随在煤制油项目建设生产过程中。当年仅气化炉工艺流程涉及400多个重大环节,而整个项目更是要经过1200多道复杂工序,才能实现“煤制油”的转化。与外企谈判引进技术不成,宁夏煤业就自己研发。
  300多名专家组成10多个“创新工作室”和“攻关小组”,经过5年艰苦攻关,成功研发出“神宁炉”,宁夏煤业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完成37项自主国产化任务,工艺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9%,年转化煤炭2400万吨。
  煤化工是研发驱动、创造“新物质”的战新产业,煤化工各项目就是宁夏煤业自立自强、科技创新的最好证明。
  实干拼搏的宁煤人,在宁东大地上打造了一个个首创:在当时的条件下,建成国内最大的25万吨/年煤制甲醇项目、世界首套的50万吨/年煤基烯烃项目、亚洲单套最大的6万吨/年聚甲醛项目、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
  如果说,建成煤制油项目实现燃料变化工原料是转化的第一步,那么,实现多元化发展是关键的第二步,宁夏煤业发挥“产销研用融合”优势,推动煤炭从燃料转化成各种油、蜡、化工材料,附加值进一步提升。
  姚强告诉记者:“煤化工产品过去是以油为主,现在化工品占比达到82%,这意味着我们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可根据市场变化灵活选择生产产品,市场适应性提升。”
  目前,宁夏煤业开发了32种油化品、56个合成树脂牌号,计划“十五五”期间再开发44个新产品。
  杨健为之激动:“现在,仅煤制油公司一家,从过去只生产柴油、石脑油和液化气,到现在生产液体石蜡、单碳烷烃、轻质白油等五大类产品,吨煤价值提升了7倍。”

  煤炭“新面孔”走入百姓家

  听说黑黢黢的煤炭能变成香水、口红原料?是的,而且不止于此。
  第三步,宁煤人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从产业链的前端、中端,向产业链高端和终端消费领域挺进,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多点突破。
  2024年11月30日,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宁夏煤业与多家单位共同研制的煤基航天煤油助力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首飞。
  宁夏煤业研发出CTL润滑油基础油、低黏度PAO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技术,并以这两个基础油为原料,成功研发出机油、液压油、齿轮油等一系列全合成润滑油产品,注册了C能+润滑油品牌商标。产品在宁煤煤矿和煤制油公司等单位使用的同时,2024年在宁夏电力、乌海能源等兄弟单位设备上成功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完成了从生产化工材料到产品的跨越,产品显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宁夏煤业已构建起覆盖车用和工业用两大领域的11种高性能自研润滑油产品。
  立足新起点,宁夏煤业公司不满足于现有成绩,聚焦“十五五”发展规划,确立了“1126”链势发展战略,重点布局α-烯烃、特种油蜡、煤基新材料、清洁低碳综合利用、未来产业等六大特色产业链,着力打造面向航空、航天、日化、医疗等终端消费领域的高端煤制油化工产业集群,走出一体化、绿色化、高端化、数智化、精益化、国际化的发展路径。
  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α-烯烃产业链通过煤制油项目的延伸不断拓展。目前,宁夏煤业已实现从油品中提取碳6、碳7、碳10、碳12、碳16及重质油等成分,应用于二元酸、高端尼龙等新材料生产,以及洗衣液、洗发水等日化产品制造,同时覆盖医药、农药等精细化工领域。与传统油品相比,产品附加值提升20%至30%,成功实现市场化转变。
  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宁夏煤业煤化工产品已拓展到各个领域,逐步渗透到群众的衣食住行中,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支撑要素。
  今年,宁夏煤业开启煤制油二代技术研发工作,启动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关键技术升级示范项目,标志着公司生产向着能耗更低、能源转化效率更高的技术路线加速迈进。
  宁夏煤业全力推进MTP工艺升级改造、10万吨/年EVA、6万吨/年聚甲醛二期、费托尾气制LNG示范项目等新建、技改及科研项目,依托现有装置抓好单碳深加工、粗苯分离、重质油提质等47项提质增效技改项目,实现存量增效、增量创优。
  着眼未来,宁夏煤业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在300万吨/年CCUS示范项目一期建成投运的基础上,开展二期工程建设,可实现煤化工园区二氧化碳排放的高效捕集与资源化利用。同时,积极拓展新能源产业,推动绿电、绿氢与煤化工产业深度融合,持续加快生产全链条清洁低碳化转型。
  煤制油公司合成油厂技术员马永虎作为企业发展的见证者深有感触:“这几年,仅我们合成油厂每年就有100余项技改工作,通过持续技术攻关和工艺参数优化,费托合成装置负荷不断提升,达到满负荷运行。现在,合成油厂日产量达1.25万吨以上,较9年前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从“中国制造”到“全球方案”

  在跨越大洋的国际贸易线上,宁夏煤业煤化工产品乘坐巨轮漂洋出海。
  宁夏煤业煤化工产业发展不仅经历了研发难、生产难,也闯过了销售难的困境。当年,面对品牌无人认识、不被认可的局面,宁煤人迎难而上,挨家挨户上门推销;如今,广开产品推介会,打通“一带一路”销售通道,出口版图覆盖34个国家和地区,产品最远销至非洲,宁夏煤业的煤化工之路越走越宽。
  截至6月30日,宁夏煤业公司今年累计出口煤化工产品3.31万吨,完成全年出口计划的55%,聚烯烃出口量同比增长超六倍,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全球方案”的跨越。
  宁煤人坚定科技自立自强推动转型发展之路,“十四五”规划期间,公司科技研发投入总和达40多亿元,较“十三五”规划期间翻番,是公司成立前几十年投入的总和。2024至2025年,成功申报专利547件,累计申报专利成功总数突破2000件,进入国家能源集团第一梯队。
  宁煤人始终坚信:成功从不是“等”出来的,而是靠实干拼搏铸就的。一代代宁煤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创造出丰硕的业绩,为全面建设科技引领、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管理卓越的世界一流能源领军企业汇聚起磅礴合力。
  “现在,我们对煤化工的未来充满信心,后续项目还有很多,不仅能生产中端表面活性剂原料,还可延伸至终端洗涤剂、香水、香料、高端尼龙等产品领域,煤炭在我们手中可以无限变身。”烯烃二分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智瑞自豪地说。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