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把“边角料”变成“硬通货”
本报特约记者 梁小燕 通讯员 吴军 邢志刚
2025年07月22日
字数:1298
版次:01
  神东煤炭柳塔煤矿22210掘进工作面现场,矿生产办主任朱云龙的安全帽已被汗水浸湿。只见他拿着激光测距仪来回丈量,以确保转载机安装位置必须达到3.2米。5月22日,针对22209和22210面切眼与井田边界遗留三角煤问题,朱云龙在对切眼各支护参数完成设计后,结合其他矿井经验,针对柳塔煤矿实际设计形成的“切眼调斜旋转式布置”方案终于落地。
  “4.6万吨!”朱云龙掰着沾满煤泥的手指算账,“没想到工作面切眼与井田边界中的遗留三角煤能回收这么多。这样的回收方式成功了,今后可以在公司其他矿井单位推广。”
  矿井生产接续计划与采掘工作面设计,是保障矿井高效运转的“中枢神经”,稍有差池,便会引发生产秩序混乱、生产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作为这项工作的负责人,朱云龙深知责任重大,日常工作中总是一心扑在学习与实践中;档案室里,他常常翻阅地质材料至深夜。矿井巷道中,矿务工程每推进一段,都能看到他俯身勘察、仔细核对设计的身影。
  刚刚为22210切眼掘进工作面设计交出答卷后,朱云龙又一头扎进解决井田边角煤浪费的优化设计工作中。
  月度生产技术例会上,朱云龙手中的激光笔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快速移动:“综采队注意!3天后将进入12煤集中煤柱区域,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话音未落,台下就传来不同的声音:“这种地质条件,常规方案根本行不通!”“光做好加强补强支护也不行。”
  朱云龙没有急于反驳,而是在图纸上详细圈出集中煤柱位置,标注出该区域施工柔模砼墙宽度、补强支护锚索强度、对拉锚栓优化布置方式、混凝土强度等。当他用专业分析逐一回应疑问时,会议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赞叹声。
  其实,从去年以来井田边角煤浪费的问题就让朱云龙如鲠在喉。
  柳塔煤矿井田面积小、工作面顺槽短,受断层影响盘区布置的夹角像一个“贪吃的黑洞”,无情地吞噬着边角煤,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再加上搬家倒面频繁,生产接续十分紧张。公司下达回收残留资源的任务,给朱云龙带来“破局”的信心,但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怎么办?朱云龙决定在整体矿井部署上谋出路,经矿党委同意将整个盘区的综采工作面全部设计成沿空留巷工艺。
  从研究2011年矿井初步设计图,发现22煤二盘区工作面设计比较窄,提出将11个工作面优化为10个工作面,朱云龙不放过任何细节。为避开断层、合理应对矿压,他反复推敲设计方案,优化工作面宽度。
  “别看少设计1个工作面,光掘进量就减少约2600米,工作面安装、主通道支护、顺槽胶带机安装各减少1次,节约了一大笔成本。”朱云龙说。
  可施工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问题接踵而至——现有8米锚索长度不足,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朱云龙没有慌乱,紧急协调从其他矿井借调12米锚索。当锚索及时送达后,他又带领工友们争分夺秒地进行支护。随着锚索一根根精准张拉,顶板下沉的趋势逐渐得到有效控制。他又和公司协调,多加了40台单元支架,增加留巷支架支护长度,成功保障了留巷质量与安全生产。
  最终,在朱云龙和团队的努力下,通过一系列的工作面优化设计和生产工艺的创新,有效缓解了资源接续紧张的问题。
  从优化工作面设计到攻克资源回收难题,朱云龙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也收获了公司“十大杰出青年”的称号。奖杯捧在手中,朱云龙的目光更加坚定。在他看来,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