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别让AI替你“走心”
陈云鹏
2025年07月17日
字数:1226
版次:04
  近日,有一位网红产业工作者由于其业务增长太快,就想再招聘一名文案。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他在试了一下AI文案写作后,便把公司里本来的文案也解雇了……
  可见,AI对文字工作者的冲击也是前所未有的。那么,什么样的“笔杆子”会被淘汰呢?在来势汹涌的时代浪潮面前,我们又将如何应对?

  什么样的“笔杆子”会被淘汰?

  想当年,司机的工作可是技术活,如果谁能成为领导的司机,那简直就是全村人的希望了。如今,在汽车普及的大环境下,再想找一份专职司机的工作可谓是难上加难了。
  确实,如果还继续写那些“一要高度重视,二要加强学习,三要认真落实”的千篇一律的文章,那就不需要人来写了,AI比人写得更好。那些写文章不认真思考,堆砌复制空话套话,不实地采访调研的“写手”们恐怕真的就要被AI代替了。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中提到的第一条就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可以预见,一定时期内,AI将成为一块试金石,以此为标准,写文章有“人味”且有思想的,留下;满篇“机器味”且空洞无物的,出局。那些不能用“心”写文章的人一定会被时代淘汰。

  也有AI不能取代的

  使用过AI“润色”功能的作者可能都有过类似体会,经AI润色的文章,就会变得十分奇怪,一堆“宛如、仿佛”插入原文本中,看似华丽无比,实则是辞藻堆砌的过度比喻。大家都知道,比喻并非越多越好,而是恰到好处,比喻的目的不是炫技,而是为了使事物更生动形象。
  众所周知,AI写诗很“水”,味同嚼蜡,说不上多好,也说不上多差。有人曾调侃,AI写出的七言绝句的水平和写诗狂人乾隆皇帝的水平差不多。
  每个人的灵魂都是独一无二的,人生丰富的阅历和内心世界是无法被模仿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种神仙一样的想象力,是AI无法模仿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种霸气豪迈也是AI无法企及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种真情流露更是AI无法体会的。事实上,AI只是通过算法进行模仿,还远未发展到完全契合人类灵魂的程度。在人性的迷宫里,AI终将迷失自我。

  如何才能不被淘汰?

  态度决定一切。本质上讲,写文章不是模仿,而是创造。写文章的工作和流水线工作不一样,如果不是带着“心”去写,就算有AI加持,也很难写出深入人心的好东西。
  善用AI。我们既不能完全依赖AI,也不必过度恐慌,而抵触AI。我们可以利用AI提供写作思路、设计文章结构、遣词造句和文本校对等,以提高写作效率。而真正的思想必须是人的思想,人的语言,既然时代的浪潮无法阻挡,我们就要学会与时代共生。
  腿勤嘴勤。AI模仿的是已经发生的事物,而我们通过调查研究,通过采访得到的第一手资料是AI未知的和无法模仿的。这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只有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只有深入一线才会写出言之有物的好文章,我们的文章在生产车间、在田间地头、在思想碰撞、在有感而发……
  最后,引用一首某款AI大模型生成的人类写作被取代主题的七言绝句,是好是坏,请读者评说:屏间字影似花繁,算法操持韵亦安。但恐情灵无处觅,唯余机语绕毫端。
  

(作者单位:辽宁公司)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