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
2025年07月15日
字数:1054
版次:04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仿佛只是一夜间,昨天还葱茏一片的麦田,在初夏燥热的南风吹拂下变得金黄盈野,麦香袭人。时令正值芒种,原本空旷寂寥的平原上,立刻忙碌起来,一年一度的麦收开始了。
今年的麦收,老天爷格外垂顾,每天都是晴空万里。偶有几朵白云闲适地点缀在天边。骄阳肆意地炙烤着大地,仿佛在催促着人们抓紧时间,抢收抢种。带着对麦收的好奇,我走出家门,来到广阔无垠的田地间。眼前的一切,果然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如今的麦收,已完全不是以前那种人海战术的场景,只见几台大型联合收割机不停地在田地间奔跑,收割、脱粒、粉碎、清运,一气呵成。十几亩的麦田不到半小时,就收割完毕,秸秆也粉碎还田。人们都站在田边的柳树下乘凉,远远看着收割机把脱粒的麦子通过长长的管道,灌装到等候在一旁的电三轮车上,被送往粮食收购站。不到半天的工夫,售粮款就打到了农民的账户上。
眼前的场景,完全颠覆了我以往的印象。没有了骄阳下头戴草帽,挥汗如雨的割麦人,没有了放了糖精、冰凉解渴的深井水,没有了打麦场上马拉石碾轧麦的喧闹,没有了木锨扬出麦粒的金黄弧线,更没有了黑云压城的雷雨前抢收麦子的慌乱,这还是麦收吗?
在我的印象中麦收时节就像大诗人白居易说的,“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时令一进芒种,农人便无闲暇。记忆中,父母叫上哥哥姐姐和我,带上镰刀,拉上小车,在清晨的薄雾中走向田地。俗话说“六月天,孩子脸”,这段时间,老天爷不知什么时候就耍点小脾气,一场十几分钟的狂风急雨,就会让庄稼人一季的收成付之东流。所以大家都抓住晴天的时机,抢收抢种(俗称“双抢”)。这时候往往是全家出动,“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全民动员齐参战。青壮劳力在前面割麦,妇孺老幼负责打捆装车。整个华北大平原上进行一场争食保粮的大会战。
在这个过程中,最辛苦的工作是割麦,它是对人体力、耐力和忍受力的最大考验。长时间弯腰割麦,不一会就会腰酸背痛,头顶上是灼灼烈日,手掌里是干燥的麦秸。汗水如小溪般在额头流淌,尖利的麦芒刺进沁满汗水的胳膊,火烧火燎地疼。身上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湿透,肩上的毛巾都能拧出水来。然而直起腰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气馁之情顿生。但也只能是长叹一声,继续埋头弯腰劳作。当时我还小,只负责捆麦装车,比起父母们自然轻松了很多。看着家人们辛劳地工作,我只想长大后摆脱这种的痛苦。
后来,上了大学,离开了农村,再也没有感受过收麦的场景。如今,再次站在麦田边上“观刈麦”时,感到无比欣慰。种地有补贴,种粮有钱赚,少年时的梦想也变成了现实。
今年的麦收,老天爷格外垂顾,每天都是晴空万里。偶有几朵白云闲适地点缀在天边。骄阳肆意地炙烤着大地,仿佛在催促着人们抓紧时间,抢收抢种。带着对麦收的好奇,我走出家门,来到广阔无垠的田地间。眼前的一切,果然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如今的麦收,已完全不是以前那种人海战术的场景,只见几台大型联合收割机不停地在田地间奔跑,收割、脱粒、粉碎、清运,一气呵成。十几亩的麦田不到半小时,就收割完毕,秸秆也粉碎还田。人们都站在田边的柳树下乘凉,远远看着收割机把脱粒的麦子通过长长的管道,灌装到等候在一旁的电三轮车上,被送往粮食收购站。不到半天的工夫,售粮款就打到了农民的账户上。
眼前的场景,完全颠覆了我以往的印象。没有了骄阳下头戴草帽,挥汗如雨的割麦人,没有了放了糖精、冰凉解渴的深井水,没有了打麦场上马拉石碾轧麦的喧闹,没有了木锨扬出麦粒的金黄弧线,更没有了黑云压城的雷雨前抢收麦子的慌乱,这还是麦收吗?
在我的印象中麦收时节就像大诗人白居易说的,“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时令一进芒种,农人便无闲暇。记忆中,父母叫上哥哥姐姐和我,带上镰刀,拉上小车,在清晨的薄雾中走向田地。俗话说“六月天,孩子脸”,这段时间,老天爷不知什么时候就耍点小脾气,一场十几分钟的狂风急雨,就会让庄稼人一季的收成付之东流。所以大家都抓住晴天的时机,抢收抢种(俗称“双抢”)。这时候往往是全家出动,“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全民动员齐参战。青壮劳力在前面割麦,妇孺老幼负责打捆装车。整个华北大平原上进行一场争食保粮的大会战。
在这个过程中,最辛苦的工作是割麦,它是对人体力、耐力和忍受力的最大考验。长时间弯腰割麦,不一会就会腰酸背痛,头顶上是灼灼烈日,手掌里是干燥的麦秸。汗水如小溪般在额头流淌,尖利的麦芒刺进沁满汗水的胳膊,火烧火燎地疼。身上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湿透,肩上的毛巾都能拧出水来。然而直起腰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气馁之情顿生。但也只能是长叹一声,继续埋头弯腰劳作。当时我还小,只负责捆麦装车,比起父母们自然轻松了很多。看着家人们辛劳地工作,我只想长大后摆脱这种的痛苦。
后来,上了大学,离开了农村,再也没有感受过收麦的场景。如今,再次站在麦田边上“观刈麦”时,感到无比欣慰。种地有补贴,种粮有钱赚,少年时的梦想也变成了现实。
(作者单位:河北公司邯郸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