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沙地育“金瓜”

本报通讯员 刘晓婷 谷永强
2025年07月14日
字数:1117
版次:01
  “轻点儿,这瓜可金贵着嘞!”7月3日凌晨4时,天空还挂着满天星斗,但陕西省吴堡县川口村塑料大棚内早已灯火通明。
  今天是沙地西瓜园开园的日子,瓜农们弓着身子,将裹着白霜、泛着油亮光泽的沙地西瓜小心翼翼地抱进筐里,翠绿的瓜皮在灯光下异常光亮,淡淡的瓜香混着泥土气息,勾勒出一幅动人的丰收图景。而这方土地上的甜蜜变化,正是神东煤炭定点帮扶结出的丰硕果实。
  作为定点帮扶村,川口村曾因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地沙化严重,产业发展举步维艰。2019年,国家能源集团带着“授人以渔”的决心,投入215万元专项资金,为川口村新建20座塑料大棚,并派出专业技术团队驻点指导。从土壤改良到智能灌溉系统安装,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帮扶团队的心血。
  产业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大棚建成初期,村民们尝试种植蔬菜、生姜等,但因缺乏市场渠道,丰收的喜悦很快被滞销的愁云笼罩。村民薛采莲对此记忆深刻:“那时候我和丈夫起早贪黑打理菜地,可是菜拉到集市根本卖不上价,好多都烂在了地里,急得整夜睡不着觉。”
  在一次调研中,驻村干部发现,川口村独特的沙地透气性强、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西瓜生长。经过多方论证,决定将沙地西瓜作为特色产业重点培育。
  为了让川口村西瓜从“种得出”迈向“卖得好”,神东煤炭打出了一套精准帮扶的“组合拳”。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消费帮扶作为重要抓手:一方面,通过企业工会夏季慰问“送清凉”活动,连续4年定向采购西瓜,仅2025年就消化12万斤;另一方面,驻村干部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推广,全面打开销路。“以前西瓜熟了还要拉着去镇上叫卖,现在订单直接下到地头,再也不愁西瓜卖不出去了。”瓜农薛海尚擦着额头上的汗珠,笑得合不拢嘴。
  村民杨银花也是受益者之一。她通过参加国家能源集团组织的技能培训,种植技术突飞猛进,如今靠着沙地西瓜,年收入翻了5倍。“现在家里不仅盖了新房,还买了小轿车,孩子上大学的学费也不用愁了。”她眼中闪烁着幸福的光芒,“以前不敢想的好日子,都变成了现实。”
  7月3日,又到了西瓜集中采收的日子。天刚蒙蒙亮,村口的空地上早已热闹非凡。三轮车、四轮车整齐排列,车斗里垫着厚厚的棉被。
  老书记任艳荣穿梭在人群中,不时叮嘱:“装车时一定得隔开点,别让瓜碰着!咱们的口碑可不能在运输上砸了!”几个年轻小伙儿干劲十足,一边哼着小调,一边将西瓜轻轻码放整齐。
  随着太阳渐渐升高,装满西瓜的车辆一辆接一辆地驶出村口。望着远去的车队,薛拴平脸上满是自豪:“以前种地是单打独斗,现在全村人一起干,心里踏实多了!多亏了国家能源集团,让咱这沙地西瓜成了‘香饽饽’!”
  在国家能源集团的持续帮扶下,川口村西瓜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零差评”的口碑在朋友圈口口相传,越来越多周边地区的订单纷至沓来。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