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毫厘之间的博弈
本报记者 马 婷
2025年07月10日
字数:966
版次:01
  6月26日清晨6时,一列满载新疆煤炭的列车缓缓驶入宁夏宁东大坝站。与此同时,宁夏煤业运销公司物流调度中心工作人员,正精准测算着这批煤炭的“成本心电图”:铁路运费、公路短驳费、仓储周转率、滞期风险值……每一个数字,都暗藏着2300多公里的能源迁徙成本和利润的较量。
  “从新疆到宁东,吨煤的运输成本必须控制在0.174元以内。”物流管理中心主任程全喜一边念叨,一边在计算器上敲打着数字。
  时针拨回2016年。彼时,宁夏及周边区域煤价持续走高,动力煤价格最高一度突破1200元/吨大关。为破解“缺煤”困局,2021年11月,宁夏煤业启动“疆煤进宁”战略。当第一列来自黑山的煤炭以低于本地市场同质煤近百元的到厂价抵达宁夏时,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高昂的运费吞噬了近20%的成本。
  “我们算了一笔账,运费每降低1分钱,全年就增加2万元的效益。”翻开运销公司当年的成本台账,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优化方案,正是这个毫厘之间的博弈,拉开了宁夏煤业“双重降本”革命的序幕。
  在这场成本攻坚战中,该公司细分环节,从运输方式、运输路径、运输费用等细节处深挖。
  “到大坝站比到梅花井站运费少15元,除去到站转运汽车费,也能省5元7角。”
  “近期乌鲁木齐铁路局有运费优惠政策,全力争取每吨运费降10元。”
  “全面推行集装箱运输,实现‘颗粒归仓’……”
  在科学精密协调下,成果逐步显现,今年上半年疆煤调运月均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调运计划,并取得考核加分,截至6月20日,疆煤发运节省运费5866万元。其中通过优化发运结构,红沙泉矿资源发运节约成本数百万元;与乌鲁木齐铁路局和新疆能源签订物流总包协议实施发运,运费较市场价低45.16万元。
  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煤炭的运输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截至6月23日,年累计疆煤调运量突破15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89.64万吨,完成年度计划的88.67%,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今年3月份开通的准东二矿自主发运渠道,成为历年来国铁集装箱发运数量最大、效率最高的运输通道。此外,新开辟的金玉万通专用线,预计6月份发运量超过4万吨。
  “传统思维认为成本有底线,但我们发现,当你把2300多公里拆解成分钟级的决策、克重级的损耗核算时,成本就成了一个可以无限逼近极限的函数。”运销公司物流管理中心副主任白洪岩说。
  这场仍在继续的“毫厘战争”,或许正揭示着未来10年能源竞争的核心法则:真正的降本不是节约的艺术,而是精密控制的科学。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