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与孩子相处的最好方式
——读《两地书》有感
◎秦延安
2025年07月09日
字数:1550
版次:04
  都说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同样,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位努力付出的母亲,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翟红芳将其与上大学的女儿许雪迪4年72封书信集结成《两地书》,让我们在清新灵动、富含哲理的文字中懂得,与孩子相处的最好方式不仅是虚心聆听、耐心陪伴、用心教导,更要以身作则。
  作为一位从教三十多年的小学校长,翟老师深谙教育方式。从孩子小学、高中、大学,她采用书信的方式与女儿敞开心灵,真诚沟通。在信中,她们谈学习、评艺术、说理想、讲人生、论婚恋、话事业等等,让女儿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认知度,为其成长指明了一条阳光之路。这些书信不仅传递着母女亲情和家里家外的事,更让她们在文字里都能冷静、理智地思考。可贵的是,每一封书信在入书时,都加入了一个饱含深刻人生哲理和现实教育意义的标题,比如《才华需要勤奋》《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坚持总有收获》《做一个力争上游的人》《责任是活着的最大意义》等。
  “参差不齐是自然状态”,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是独一无二的,父母不应过多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即使是普遍性的标准也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在《希望你阳光开朗》里,翟老师阐述自己的教育观,不强求孩子“争做人尖子,但是要竭尽全力做一个力争上游的人”。在《珍惜当下,快乐生活》中赞誉女儿的绘画天赋,欣赏女儿与同学融洽相处的交际方式,告诉她,“健康和快乐的生活比什么都来得重要”。在女儿英语六级考试多次失利情况下,给女儿讲述“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面对困难和挫折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没有压力的宽泛式教育,让女儿在快乐中学习,在自信中成长。让我们知道,教育孩子并不是粗暴地强加灌输,而是学会欣赏孩子、信任孩子、尊重孩子、鼓励孩子,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父母是和孩子接触时间最早、最长的关键人物。极具模仿天赋的孩子,最易受父母影响。在书中,翟老师通过自己刻苦求学、不断学习和努力工作的经历以及关爱家人的故事,以身示范,以身说教,让女儿懂得,“什么阶段就做好什么阶段的事”,生活中“一定要分清孰轻孰重,要有重心,有节奏,要能很好地把握分寸”。在《学业是主旋律》中,安慰抱怨学业重的女儿,“忙碌对学生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忙可以引发生活的兴致和进取心。”在《说学习和交友》中又讲道,“既然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那就去除浮躁之心,静下心来,品味学习过程的苦与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女儿能上全市重点中学,考入北师大,一路的优秀成长,与翟老师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好榜样胜过了好老师,以身作则胜于口头训诲。
  现实家庭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愿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从蹒跚学步到四岁以前玩遍西安所有公园和游乐场;从七岁开始带领游历全国开眼界到学舞蹈、绘画、阅读写作、辅导英语……再到18岁的成人礼、进入大学,翟老师始终陪伴着女儿的成长过程。针对女儿对军训的畏惧,翟老师教育女儿“适应各种生活环境,是以后适应社会最起码的品质”。针对女儿第一次试讲课的紧张,翟老师鼓励女儿,“不要怕说错,成长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女儿青春期叛逆时,翟老师告诉女儿,“一个人在她精力充沛,思想独立的时候,是不可以随波逐流的。要对自己的未来有个远景规划,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方向的”。在女儿价值观偏离时,翟老师引导女儿,“幸福不是用金钱、权力来衡量的,更不是别人艳羡的目光滋养的。幸福完全是一种自己的感受和精神的满足”。
  “每一个孩子就是一本经,是为母者终身奉读的经,这本经不好读,就看作母亲的耐心、爱心、运气及造化了。”虽然《两地书》是家书,但教育都是相通的。它让我们体悟到,成功的教育不在于你的孩子有多么出众的才华,上了多么著名的大学,而是孩子无论走到哪里你都放心。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