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让安全成为本能
● 李志国
2025年07月09日
字数:944
版次:03
  安全不是写在纸上的要求,而是对家人、对企业、对社会的庄严承诺。我们要用科技之笔勾勒精准,以人文之墨渲染温度,共同书写“零伤害”的新篇章。
  安全之本,让防护成为习惯。好的安全措施,应当像洗煤流程中不可或缺的水,渗透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自然而不可或缺。防护栏的高度要恰到好处,急停按钮的位置要伸手可及,警示标识的颜色要一眼醒目易辨,这些看似简单的细节,背后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我们早已不再满足于“有没有防护”的初级要求,而是执着于“防护管不管用”的本质追问,就像老师傅们所说的:“安全设备要像自己的老伙计一样,用着顺手才安心”。当防护成为本能,安全才有了最坚实的根基。
  风险之防,练就“火眼金睛”。真正的安全高手,能在机器正常运转时听出异响,能从煤流变化中看出隐患。我们培养的不仅是只会按部就班的操作者,而是懂设备“脾气”的“医生”。每周安全责任网格的自检自查及每月全流程的联合检查,让全员共同为设备“体检”;在墙上粘贴简易“故障树”挂图,帮助每个人厘清事故的因果链条……只有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举措,才能让每名职工都成为风险的“瞭望者”,让每一处隐患都无处藏身,让安全生产的防线在全员参与中越筑越牢。
  安全之魂,把规章变成自觉。最好的安全制度不是墙上的文字,而是职工的肌肉记忆。我们要不断创新班前会形式,用“假如隐患会说话”“这个事吓我一跳”等职工自制安全短视频以及“视频查‘三违’通报”替代枯燥的条文宣读,既让违章行为无所遁形,更让效果入脑入心;设置“安全行为积分”抽奖机制,让规范操作得到实实在在的正向激励;开设“我想对你说”宣传栏目,邀请职工家属出镜讲述安全寄语,用最真挚的牵挂感染每一名职工,树牢安全意识;开展“双项”行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安全“六抓”工作法转化为党员带头查“三违”、除隐患的具体实践,将安全融入日常行为,成为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科技之用,让技术服务安全。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智能化不是取代人,而是帮助人更好地守护安全;AI监控不是“电子警察”,而是不知疲倦的“安全哨兵”;传感器数据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设备的“健康指标”。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再好的系统也要人来掌控,再智能的机器也要人来操作。技术永远是工具,人才是安全的主体——这是我们守护安全的关键。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