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聚阳生焰 拢指成拳
——铁路装备求“新”向“质”多元转型
本报通讯员 臧贻敏 路远征
2025年07月09日
字数:2529
版次:01
  盛夏时节,由铁路装备组织运营的一列满载聚氯乙烯产品的X7542次集装箱班列风驰电掣般运行在京广线上。而几乎在同一时间,满载106个35吨敞顶集装箱铁矿石产品的XK7342次长运距矿石集装箱班列,则缓缓地停在兰州市榆中县骆驼巷站……
  聚阳生焰,拢指成拳。班列的背后,是铁路装备求“新”向“质”的生动实践,是各项务实举措持续转化为强劲生产力的鲜活写照。

  拓展多元运输新空间

  今年以来,面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物流成本持续压降等不利因素,铁路装备化被动为主动,顺势而为,迎难而上,按照集团公司有关部署,以服务树品牌,向市场争效益,推动单一煤炭运输向多元物流服务转型,主动融入统一交通运输大市场,加强与全社会接轨,积极开拓发展非煤货物运输,推动大物流高质高效发展,奋力打赢大物流运输攻坚战。
  该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个性化运输方案,提高货物运输时效性和安全性,通过优化运输路径、提升服务品质等举措,为客户精准降本,进一步压缩运输时间、降低物流成本。
  “铁路装备的运输模式一直采用正向运输,即把主营业务煤炭装车运送到港口卸车,之后折返。现在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加运量、收入,加大全产业链、全价值链降本节支力度,我们把煤炭运到港口后,又反向用空车承揽从天津港给酒泉钢铁公司运输铁矿石的任务,以此开拓市场、开展非煤货物运输。”铁路装备内蒙古分公司副总经理刘强介绍道。

  释放协同发展新势能

  铁路装备致力于构筑“西连新疆、东达渤海、北接蒙古、南下广东、覆盖沿海、贯通内河”的大运输格局,紧盯疆煤出区铁路建设,加大与铁路公司、电厂、联运单位的合作力度,打好非煤运输业务攻坚战。
  7月3日,由集团公司38辆STX系列驮背车编组而成,装载6辆公路油罐汽车和64只罐式集装箱的公路罐车驮背运输试验列在山东省东营利港铁路成功开行,进一步创新了驮背运输+公路罐车危险货物公铁联运新模式,标志着全国首列燃料油驮背车试验运输正式开启。
  此次试验列运行区间为东营利港铁路东营港站至明集站,由铁路装备联合山东东营市地方政府和东营利港铁路,组织开展货物品类运输工作。铁路装备通过地企三方合作发挥各自在装备资源、运输组织和运输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针对山东东营港区货物疏港需求,在全国首创了“油罐车驮背运输”模式,为运输市场增添新活力,推动疏港铁路与公路货运深度连接,对推动落实“三个转型”,保障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6月15日,一列满载煤炭的国能自备箱列车从将军庙站缓缓驶出,不仅标志着“东大沽—大坝—骆驼巷—将军庙—大坝”超长运距“双重循环”通道正式贯通,而且意味着国能自有运力装备承担“疆煤入宁”运输首战告捷。“矿石+疆煤”循环通道的成功开辟,为集团运输产业打通一体化和出疆运输通道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按照集团交通强国“一箱制”专项工作要求,铁路装备提高政治站位,积极部署协调沿线内外部单位,与酒泉钢铁、新疆能源、包神铁路、宁东铁路、焦化公司协同组织此次超长运距接力联合运输,真正实现了“一箱制”长运距国铁和国能间互联互通,天津港至红沙泉往返运距已超8000公里,创下迎峰度夏期间运距新纪录,实现了集团自备运力资源的高效循环,避免了空箱返程造成的运力和成本浪费,也首次实现集团自有运力装备进入新疆地区,实现一体化和出疆运输的运力衔接。
  铁路装备充分发挥高品质、专业化品牌优势,挖掘资产管理新的增长点,新增兰炭、粉煤灰、铝矾土、PVC等多个运输品类,加大全产业链、全价值链降本节支力度,以联合运输、量价互保模式,从源头控制运输成本造价。
  与此同时,该公司推动宁夏钢铁、甘肃酒钢等大型钢铁企业矿石发运,打通出疆运输通道,启动入兰州局的“矿石+兰炭”集装箱双重运输业务;克服市场波动、货源紧张等不利因素影响,确保固有客户整体发运量保持平稳;探索罐式集装箱储运、双层半高箱铁海联运试验;加快推进“一箱制”落地见效,提升集装化运输比例;围绕集团路网覆盖范围重点区域、物流园区及站点布局,奋力开拓新路径、新市场,提高新货源增量占比,推动大物流高质高效发展。

   打造高效运输新模式

  今年4月开往广州国际港运载PVC的X7542次集装箱班列,标志着集团蒙西区至粤港澳大湾区的“一箱制”直达物流通道正式贯通。该班列依托集团自营铁路网络与国铁干线无缝衔接,采用“全程不换箱”的“一箱制”运输模式,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棋盘井站装车,由东乌铁路进入集团自营铁路后,途经包神铁路和朔黄铁路部分线路,经定州国际港转入京广线运行,全程3000余公里。经测算,较原有分段运输模式效率可提升40%以上。
  为确保班列顺利开行,铁路装备与包神铁路、朔黄铁路等相关单位提前调研运输市场情况,与国铁北京局相关部门沟通,制定符合货主单位运输意向与需求的运输组织和货物装载加固方案,确保班列安全运行条件。
  入夏的北方,地面没有一丝风,热得像一个蒸笼。铁路装备的集装箱在天津东大沽卸车完毕后,随即开始装运发往酒钢的铁矿石。天津区域业务部业务主管马林汗流浃背地盯控在装车现场,收集数据,全程监督安全有效装车。随着开车信号响起,列车启动运行,马林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班列依托集团自营铁路网络与国铁干线无缝衔接优势,首次采用集团自备集装箱“一箱制”过轨运输,在天津港装车后,由黄万线进入集团自营铁路后,先后途经朔黄线、神朔线、包神线和宁东线部分线路后,经宁东线灵武陆港站换装,转入兰新线运行,全程3600公里,实现了集团自备集装箱进入国铁兰新线运营,并通过回程与出疆煤炭和焦炭货物相匹配,形成集团自有铁路与国铁干线相衔接的跨区域长运距集装箱循环高效联合运输模式。
  为建立多层次的通信协调体系,确保班列运行过程中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铁路装备各分公司密切配合、分工合作,各站点之间保持密切联系,对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随时上报并启动应急预案。
  随着列车的运行,沿途集团所属铁路线以及铁路装备各分公司业务部高度关注班列的运行状态,确保列车安全正点通过。
  从聚氯乙烯班列到铁矿石专列,从全国首列燃料油驮背运输试验的创新突破,到跨区域长运距集装箱循环运输的高效运转,铁路装备在广袤的大地上勾勒出多元物流的壮阔图景。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化运输结构改革,用更优质的服务链接产业链上下游,让每一列班列都成为激活区域经济的“钢铁动脉”,在推动大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续写新的篇章。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