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从“被动降本”到“主动创效”
——— 任家庄矿以“成本革命”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本报记者 吴薇 通讯员 贠德华
2025年05月22日
字数:2736
版次:01
  立夏时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宁夏煤业任家庄矿生产准备队机修车间。伴随着一阵“滋滋”的金属切割声,迸溅的火花在车间内划出一道道绚丽的弧线。
  检修班班长马志军手持工具,正与几名职工全神贯注地打磨着废旧钢管。这些曾被当作废品的钢管,在他们灵巧的双手下成为坚固美观的楼梯扶手。“过去总以为这些废料只能换几个小钱,没想到稍加改造,竟成了宝贝!”马志军直起腰,擦去额头的汗水,眼中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今年以来,任家庄矿深入贯彻落实宁夏煤业“1126”链势发展战略和“11359”工作方针,紧密结合实际,秉持“岗位就是利润源”的理念,通过思想破冰、技术攻坚、管理革新和全员创效等一系列举措,打出一套精准有效的“成本革命”组合拳。这场变革,不仅让这座老矿重新焕发生机,更为传统能源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思想破冰,从“要我降”到“我要降”


  “精打细算不是要过‘苦日子’,关键在于精准把握影响成本效益的变量、增量和潜量。在确保安全生产、守牢发展‘基本盘’的基础上,狠抓成本管控,提升经营效益,释放压覆资源……”今年年初,在任家庄矿“成本革命”启动会上,矿长蒋学明的话语掷地有声、直击要害。面对煤炭行业成本不断攀升的巨大压力,这场动员会犹如一剂强心针,点燃了全矿上下“向成本要效益”的热情。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了让降本增效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任家庄矿组建了宣讲小分队,深入各区队、车间、班组,充分利用专题会、班前班后会、周五安全学习日等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宣讲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向干部职工讲解成本管控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降本案例分享会上,职工们踊跃发言,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在工作中发现的降本小妙招和成功经验。这些活动让干部职工深刻了解到当前企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更让大家认识到“人人都是创效者、岗位就是利润源”的深刻内涵,从思想根源上实现了转变。
  思想的转变有力地推动了制度的创新。《任家庄矿“成本革命”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应时而生,将3个大项、13个子项、66项具体举措细致地分解到区队、科室、班组。在机电队队长刘辉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一本“降本台账”,详细记录着每班材料的消耗情况。“现在领用一颗螺丝钉都需要签字,大家使用物资时比以前仔细多了。”制度的刚性约束与“节约有奖”的激励机制相辅相成,在全矿营造出“人人算细账、岗岗控成本”的浓厚氛围。

项目攻坚,突破关键技术难题


  3月6日,沉寂长达10年之久的任家庄矿铁路专用线,再次响起了久违的鸣笛声。看着满载3710吨原煤的列车缓缓驶向煤制油化工基地,煤炭管理科科长魏学峰不禁红了眼眶:“这条‘黄金通道’的重生,是我们‘成本革命’打赢的首场硬仗!” 
  任家庄矿铁路专用线曾是煤炭外运的关键通道,由于部分线路地表沉降严重,早在2015年10月便中断运营。这严重制约了该矿的煤炭运输效率,大幅增加了运输成本,成为企业发展道路上难以逾越的“拦路虎”。
  为攻克这一难题,任家庄矿与西部创业宁东铁路公司开展了多次深入研究论证,最终确定了“逐年投入整修、线下采煤停运、风险管控到位、边沉降边维护”的解决方案。今年1月13日,项目恢复工程正式启动。在零下15摄氏度的凛冽寒风中,工作人员每天徒步检测铁路轨道。为了赶在地表解冻前完成路基加固工作,48名施工人员连续奋战41天,硬是啃下了“沉降段”的“硬骨头”。
  作为宁夏煤业“成本革命”专项行动中“深化一体化协同,推进煤炭产运储销降本增效”的重要内容,这条“重生”的铁路专用线带来了显著效益:装车成本降低0.97元/吨,全年可实现煤炭运输“公转铁”50万吨,减少了煤炭内部转运环节,降低短倒成本125万元。此外,成功拓展了煤炭销售市场,可同时向山西、陕西、新疆等地运输销售煤炭产品,极大提高了地区间煤炭资源流通速度,为保障能源稳定供应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任家庄矿生产技术科办公室,一张被反复涂改的210902工作面设计图,无声地见证着技术革命的深度。科长杨春雨带领团队经过多次严谨论证,提出了减少工作面西侧煤柱10米、增加工作面斜长的创新性建议。“别小看这10米,多回收的10万吨煤,相当于新增产值4307余万元。”杨春雨自豪地说。
  这样的技术革新贯穿于任家庄矿生产的全链条:在支护方面,实施“一巷一策、一段一策”,依据地质条件优化风机两巷部分巷道支护参数,有效节约了支护和巷道维护费用;对12采区北翼工作面布局进行调整,将120305、120307工作面设计为由270米变更到340米的加长工作面,减少一个区段的掘进工程量,减少岩巷200米,降低支护材料投入64万元。在工艺升级上,210902工作面改用放顶煤回采工艺,预计可增加产量20万吨。在设计突破方面,将12采区下部运输下山原设计中的岩巷优化为煤巷,减少岩巷掘进200米,节约支护费用20万元。此外,还对生产组织方式进行调整,根据峰平谷电价,优化作业安排,将采煤作业安排在谷段(早班)、平段(夜班)、峰段(中班)进行检修,预计全年可减少峰段用电量400万千瓦时。
  从打破运输“瓶颈”到全方位的技术革新,任家庄矿用实际行动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为降本提质增效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

物尽其用,激活资源潜力


  “成本革命”专项行动开展后,一场设备材料“瘦身”行动在全矿迅速铺开。库存盘点是这场行动的首要任务。为提高物资利用率,任家庄矿重构物资储备体系,强化物资动态管理。
  矿经营科科长张泽强介绍道:“我们开展以账对物、以物查账,逐项核对、逐个登记,全面厘清了库存物资的种类、数量等‘家底’。根据物资存放时间、保质期、存放状态及生产需求等,通过队间调配、矿间调拨、鉴定报废等多种渠道,使仓储数据流动起来,带动实物资源活跃起来,实现库存精准‘瘦身’,促进物资合理调配、物尽其用。”
  “瞧我这‘矿车掉道复轨神器’,有了它,一个人就能轻松解决矿车掉道问题。”在生产准备队机修车间,技术员张鸿庆兴奋地演示着自制的矿车掉道复轨器。这个由生产准备队职工自发研制的复轨器,较日常恢复掉道矿车的时间节约了三分之二,操作简单便捷,只需一人便可独立完成,同时还大幅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年节约人工费用10余万元。
  这样的群众性创新在任家庄矿如星火燎原般不断涌现:锅炉班利用废旧猴车轮制作的井下管道搬运小车,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生产技术科用废旧皮带替换W托盘,减少W托盘用量5400套;通风队改造复用老旧风门4道,自制自动捕尘风门1道,减少材料费支出13万元……
  从峰谷电价的精打细算到废旧材料的华丽转身,从生产组织的时序优化到全员创新的星火燎原,这场“成本革命”如火如荼、成效显著。今年前4个月,任家庄矿吨煤成本比预算降低40多元,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重塑了全员的价值观念。正如矿党委书记马建瑞所说:“当每个岗位都成为利润源,每个人都是经营者,老矿焕新就不是梦。”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