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守车焕新记
本报记者 吴薇 通讯员 吴静
2025年05月15日
字数:1361
版次:02
  初夏的晨曦温柔地洒落在西部创业宁东铁路公司的蒸汽机车展台上。当修复一新的守车披着晨光显露真容时,55岁的宁东铁路后勤段段长蒋小东手指微微颤抖,“看到老伙计重获新生,就像见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友!”
  这一幕,正是西部创业“守车新生”工程最生动的写照——当承载厚重历史的工业遗存,与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碰撞,那些锈迹斑斑的钢铁记忆被重新擦亮,闪耀出全新的文明之光。
  这节长8.8米、重18吨的工业遗存,曾是中国铁路运输史上至关重要的“移动哨岗”。在电子制动技术尚未普及的年代,守车如同列车的“神经末梢”,挂在货物列车尾部,运转车长透过半圆形瞭望窗,密切监测列车运行状态,精准操作尾部风压装置,为列车的安全制动保驾护航。蒋小东抚摸着车厢中央被复原的铸铁炉,回忆起往昔岁月,眼中满是怀念:“烤红薯、烤馒头的阵阵香气,信号旗的猎猎声,工具箱里泛黄的交接班记录……这些烟火气,就是铁路人的生命年轮。”
  然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列车无线通信系统日益普及,电子制动技术不断升级迭代,守车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悄然退出运输前线,只留下锈迹斑斑的身影,在铁轨旁默默诉说着往昔的辉煌,成为定格时光的“工业化石”。
  为了珍藏这份珍贵的历史记忆,今年4月底,西部创业启动“守车新生”工程。面对车体锈蚀率达60%、木质地板严重霉变的守车,由宁东铁路机辆段党总支10余名党员组成的突击队勇挑重担,开启了一场保护性修复行动。
  修复过程中,突击队员们化身技艺高超的“外科医生”,精心处理每一处划痕与凹陷。他们手持工具,耐心细致地打磨、填补,只为让车身线条重现往日的流畅优美。据机辆段检修车间主任刘永平介绍,守车车体侧墙因常年经受风吹日晒,锈腐严重,最初尝试用钢板贴补维修,结果一焊接就出现孔洞。面对这一棘手难题,队员们反复研讨、试验,最终创新采用挖补法——将锈腐严重的平面区域整体切割去除,再用新钢板精准焊接,成功攻克难题。
  守车两端通过台的安全栏杆变形扭曲,立柱锈迹斑斑,队员们果断采取整体切割去除法,严格按照原始样式重新制作安装,确保恢复如初。车厢左侧侧窗活动机构损坏严重,队员们分解右侧侧窗,参照配件样式,安排经验丰富的钳工,凭借一把锉刀、一副锯弓,手工重新制作损坏的配件。在喷涂油漆环节,更是一丝不苟,严格依照守车原貌,外侧喷涂沉稳的黑色,内侧刷上明亮的黄色。队员们还对守车内部的车窗、烟囱、座椅等陈旧设施也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原本破旧不堪的守车,渐渐褪去岁月的沧桑,焕发出崭新的光彩。
  当修复后的守车经过解体、运输、吊装,成功与7205蒸汽机车重新连接的那一刻,历史与现实实现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庄严接轨。车体侧面的“0922002”编号铭牌、泛着金属光泽的铜制风管接头,甚至车窗插销开合时的细微摩擦声,都在无声诉说着工业文明的精密与温度。
  焕然一新的守车亮相蒸汽机车展台后,迅速成为焦点,前来参观的职工络绎不绝。一位曾长期值守守车的老师傅,望着熟悉的守车,激动得热泪盈眶:“这场‘老物件’的修复行动,不仅盘活了沉睡的资源,留住了珍贵的历史,更充分展现了公司深厚的企业文化,传承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铁路红色精神代代赓续。”年轻职工们也深受触动。他们纷纷表示,守车的华丽蜕变,让自己深刻感受到铁路事业在传承中创新发展的强大生命力。守车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成为激励他们奋勇前行的精神灯塔。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