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油泵再“上岗”
本报通讯员 倪志宇 王艺霏
2025年05月12日
字数:1181
版次:03
 
  在湖南新能源风雨殿风电场的废旧物资库里,一排排“重生”的偏航和变桨加油泵整齐地陈列在货架上。它们曾因各种故障被贴上“报废”的标签,堆放在角落蒙尘,如今却在运维团队的巧手下重获新生。这些油泵的“复活”,不仅为公司节约了成本,更在风电场内掀起了一场以“降本增效、主动作为”为核心的行动热潮。
  风雨殿风电场的风电机组运行已达12年,机组偏航润滑油泵和变桨润滑油泵临近使用年限,各种问题接踵而至,故障频次显著增加,加之油泵货源紧张,平台采购不易,导致这一问题成为运维团队心中的一块大石头。
  一天清晨,风电场场长邓亦峰站在物资库门口,望着这些故障油泵皱起眉头,思索良久后说道:“兴源,你说这些油泵难道就真的只能报废了吗?我看很多外观没啥大毛病,说不定里面的核心部件还有救。”范兴源眼前一亮说:“我也觉得很可惜,要不咱拆开看看?说不定能修。”
  这一提议像一颗火种,点燃了范兴源的研究热情。
  说干就干,范兴源和几个班组成员组成修旧利废专项小组,对故障油泵进行全面拆解分析。零件铺满了整个工作台,齿轮、轴承、密封圈、电路板……他们对每一个部件进行仔细检查和分类。
  起初,同事们对修复油泵持怀疑态度:“这些油泵都准备报废了,还能修好吗?”但专项小组的成员们信心坚定,他们分工协作,逐步总结出常见的三大故障类型,即长期运行导致的关键部位金属疲劳、密封垫圈老化以及控制模块接触不良或电路板短路。专项小组一边研究,一边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每一台油泵的“病情”,并建立分类修复档案。
  研究过程可谓困难重重,但专项小组成员坚持迎难而上。没有现成的维修手册可以参考,小组成员就自学机械原理和液压知识;缺少专用工具,大家就一起动手改造扳手、校准设备;没有合适的密封垫圈,小组成员就驱车3个小时前往周边村镇的工业市场寻找相近规格的垫圈;遇到电路板腐蚀问题,大家就用酒精反复清洗,再飞线焊接,让“瘫痪”的控制系统重新工作起来。
  最困难的一次修复经历是一台因压力不足被判“死刑”的变桨泵。小组成员利用下班休息时间连续蹲守研究,反复尝试却始终找不到问题根源。有人劝道:“这泵都折腾3天了,完全坏得没法用,你们快省省力气吧!”但小组成员坚持不放弃,最终发现是内部单向阀弹簧失效。大家灵机一动,用废旧继电器的弹簧替换上去,仅花费几十元就修复了这台价值8000元的设备。
  截至4月25日,工作小组修复了5台偏航、变桨润滑油泵,按每台采购成本8000元计算,节约成本4万元。修复后的油泵经过严格测试,运行起来和新的油泵没有区别。专项小组的这一行动,彻底打破了大家“故障即报废”的老观念,同事们也被带动起来,纷纷加入到“自主维修”的队伍里。
  从最开始的专项小组,到现在大家一起行动,范兴源还不满足于此。他整理出《油泵自主维修技术指南》,并组织现场培训。如今,风雨殿风电场已经形成了“故障件先评估、再修复、后报废”的标准化流程,大大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