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雕琢“平安通道”每一米
本报通讯员 乌兰托娅
2025年05月08日
字数:1065
版次:01

  蛇口峁隧道病害整治施工作业现场。


  王亚峰(左)盯控施工作业。
 

  施工人员清理排水沟。


  天窗时间结束,施工人员有序撤离。

  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五一”假期的惬意之时,包神铁路神朔公司府谷站区值班人员已投身在蛇口峁隧道病害整治现场。
  5月1日凌晨5时许,随着天窗点“封锁命令”的下达,由294人组成的施工队伍有条不紊地向隧道进发。
  蛇口峁隧道为双线电气化铁路隧道,全长5804米,1993年3月竣工,是当时继大瑶山、军都山、南岭之后,我国双线铁路隧道中第四条长大隧道,被誉为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的“咽喉”。然而,历经35年的建设运营,高密度、大运量饱和运输,叠加设计施工、外部环境、周边地质条件变化等诸多因素,病害问题愈发凸显,被国家能源集团列为挂牌督办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项目。2023年至今,诸多关键病害得到有效治理,但部分渗漏水、隧底积水等病害始终未能全部根治。
  一进入隧道,各施工单位迅速奔赴各作业点。刹那间,机械轰鸣声、对讲机联控声、钢耙子与石砟的碰撞声,瞬间交织成一曲激昂的实干战歌。
  紧张忙碌的施工现场,府谷站区主任王亚峰穿梭在各施工区域之间。他目光如炬,时刻关注着施工的每一个环节。
  在凿毛作业区,凿毛机高速运转,尖锐的钻头飞速撞击隧道壁,“哒哒哒”的声音震耳欲聋。“凿毛的深度和密度一定要达标,这关系到后续衬砌的黏结效果。”王亚峰又叮嘱道,“这条隧道太重要了,它关系着整个‘西煤东运’的大动脉。咱们不能有一丝懈怠。”施工人员纷纷点头,手上的动作更加细致。
  在隧道拱顶,一群施工人员正围着渗漏水点忙碌着。“这处渗漏得赶紧处理,时间久了会影响隧道结构。”王亚峰对施工负责人说道。这时,站区技术室副主任王学军和安监室副主任燕小龙从对面赶来。王亚峰思索后说道:“让施工单位彻底排查,看看是不是活水渗漏,这地方要不要留出水点,得想个办法。”王学军迅速翻开泛黄的笔记本,记录病害位置,燕小龙则熟练地用手机拍照。
  锚杆注浆作业现场,一根粗壮的锚杆被缓缓吊起,在几名施工人员的合力操作下,精准地插入预先钻好的孔洞。注浆机发出低沉的“嗡嗡”声,浆液顺着管道缓缓流向锚杆孔洞。只见王亚峰蹲下身子,仔细查看浆液是否均匀。
  连接筋焊接处,火花四溅,拱顶下的施工人员正专注地进行焊接作业。
  9时40分,“天窗”将近尾声。施工作业人员有序撤出,在隧道口整齐列队。我举起相机,他们有些腼腆地伸出满是污渍的手,试图擦拭脸上的灰渍。
  在这个“五一”国际劳动节,府谷站区劳动者们用专业、专注和坚守,为蛇口峁隧道病害整治工程保驾护航。这一天,站区完成衬砌凿毛140平方米、锚杆注浆9根、植筋136根、连接筋焊接48米……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