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手
2025年04月30日
字数:1137
版次:04
前几天回家时,孩子的滑步车胎突然瘪了,我检查了一番,不敢确定地对七十八岁的老父亲说:“爸,您说是不是轮胎漏气了?”
坐在沙发上的父亲听到我的话,慢慢站起来,或许是坐得久了,他先扶了扶腰,微微佝偻着身子去卫生间端来一盆水,缓缓坐到小椅子上。他将车子放倒,用一字改锥撬起轮胎,一点一点把整个轮胎和钢圈分开。先是将轮胎转了一圈,借着客厅的光查看是否有扎破的地方,又用手指在轮胎内侧摸了一遍,确认没有硬物后,把轮胎浸入水中,慢慢移动,直到一处持续冒出水泡,才算找到了破损处。接着他走向阳台,从锈迹斑斑的百宝箱里翻出锉刀和胶水,细细打磨胶皮,开始补胎……
整个过程,我一直盯着父亲的手。那双手皮肤微红而粗糙,手背上布满棕褐色的老年斑,粗大的指关节透着力量,凸起的青筋像老树的枝蔓蜿蜒至手臂。他的手不仅有力,还格外灵巧,工具在他手里无不听从使唤,不一会儿就补好了轮胎,惹得孩子开心地拍手。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父亲身上,他含笑望着小外孙。这画面如此熟悉,我的思绪也随之飘回多年前,记忆中的场景一帧帧浮现。
在我的印象里,父亲这双手总是无所不能。家里的灯不亮了,他拧下灯泡,检查是否短路,用螺丝刀拨弄几下,灯就亮了;录音机没声音了,他打开后盖,用电焊枪焊一焊,又能传出动听的声响。灶台破损、自行车坏了,甚至摩托车出故障,父亲都能修好。那时的他,在我心里简直是超人般的存在。
更让人敬佩的是,这双手不仅出色完成电力工人的工作,还攒下了一大箱奖励证书。在工资微薄的七八十年代,他一边工作一边种地,用锄头、犁耙、木锨、镰刀撑起一家五口的生计。每个农时该做的活儿,父亲总会提前规划妥当,有时邻居一周干的农活,他一个周末就能做完。“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他常常天不亮就起床,带点干粮和水出门,直到太阳高悬头顶才舍得回来。靠着这份勤劳,家里的庄稼从没落下,收成还格外好。邻居们总说:“你家地里咋连棵杂草都找不着,我们天天守着地头的都比不上。”
父亲的手还会“变”出各种美食。农闲时,他带我们去挖野菜,苜蓿、灰灰菜、马齿苋、椿芽、野蒜、白蒿、扫帚苗……他像本活百科全书,认识田里所有能吃的野菜。我们跟着他在田地里兴奋地寻觅,如同探寻宝藏。带回家的野菜经他一做,凉拌、腌制、小炒,成了那些年里最珍贵的美味。他的拔丝红薯更是一绝,至今我仍觉得任何饭店都比不上。他用自己种的红薯切块、油炸,再裹上糖浆,出锅时我们兄妹三人守在炕头,夹起滚烫的红薯拉出长长的糖丝,比着谁的丝更长,哈着气往嘴里送,父亲则在一旁看着,眼里的疼爱像糖丝般绵长。
父亲用这双手,熬过了贫苦岁月,把我们兄妹三人抚养成人。他的手,是力量的象征,是温暖的来源,更是榜样的印记。他用行动告诉我们,劳动的果实最甜美,这份精神值得永远传承。(作者单位:怀安热电)
坐在沙发上的父亲听到我的话,慢慢站起来,或许是坐得久了,他先扶了扶腰,微微佝偻着身子去卫生间端来一盆水,缓缓坐到小椅子上。他将车子放倒,用一字改锥撬起轮胎,一点一点把整个轮胎和钢圈分开。先是将轮胎转了一圈,借着客厅的光查看是否有扎破的地方,又用手指在轮胎内侧摸了一遍,确认没有硬物后,把轮胎浸入水中,慢慢移动,直到一处持续冒出水泡,才算找到了破损处。接着他走向阳台,从锈迹斑斑的百宝箱里翻出锉刀和胶水,细细打磨胶皮,开始补胎……
整个过程,我一直盯着父亲的手。那双手皮肤微红而粗糙,手背上布满棕褐色的老年斑,粗大的指关节透着力量,凸起的青筋像老树的枝蔓蜿蜒至手臂。他的手不仅有力,还格外灵巧,工具在他手里无不听从使唤,不一会儿就补好了轮胎,惹得孩子开心地拍手。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父亲身上,他含笑望着小外孙。这画面如此熟悉,我的思绪也随之飘回多年前,记忆中的场景一帧帧浮现。
在我的印象里,父亲这双手总是无所不能。家里的灯不亮了,他拧下灯泡,检查是否短路,用螺丝刀拨弄几下,灯就亮了;录音机没声音了,他打开后盖,用电焊枪焊一焊,又能传出动听的声响。灶台破损、自行车坏了,甚至摩托车出故障,父亲都能修好。那时的他,在我心里简直是超人般的存在。
更让人敬佩的是,这双手不仅出色完成电力工人的工作,还攒下了一大箱奖励证书。在工资微薄的七八十年代,他一边工作一边种地,用锄头、犁耙、木锨、镰刀撑起一家五口的生计。每个农时该做的活儿,父亲总会提前规划妥当,有时邻居一周干的农活,他一个周末就能做完。“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他常常天不亮就起床,带点干粮和水出门,直到太阳高悬头顶才舍得回来。靠着这份勤劳,家里的庄稼从没落下,收成还格外好。邻居们总说:“你家地里咋连棵杂草都找不着,我们天天守着地头的都比不上。”
父亲的手还会“变”出各种美食。农闲时,他带我们去挖野菜,苜蓿、灰灰菜、马齿苋、椿芽、野蒜、白蒿、扫帚苗……他像本活百科全书,认识田里所有能吃的野菜。我们跟着他在田地里兴奋地寻觅,如同探寻宝藏。带回家的野菜经他一做,凉拌、腌制、小炒,成了那些年里最珍贵的美味。他的拔丝红薯更是一绝,至今我仍觉得任何饭店都比不上。他用自己种的红薯切块、油炸,再裹上糖浆,出锅时我们兄妹三人守在炕头,夹起滚烫的红薯拉出长长的糖丝,比着谁的丝更长,哈着气往嘴里送,父亲则在一旁看着,眼里的疼爱像糖丝般绵长。
父亲用这双手,熬过了贫苦岁月,把我们兄妹三人抚养成人。他的手,是力量的象征,是温暖的来源,更是榜样的印记。他用行动告诉我们,劳动的果实最甜美,这份精神值得永远传承。(作者单位:怀安热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