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穿越时空的叮当声
◎杨 丽
2025年04月23日
字数:1711
版次:04
  时光的风,从少年吹到中年。关于读书的故事,如风铃一般叮叮当当,一直发出快乐的声响。
  小学三年级,第一次写作文,是母亲教我的。题目就是《我的妈妈》。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那时的场景。那时候,妈妈留着齐耳短发,眼角总是带着微笑。那天做完晚饭,她一边收拾着灶台,一边和我讲解怎样写作文。妈妈说:“作文就是要围绕着题目,把你想写的事情和人物讲清楚,要一段一段写……”可是,我越听越糊涂,完全不知道作文是什么,也根本不知道怎样开头。于是就撒娇,要求妈妈说一句,我写一句。
  “我的妈妈很爱笑,她的性格非常开朗……”伴随着锅碗瓢盆叮当的碰撞声,在妈妈温柔的引导下,开始了我的写作之路,也开启了我对文字的向往。
  那时候家里的书很有限,我记得唯一的课外读物是哥哥姐姐订阅的《作文周刊》。《作文周刊》装帧很简单,封面是棕色的牛皮纸,在牛皮纸的正中写着红色的“作文周刊”四个大字。妈妈说,这本书上的作文写得好,她一字一句给我读,我就一字一句去背诵。到了每周老师让写日记或者作文的时候,我就模仿着书上的句子去描写人和景物。逐渐地,我的作文就成了班级范文,老师总会在她认为好的句子下面用红色的水笔画上波浪线。每次作文本发下来,这些波浪线就像一个个漂亮的音符,奏出悦耳动听的曲子,让我充满期待和快乐,也涌动出不断书写的力量。
  随着成长,我涉猎的文章越来越多,人生感悟也逐年增加。我喜欢将有感触的文章转发给母亲,像小时候她给我读文章一样读给她听。记得有一次读到了一篇关于中年的小文,题目叫《人到中年,在撕裂中前行》。那一晚,母亲躺在床上休息,我趴在她的旁边,读着关于中年人的艰难:“一边是位子,一边是孩子;一边是超人,一边是老人;一边是上流,一边是逐流……”读着读着,母亲突然摸着我的头说:“时间好快,转眼你们都到中年了,既要撑起自己的小家,又要照顾我和你爸,都不容易啊!”这一刻,我们母女又一次在文字中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受到母亲的影响,我从小便对文字充满热爱。工作后,写字爬格子也成了最大的兴趣爱好。每当我的作品被录用,我总会第一时间转发给母亲,和她分享内心的喜悦和小小的成就感。
  现在,我是一个二胎妈妈,小儿子今年刚刚进入一年级,我的陪读之路再次开启。和我小时候不同,刚入学的小朋友有一项硬性的任务:每天阅读半小时。借着“作业”的威力,亲子阅读由原来的信手而来变成了固定不变的规律。与我小时候截然不同,现在孩子的书籍多得数不胜数,各类绘本故事涵盖自然、科学、历史、童话等等,他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任意挑选。
  每天晚上,我们娘儿俩都会选择一本书,静下心来去阅读。为了提高他的兴趣,也会采取各种“战略”读书。有时通过“石头剪子布”猜输赢,谁赢了谁来读,有时采取一人一段公平读,有时分开角色去读。读的过程中,谁喜欢哪句话就在下面用彩笔画一条波浪线。读完后,由他来说,我来主笔,把好词好句抄下来,再说说他的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七颗钻石》,小女孩乐于帮助别人,所以她的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还流出了清澈甘甜的水。”“妈妈,那七颗钻石一定就是北斗七星。”当孩子用稚嫩的声音分享着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七颗钻石》读后感时,它童真的眼眸里闪着善良的光辉,那一刻,我的心灵也被这样干净的眼眸洗礼了。
  我们还会在打卡记录本上画一小幅简笔画,让纸面变得活泼有趣。有时候画一只呆萌的小动物,有时候画一个武艺超群的奥特曼。三个月过去了,打卡记录越来越厚。亲子阅读有了明显的成效,孩子识字量增加,拼音运用熟练,而且很多好词语用得精准,经常会让人觉得眼前一亮,拍手称好。受到一次次鼓舞后,孩子对阅读愈发有了兴趣,也更有了坚持的信心。
  这段时间,我们又在阅读中继续加入新内容——“我的故事”系列。鼓励他说说一天中有趣的事情,或者是看到的景物,抑或是喜欢的游戏等等。短短的几句话,用笔记下来,就是一篇小日记。虽然很多字他还不会写,只能用拼音代替,但是,文字留痕,某一天他读出来的时候,记录的开心和乐趣又增加了一分。
  静谧的夜晚,窗外的星星眨着眼,柔柔的风吹动着窗边的一串风铃。伴随着孩子稚嫩的朗读声,我好像看到微微星光中,阅读的光芒穿越岁月,从母亲传到了我的身上,叮叮当当一直在回响。(作者单位:怀安热电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