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的坚守
2025年04月23日
字数:2463
版次:02
本报通讯员 刘淑贤 王加帅
征程未有穷期日,安全长伴砥砺行。截至4月7日,国华投资山东分公司472名职工用实际行动实现了安全生产6500天。
回望过去的日日夜夜,分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牢牢守住安全红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生产一线创新钻研、攻坚克难,累计发电量突破470亿千瓦时大关,为地方经济发展、民生保供、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体系建设:筑牢安全生产管理底线
安全生产是红线、是底线、是生命线。
分公司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制定35项安全管理制度,从人员、行为、事件及目标、过程、结果,全方位完善安全环保管控。建立公司级、场站(建设项目)级、班组级三级联动抓安全环保监督网络体系,形成上下协同的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分公司级安环监督人员负责制定整体安全战略规划、监督重大安全决策执行;场站级负责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以及安全措施落实;班组级以现场安全操作监督、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微小安全隐患及时处理为重点。通过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安全责任落实到人。
“通过每周的安全学习教育,让我明白每条安全规程都是血与泪的教训,让我对生命树立了崇高的敬畏之心,也完全改掉了刚进入单位就想伸手摸设备的想法。”荣成风电场新职工王超感叹道。在一线场站有条铁律,那就是“不熟悉安规就不能接触设备”。新职工进入风电场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背诵安规,风电场安全工作规程要牢记于心。同时,分公司领导定期到包保责任单位落实现场管理、现场督办、现场协调,最大限度“抓好当下安全、谋好长期标准”。在关键节点前,公司提前部署电力保供任务,定期召开安全形势分析会,及时研判并调整安全管理策略,确保各项任务安全、有序、高效推进。
科技赋能:智能化手段提供安全保障
转动的白色风车背后,隐藏着更多科技密码。
“看见这个温度突变点了吗?AI比我们提前6个小时预警了齿轮箱异常。”无棣中心场站检修班长周永强敲击键盘调出历史曲线,对新职工张宗瑞说道,“以前要五个人巡视三天,现在两个小时便能将所有设备的运行参数查看一遍。”场站监控大屏上,44台风机的各系统数据如星河流动,清晰地显示着。分公司全面推进智慧“黑灯场站”建设,可远程查看升压站、集电线路和风机矩阵的运行状态,第一时间感知告警信息,极大提高了现场工作人员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分公司将科技攻关项目、重大工程项目与创新工作室有机结合,通过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高作业现场的安全性和设备的稳定性。截至目前,分公司共获得64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明专利,5项主导参与项目获评国际领先。
在充斥着咸涩海风的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的施工现场,年轻职工刘秦淮盯着正在吊装的光伏平台说道:“海上施工与陆地施工不同,保证所有施工人员的安全可是头等大事。”话音未落,只见项目经理张泽成在手机上轻点两下,打开了多融合海上光伏智慧化平台,“瞧见没?海上有多少作业人员在平台上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在陆上主控室,不仅能看到作业人员的心率、体温,还能接收落水报警信息。”依托陆上主控室,该平台建立起“1+6”联动机制,通过5G、北斗等通信手段深度融合视频摄像、无人机、无人船、驱鸟器等智能化装备,构建“海陆空”三位一体智能化作业体系,每个人的实时状态都能在平台上实时显示,海上的每艘船都是移动救生站,真正实现了以智能化监管保障大项目安全高效建设。
多年来,该分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引领,建成集控与智能调度于一体的新能源管控平台,采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可同步查看17个陆上风电场站、2个海上风电场站、4个光伏场站、2个储能场站运维场景。完成DeepSeek-R1671B以及通义千问QwQ-32B双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与调试,通过融合自然语言理解、复杂推理及专业领域知识问答能力,基于低代码服务能力对新能源专业化场景进行了深度适配,目前已上线风机故障解析“虚拟专家”、大模型驱动的集控中心智能监盘控制系统、AI业务知识/生产知识问答助手、合同审核助手、科技创新项目申报书编制助手、文档分析助手、文章撰写助手、翻译助手等丰富的应用智能体,不断提升分公司数字化、智慧化水平,打造了企业级“AI+新能源”专业化智能辅助决策新生态。
文化建设:强化全员安全主体意识
分公司加强“硬基础”的同时,也将提升文化建设作为增强自身“软实力”的重中之重。
在诸城风电场的办公区域走廊里,一处设置在出入口处的“安全文化墙”特别引人注目。文化墙上不仅展示着集团公司安全文化和公司安全工作要求,还张贴着每位职工的安全寄语,以及一个个鲜活的事故警示案例,警醒着每位职工奔赴工作现场时要安全作业,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处处讲安全的良好工作氛围。
“全体注意!1号储能电池舱突发火灾,立即启动应急处置!”3月27日,随着垦利储能电站副场长孙松松一声令下,所有职工迅速进入角色。安全警戒组拉起隔离带,检修组穿戴重型防护装备抵近故障点,通信组立刻拨打火警电话并同步向调度中心实时传输现场画面,灭火组携带灭火器迅速赶往着火点……这场“实战演练”通过模拟电池舱突发故障引起火灾,让职工在近乎真实的高压环境下淬炼实战硬本领。该公司引入“实景推演”“案例复盘”“情境演练”等多种形式,增强职工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实现各类作业现场风险的可控、在控、能控,坚决杜绝人身安全事故。
安全文化的根系总在细微处生长。“每次去工作的时候,我都是先看一眼亲情墙,想着家人都在等我回家,心里有了对安全的敬畏,工作也会变得谨慎多了。”石桥子中心场站检修班长刘向东说道。该公司以亲情文化蕴含的感召力、渗透力为纽带,收集职工家庭照片制作亲情墙,将“小家”的牵挂融入“大家”的安全管理,推动“学安全、思安全、讲安全、会安全”,为安全生产筑起一道坚实的情感防线。
6500天,是坚守,也是新起点。从陆上到海上,从基建到运营,从人防到技防、从“安全合格”到“本质安全”,国华投资山东分公司一步一个脚印,以坚定不移的安全理念、与时俱进的管理思路和持续进化的技术手段,书写了一部“守住红线、跑赢风险、护航发展”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