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能源双轨并行蹚出新路径
2025年04月22日
字数:768
版次:01
本报讯(特约记者 王 婧)曾经的矸石山如今已被葱郁植被覆盖,智能矿井内机械臂精准采掘,光伏板在修复后的矿山上熠熠生辉……近年来,乌海能源公司以央企担当推进生态治理+产业转型双轨并行,实现传统矿区从“黑色印象”到“绿色名片”的蝶变。截至4月20日,公司累计建成生态林1148亩、公益林1263亩,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82%,新能源发电量突破600万千瓦时,矿区植被覆盖率从不足20%跃升至90%,走出了一条资源型企业绿色突围新路径。
面对历史遗留的矸石山治理难题,该公司创新实施“一坡一策”修复方案。针对不同坡度的矸石山,创新采用“削坡覆土+坡面固化+植被恢复”组合措施,让曾经的荒芜的土地重焕生机。利民公司等3家单位通过绿色矿山认证,五虎山矿业公司等5处生态修复区重现狐兔踪迹,为黄河安澜筑起生态屏障。
在生产环节,该公司积极推动智能化、绿色化升级。井下智能开采系统实现远程精准采煤,封闭式运输有效杜绝扬尘污染;矿井水经净化后,90%回用于生产,年节水超百万吨;创新“煤泥制型煤+矸石回填”工艺,年可消化煤矸石23.3万吨,危险废物100%合规处置。同时,能源三级计量系统实时监控水电气消耗,年降本超千万元。
聚焦新能源领域,该公司充分挖掘矿区资源潜力,利用矿区渣堆、闲置空地和屋顶建设集中式、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2024年,仅分布式光伏发电量达600万千瓦时,节省电费1200万元。黄白茨矿业公司建成瓦斯氧化蓄热项目,年消耗瓦斯90万立方米,配合空气源/水源热泵多能互补系统,实现年省天然气50万立方米。目前,矿区分布式光伏覆盖率已达45%,清洁能源供给使吨煤综合能耗下降12%,年碳减排3200吨,职工24小时热水供应成为绿色转型的温暖注脚。
此外,该公司联合科研院所攻克矸石充填、改性黄河底泥修复等12项关键技术,5项工程获省级示范认证。推行“无废企业”建设,3家试点煤矿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82%,连采连充工艺使资源回采率提升15%。
面对历史遗留的矸石山治理难题,该公司创新实施“一坡一策”修复方案。针对不同坡度的矸石山,创新采用“削坡覆土+坡面固化+植被恢复”组合措施,让曾经的荒芜的土地重焕生机。利民公司等3家单位通过绿色矿山认证,五虎山矿业公司等5处生态修复区重现狐兔踪迹,为黄河安澜筑起生态屏障。
在生产环节,该公司积极推动智能化、绿色化升级。井下智能开采系统实现远程精准采煤,封闭式运输有效杜绝扬尘污染;矿井水经净化后,90%回用于生产,年节水超百万吨;创新“煤泥制型煤+矸石回填”工艺,年可消化煤矸石23.3万吨,危险废物100%合规处置。同时,能源三级计量系统实时监控水电气消耗,年降本超千万元。
聚焦新能源领域,该公司充分挖掘矿区资源潜力,利用矿区渣堆、闲置空地和屋顶建设集中式、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2024年,仅分布式光伏发电量达600万千瓦时,节省电费1200万元。黄白茨矿业公司建成瓦斯氧化蓄热项目,年消耗瓦斯90万立方米,配合空气源/水源热泵多能互补系统,实现年省天然气50万立方米。目前,矿区分布式光伏覆盖率已达45%,清洁能源供给使吨煤综合能耗下降12%,年碳减排3200吨,职工24小时热水供应成为绿色转型的温暖注脚。
此外,该公司联合科研院所攻克矸石充填、改性黄河底泥修复等12项关键技术,5项工程获省级示范认证。推行“无废企业”建设,3家试点煤矿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82%,连采连充工艺使资源回采率提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