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此情成追忆
宋秀华
2025年04月02日
字数:1484
版次:04
  春卷是老家绍兴一道比较盛行的传统美食,亦是下酒菜,凡逢年过节或招待亲友,餐桌上定少不了它。我最喜欢皮子里包裹着黄韭、冬笋、香干三种食材为馅的咸鲜口味的素春卷,色泽金黄,外脆里嫩,那是孩童时便留在味蕾上的烙印,浓浓的家乡味道。如今,看到春卷内心总是既温情,又伤感,而这份浓郁的情感皆源于我的恩娘。
  绍兴方言称姨母为恩娘,姐姐为大大。母亲家姐弟5个,恩娘是老二,母亲是小五,恩娘比母亲年长16岁。外婆走的时候,我的记忆还未长全,母亲走的时候我刚刚而立,于我而言,恩娘既如外婆,又像母亲。恩娘勤劳、能干,烧得一手好菜,每次回老家,总会早早备好一桌的饭菜,“春卷、酱爆河虾、油焖笋”三件套,她深知我的口味喜好,总会把它们摆在离我最近的位置,方便我大快朵颐。饭后,我总会到恩娘的床上打个盹。恩娘的床干净整洁,床单铺得平平整整没有一丝褶皱,被子叠得方方正正的。我一上床倒头便能进入梦乡,外室轻轻传来恩娘和大大的说话声,我好似又回到了小时候,睡在恩娘那张古色古香的老式大床上。那是朱漆木雕的架子床,三面有围栏,四角有立柱,上承床顶,正面有横楣,大床就像一间小屋,安全又温暖。那时恩娘住在轩亭口,从三楼窗口向下望就能看到秋瑾烈士纪念碑,还有路上往来的行人。恩娘说:“阿五走了不要难过,以后回来这里就是你的家。”
  女儿双满月,古稀之年的恩娘第一次来宁波,是大大陪同坐火车来的,丈夫从车站把她们接回家,那是夏末初秋的日子。恩娘从包里拿出一大堆衣服,小棉裤、小棉袄、开裆裤、小褂子、小被子,还有一双红色虎头鞋。柔软棉质的小衣服模样娇俏、花色喜人,按不同月龄有十几套之多,穿到两周岁绰绰有余。衣服都是恩娘亲手买来布料、裁剪,然后一针一线缝制的。恩娘说:“以前年轻时做些衣服根本不在话下,现在上年纪了,眼睛花了,做起来有些吃力。现在多做几套,以后恐怕再也做不动了。”姨丈是皮衣厂的裁缝大师傅,恩娘的缝纫手艺也不错,从小穿的新衣、新裤都是他俩缝制的。经常是大年三十在自己家早早吃完饭,然后再去恩娘家分岁,量个尺寸,做个新衣,顺带再得几个压岁红包回来。“瞧多好的孩子,阿五要是在该有多高兴啊!”恩娘抱着女儿,轻轻爱抚着,满脸的慈爱与怜惜。生命是如此美好,金色的阳光穿过窗户,洒在相隔了74年的一老一小身上,那么和谐温馨,那么美妙动人。后来大大说,在宁波站下火车时,恩娘摔了一跤,幸亏没出什么意外。我听了忍不住鼻子发酸,恩娘对我的关爱早已超越了一个姨母对外甥女的感情,这份心意和情感是多么纯粹,多么深厚,令我动容。
  恩娘90高龄故去,三年前,上班途中接到表哥电话,告诉我恩娘凌晨时安静地走了,是寿终正寝,让我不要难过。无法控制情绪,我失声痛哭。原本就有些感冒的我因伤心哭泣病得更厉害了,发烧咳嗽连环上阵。大大也来电话说,让我在家好好休息,我对恩娘的心意大家都知道的。哭泣、鼻塞、咳嗽让我一度喘不过气,就这样我在宁波打了3天吊针,错过了与恩娘的最后告别。再次见面已然是“清明思上冢,伤心对落花。晋原松下泪,沾洒楚天涯。”前两日又回老家祭扫,去了下灶的婆婆山公墓。春日明丽,在恩娘的墓前我潸然泪下,不能自已。在心里我早已把恩娘当作母亲,每次回老家去恩娘那边吃个饭休憩一会,听老人家回忆过往,已成为一种习惯,只要有恩娘在,我对母亲的眷念和牵挂便仍有寄托之处,母爱温暖明媚的阳光也依然能照进我的心房。
  祭扫回来后,我一度哽咽,心怀感伤。我如今是真的没有母亲可以依傍了!伟大的母亲,无私的母亲啊!此情成追忆,当时却茫然。然而,生命总是生生不息,循环不止。如今,我也成为港湾,是我女儿遮风挡雨的屋檐。
  (作者单位:浙江北仑电厂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