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毫厘之间,把好铁轨“命脉关”
本报通讯员 张 银 于畔畔
2025年03月31日
字数:2248
版次:02
  在华北平原,朔黄铁路宛如一条钢铁巨龙横贯东西,连接着西部丰富的煤田与东部繁荣的沿海经济带。这条“西煤东运”的第二大通道自2000年开通运营以来,已经走过了25个春秋,见证了中国重载铁路的飞速发展。在这条繁忙的铁路线上,有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守护者,他们用专业的技术和无私的奉献,为列车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他们就是朔黄铁路肃宁公司线桥检修中心的钢轨探伤工——

  “把脉问诊”守护安全

  3月17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朔黄铁路线上时,线桥检修中心黄骅南探伤作业组的“钢轨医生”已经整装待发。作业负责人刘瑞涛带领同事携带好焊缝探伤设备,踏上了黄万线窦庄子—郭庄子区间33公里处,开始了新一天的探伤之旅。焊缝探伤,这项看似简单实则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要求探伤工们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专业知识。
  “焊缝探伤就像给铁路焊缝做‘精密体检’,任何细微的异常都不能放过。”刘瑞涛一边熟练地操作着探伤设备,一边向徒弟卢晓路传授经验。探头紧密贴合在焊缝表面,释放出超声波,回波在显示屏上交织成一幅幅复杂的图像。这些图像对旁人而言或许晦涩难懂,但对刘瑞涛他们来说,却是评估焊缝“健康状态”的关键线索。
  探伤工作不仅考验着探伤工们的技术水平,更考验着他们的责任心和耐心。每一个焊缝、每一次探伤,都需要他们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因为任何疏忽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刘瑞涛指着显示屏上的一处细微波动,神色凝重地说道:“你看这里,波形出现了一个异常波动,很可能意味着焊缝内部隐藏着一条细微的裂纹。虽然这条裂纹目前尚不起眼,但若不及时处理,随着列车的频繁碾压,它可能会逐渐扩展,最终危及列车的行驶安全。”
  卢晓路认真地点点头,他深深感受到探伤工作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年轻的探伤工,他对师傅刘瑞涛充满了敬佩。“师傅,探伤工作真是太重要了,我以后也要像您一样,守护好这条铁路。”卢晓路坚定地说道。刘瑞涛拍着卢晓路的肩膀,笑着鼓励道:“小路,有这份心就好。我们的工作虽然辛苦,但一想到能保障重载列车的安全运行,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在朔黄铁路,像刘瑞涛、卢晓路这样的“钢轨医生”还有很多,他们年复一年地坚守在岗位上,用汗水和智慧守护着铁路的安全,为朔黄铁路的稳定运行提供着坚实保障。

  科技创新引领风尚

  科技创新是提升探伤效率与准确性的关键驱动力。刘晓波作为线桥检修中心的技术骨干,被同事们誉为“钢轨神探”。他深知传统探伤工具备品繁多、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的弊端,因此一直致力于技术革新和创新实践。
  “以前,我们进行探伤作业时,钢轨探伤仪容易掉道,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刘晓波回忆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与创新团队的同事们踏上了研发之路。他们深入一线,了解实际需求,反复试验,不断改进。经过无数次的努力,终于成功研发出钢轨超声波母材探伤仪车体防掉道装具,填补了行业空白。
  “你看,这就是我们的探伤仪车体防掉道装具。”刘晓波自豪地向笔者展示道,“它不仅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现在,我们每天可以探伤更多的钢轨,为列车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除了探伤仪车体防掉道装具外,线桥检修中心的职工还相继研发出智能锂电钢轨端铣机、数字化智能钢轨焊缝一体探伤仪等多种实用工具。这些工具的应用,使得探伤工作更加高效、准确,极大地提升了探伤工的工作效率。
  探伤专责薛峰表示,技术革新不仅提高了探伤效率,还提升了工作质量。现在,职工通过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设备,业务能力和探伤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中心注重技术创新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根据铁路线路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探伤工艺和方法。这种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模式,使得我们的探伤工作始终保持着平稳有序的发展态势。”刘晓波补充道。
  在线桥检修中心,技术革新蔚然成风。职工们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不断提出新的想法和建议。这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不仅激发了职工的创新热情,还有效推动了公司的高质量发展。

  技能提升畅行通道

  朔黄铁路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运输安全畅通的使命。随着煤炭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的飞速发展,朔黄铁路的运量逐年攀升,这就对铁路的维护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钢轨探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挑战,线桥检修中心的“钢轨医生”们从未退缩。他们深知,只有不断提升技能水平,才能应对日益复杂的探伤工作。探伤技术员高星飞语气坚定地表示:“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确保铁路安全。”
  为提升专业技能,探伤工们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在培训课堂上,他们全神贯注、认真听讲、仔细记录,不错过每一个细节。讲师讲解的最新探伤理论、先进探伤设备使用方法等理论知识都让他们如获至宝。因为只有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应对实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在实操演练环节,探伤工们更是手持探伤仪反复练习、不断摸索,力求将每一个动作都做到精准无误。无论是探伤仪的操作还是对探伤数据的分析,他们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所有人的目标就是确保每一次探伤作业都能准确无误,为列车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除了中心统一组织的培训活动外,探伤工们还自发集结成学习小组,相互交流心得、分享经验,共同探讨探伤工作中的难题和解决方法。这种互帮互助、携手共进的工作作风,为公司培养了一支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探伤队伍。
  肃宁公司的“钢轨医生”以技术为刃,守护着这条能源运输大动脉的安全。他们用专业的技能、无私的奉献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为列车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他们的付出和努力,不单单是为朔黄铁路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为国家的能源运输事业作出了应有贡献。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