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金”滚滚到“绿意”盎然
2025年03月18日
字数:2257
版次:02
本报通讯员 汪 刚
滚滚长江蜿蜒流转,滋养广袤大地,皖南明珠铜陵依江而兴。安徽公司铜陵电厂码头前,靠泊的船只一艘接着一艘,桥机、皮带昼夜轰鸣,橙红色的门机抓斗往复不停,“乌金”滚滚向前,一片忙碌景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颁布实施4年来,作为沿江电力企业,铜陵电厂坚决扛起央企责任,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位,智慧治污、产业升级、绿色转型,以实际行动诠释“饮水思源”,带动周边工业园区产业链企业,在碧波潋滟中实现长江岸线精彩蝶变。
保护长江 从“小”做起
长江生态问题,其表在水,根源在岸。
“在极限8.5米水平落差下,不须借助船上传输设备,利用这套沿江码头首次使用的内河船舶生活污水码头自主接收装置的自吸能力,就能将污水输送到岸上收集箱,再通过吸污车转运至厂内生活污水处理站。”铜陵电厂设备部副主任汤浩介绍道,该装置的成功应用,使生活污水上岸“最后一公里”问题彻底得到解决。
202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铜陵电厂立即规范卸煤码头管理,高标准完成设备整治,对煤炭中转、运输、接卸过程实行24小时视频监控,并严格执行岸电使用、船舶污染物回收等规定,完善码头雨污分流收集设施,保证码头环保设备投入率达100%,从设备设施源头解决污染问题,用实际行动保护碧水长江。
先后投入资金上百万元建设雨污分流收集设施、到厂船舶固体垃圾和生活污水接收设施、岸电设施等,实现以电代油,杜绝码头和靠港船舶污染物排放,减少码头噪声污染,改善港口工作环境及船员生活质量,提高码头运营效益。
自研产品投入码头治理。针对原有的码头伸缩缝漏水环保问题,号召全体职工发挥聪明才智,调研桥梁、建筑物伸缩缝处理办法,经过反复加工和试验,最终自主研发出一款不锈钢止水条,采用薄板折弯工艺,利用停船期即可完成改造,既能保证码头伸缩缝的位移变化,又能起到防漏防腐作用,经雨天和现场冲水两项测试,该伸缩缝处无污水落入江中,实现了港口经济绿色发展。
立足现场 破解难题
“1号机组,烟尘排放浓度2.94毫克/标准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浓度18.77毫克/标准立方米,氮氧化物排放浓度32.01毫克/标准立方米……”每天清晨,进入铜陵电厂务工的附近村民,一抬头就能看见大门前环保监测公示牌上的一组醒目数据。
“这些数据老百姓也能看得懂。”安监部环保主管葛贤文表示:“通过开展企业‘公众开放日’活动,附近村民代表有机会近距离了解现代化电厂高效清洁的生产全过程,彻底打消了疑虑。现在已经没人专门过来‘围观’了。”
企业要转型,产业要升级,离不开先进技术。铜陵电厂不断突破产业瓶颈,为“长江大保护”贡献智慧力量。
节约资源就是保护环境。铜陵电厂投资3千多万元完成全厂废水综合治理,委托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下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完成全厂水平衡试验,深度优化制、用、排水系统,做到水资源分级、分质、循环利用“零排放”。扎实开展科技创新,“基于IRCT技术的脱硫浆液离子脱除和资源化处理工艺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填补国内脱硫浆液无软化脱盐和浓缩液资源化利用技术空白,实现了在脱硫废水“零排放”领域的技术突破,被评为安徽省节水型企业。
铜陵电厂从固废产生源头控制,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固废产生最小化。
2021年,一期工程两台机组汽轮机通流改造全部完成,能耗水平改善明显,机组煤耗大幅降低,全厂年度节约标煤约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8万吨。
2023年5月,完成全厂液氨改尿素工程。7月底,氨站两台液氨储罐及附属所有设备全部拆除,消除了厂区唯一重大危险源,保障周边环境和居民安全。
2024年,聚焦机组磨煤机石子煤排放痛点开展技术攻关,通过实施两台机组磨煤机新型叶轮改造,使每台磨煤机每天石子煤排放量减少90%左右,石子煤排放率由2.5%降至0.25%。按照2023年一台炉一年40000吨石子煤计算,减少石子煤36000吨,相当于节约标煤6141吨。
源头减量化、利用最大化、处置无害化。铜陵电厂围绕煤电与地方产业融合现状,通过实施固废综合利用、供热改造、节能降耗等项目,实现能源固废清洁化、高效化、资源化利用。2024年,产生粉煤灰、炉渣、石膏等一般固废共计76.833万吨,委托作为建材原料综合利用76.833万吨;产生危废397.5332吨,处置利用危废397.5332吨,高质量完成“无废企业”创建目标。
转型发展 向“绿”而行
如何将固废变“金”、余热变“能”、垃圾变“宝”?这是铜陵电厂周边园区企业发展面临的共同课题。
面对非电产品市场困境,本着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铜陵电厂坚持生产清洁化、增产不增污,主动出击、攻坚克难,与海螺水泥、泰山石膏等终端用户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运行调整精细化,脱硫石膏的品位、氯离子等指标优良,连续三年荣获泰山石膏有限公司“金牌供应商”称号。
与地方政府沟通,赋能周边企业。对内完成供热改造工程提升最大供热能力,对外依托东部园区唯一热源点优势,抓住中国有色、首都农业、矿冶科技等投资项目落户园区的有利时机,争取关停义安区经开区分散小锅炉,共同谋划供热管网建设,打响“国能热力”品牌。
2024年,铜陵电厂“以电为中心、辐射周边”的“发电+”综合能源供应体系愈加成熟。热用户达10余家,售热量突破106万吉焦,实现了企业与地方经济共赢,在有效减轻环境污染中发挥了巨大社会效益。
2025年,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安徽公司与铜陵市政府、义安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原则携手,围绕资源获取、项目建设、建强产业链等充分整合三方优势资源,就集中式风电光伏、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项目和其它类型新能源项目展开全方位深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推进企业清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持续攻坚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