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更多
2025年03月04日
字数:2543
版次:02
父亲去世、母亲瘫痪、妻子患病、自己视力低下,这是他要面对的;感恩企业、热心公益、回馈社会,温暖他人,这是他所选择的。
在很多人眼里,龙源电力新能源培训中心北方基地综法部专责朱跃辉的人生充满苦难。2009年,最疼爱他的父亲意外去世,剩下他和智障母亲相依为命;2013年,他被确诊为Leber视神经病变,视力从1.0降为左眼0.1、右眼0.15。接连的打击让他处在崩溃边缘。
一个偶然的机会,朱跃辉结识了爱人。爱人没有介意他视力低下、母亲患病,毅然和他走到了一起,让朱跃辉的心灵得到极大慰藉。
除了亲情的力量,在朱跃辉最黑暗的时刻,企业也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他前行的路。朱跃辉当时所在的龙源工程技术公司党委得知情况后,号召全体职工进行爱心捐款,最终募集到31700元交到他的手中,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让朱跃辉铭记于心。
经过多方治疗,朱跃辉的视力没有再下降。为了给他提供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龙源工程技术公司将朱跃辉从风电场调试现场调至后勤管理岗位。可命运的考验接踵而至:2016年,朱跃辉的母亲突患脑出血,导致半身不遂瘫痪在床;妻子没有工作,儿子还不到1周岁,生活可谓雪上加霜。公司得知情况后,再次伸出援手,不仅送来慰问金,还将他调回到老家黑龙江省伊春市的龙源电力新能源培训中心北方基地工作,方便他照顾母亲与家庭。2024年1月,经过多家医院诊疗,朱跃辉的妻子被确诊为宫颈癌,党组织又送来了慰问金。妻子在北京成功进行了手术,目前病情稳定,这对于朱跃辉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一次次来自企业的关怀,让朱跃辉感受到了“央企大爱”;同事们的无私帮助,也让他体会到“人间真情”。
朱跃辉的内心一直是善良有爱的。
“我是A型血,我可以献!”2008年的一次偶然机会,在哈尔滨街头,朱跃辉第一次了解到无偿献血可以挽救生命,他毫不犹豫就献出400毫升血液。直到现在,他一直坚持献血,从未间断过。在他工作过和途经的黑龙江、河北、江苏、北京、辽宁等8个省份9个城市,朱跃辉累计献血30次,献血量达10000毫升,用自己的热血为他人的生命续航。
在自身不断遭遇不幸的过程中,朱跃辉更加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和爱的力量,他立志要将这种爱与温暖传递下去,用自己的力量回馈社会。
“我是党员,我报名”!2020年疫情初期,朱跃辉挺身而出,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伊春市疫情防控一线志愿服务。他写下“请战书”、按下“红手印”,在核酸采样点维持秩序、为隔离人员分拣配送物资、准备“暖心礼包”;去社区搬运物资、连夜分拣“蔬菜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城区封控公共交通停运,他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清晨骑着单车准时到岗,每天往返十几公里,坚守在室外卡点长达70多天。视力的不便并没有成为他退缩的理由,他凭借顽强的毅力,冲在前方、坚持到最后。
坚守与感动是双向奔赴的。值守当中,朱跃辉总能收到热心群众送来的奶茶、姜糖水、暖身热帖等物品,大家并肩向前、共克时艰,给予了朱跃辉逆行向前的力量。
面对生活一次次带来的苦难,朱跃辉没有被吞噬,反而铸就了钢铁般的意志,他不抱怨不退缩,向阳向上向善,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热心投入公益活动。面对别人的赞誉,朱跃辉总说是企业的大爱一直在引领着他。
多年来,朱跃辉坚持关注弱势群体,通过共青团“金秋助学”“希望工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月捐”“同善公益月捐”等多种渠道捐款救助,为困难学生、孤寡老人送去希望。在河北涿州、黑龙江五常、甘肃麦积山等地发生山洪地震灾害时,他总是第一时间联系捐款捐物,传递温暖。
在帮扶对象中,有一对患有渐冻症的兄弟,朱跃辉带领志愿服务队利用业余时间,频繁探望兄弟俩,建立起长期帮扶关系。包饺子、送慰问品,关心兄弟俩的生活;修理家电、粉刷房屋,解决生活难题。周末,还会用轮椅推着兄弟二人到公园、体育场、博物馆等地,让他们感受城市的变迁与自然的美好。兄弟俩感动地说:“已经有20多年没有看到火车站了,变化太大了,谢谢你们。”看着兄弟俩眼睛里泛起的光和脸上露出的笑容,朱跃辉深刻理解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
2024年,朱跃辉组织开展陪伴福利院孩子慰问志愿活动6次。陪着孩子们包饺子、做手工、放风筝、户外野餐、参观伊春市科技馆,尽己所能给予他们陪伴与快乐。来自伊春市福利院4岁的小女孩李想在几次活动后与朱跃辉格外亲近,在科技馆体验“潜水艇”时,一直让朱跃辉抱着,小手紧紧攥着他,分别时还送上大大的拥抱。那一刻,朱跃辉眼眶湿润,所有的付出在孩子纯真的情感面前都化作了满满的幸福。
播种下真诚和善良,终究会适时开出最美的花朵。
朱跃辉深知,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众人拾柴火焰高。他一边身体力行地从事志愿服务,一边积极开展志愿宣传,带动身边人加入公益行列。5年前,他的儿子受他影响,成为他公益路上的小帮手,父子俩一起清理垃圾、种植草木。儿子参与伊美区义务植树活动被多家媒体报道后,愈发积极。如今,上四年级的儿子,只要有空,就会跟着父亲去敬老院送水果、包饺子,陪伴特教儿童。
爱在无声中传递。在朱跃辉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好友和同事纷纷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他牵头成立了龙源北方基地志愿服务队,组织单位党员和职工参与美化绿化环境、帮扶弱势群体等多项活动,赢得了地方相关部门的高度赞誉,为企业树立了良好形象。
朱跃辉的凡人善举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2022年,他当选为伊春市第九届青联委员、伊春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荣获黑龙江省第十届优秀青年志愿者、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伊春好人、伊春市向上向善好青年、伊春市优秀志愿者等诸多荣誉,还当选为伊春市优秀青联委员。2023年10月,被共青团伊春市委推选为全市优秀青年代表,赴哈尔滨参加黑龙江省第16届青马工程培训班,成为企业与地方沟通的坚实桥梁。
2022年3月26日,朱跃辉登记成为人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他坚定地说:“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直至奉献所有。”
2025年新年钟声敲响时,朱跃辉许下心愿:祝愿所有人都能幸福健康。这一年,让他满怀期待的是,一种有利于视力恢复的新药即将上市,他憧憬着视力提升后能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家庭。
朱跃辉常说:“就算生活曾给他许多折磨,他还是觉得幸福更多。”
这次偶然的采访,记者也深深被触动:一个高尚的灵魂,哪怕生活给他再多的苦难,也不会动摇他内心深处对爱的坚守与执着,即使深处黑暗谷底,也能凭借爱与善良,绽放光芒,温暖人间。
在很多人眼里,龙源电力新能源培训中心北方基地综法部专责朱跃辉的人生充满苦难。2009年,最疼爱他的父亲意外去世,剩下他和智障母亲相依为命;2013年,他被确诊为Leber视神经病变,视力从1.0降为左眼0.1、右眼0.15。接连的打击让他处在崩溃边缘。
一个偶然的机会,朱跃辉结识了爱人。爱人没有介意他视力低下、母亲患病,毅然和他走到了一起,让朱跃辉的心灵得到极大慰藉。
除了亲情的力量,在朱跃辉最黑暗的时刻,企业也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他前行的路。朱跃辉当时所在的龙源工程技术公司党委得知情况后,号召全体职工进行爱心捐款,最终募集到31700元交到他的手中,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让朱跃辉铭记于心。
经过多方治疗,朱跃辉的视力没有再下降。为了给他提供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龙源工程技术公司将朱跃辉从风电场调试现场调至后勤管理岗位。可命运的考验接踵而至:2016年,朱跃辉的母亲突患脑出血,导致半身不遂瘫痪在床;妻子没有工作,儿子还不到1周岁,生活可谓雪上加霜。公司得知情况后,再次伸出援手,不仅送来慰问金,还将他调回到老家黑龙江省伊春市的龙源电力新能源培训中心北方基地工作,方便他照顾母亲与家庭。2024年1月,经过多家医院诊疗,朱跃辉的妻子被确诊为宫颈癌,党组织又送来了慰问金。妻子在北京成功进行了手术,目前病情稳定,这对于朱跃辉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一次次来自企业的关怀,让朱跃辉感受到了“央企大爱”;同事们的无私帮助,也让他体会到“人间真情”。
朱跃辉的内心一直是善良有爱的。
“我是A型血,我可以献!”2008年的一次偶然机会,在哈尔滨街头,朱跃辉第一次了解到无偿献血可以挽救生命,他毫不犹豫就献出400毫升血液。直到现在,他一直坚持献血,从未间断过。在他工作过和途经的黑龙江、河北、江苏、北京、辽宁等8个省份9个城市,朱跃辉累计献血30次,献血量达10000毫升,用自己的热血为他人的生命续航。
在自身不断遭遇不幸的过程中,朱跃辉更加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和爱的力量,他立志要将这种爱与温暖传递下去,用自己的力量回馈社会。
“我是党员,我报名”!2020年疫情初期,朱跃辉挺身而出,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伊春市疫情防控一线志愿服务。他写下“请战书”、按下“红手印”,在核酸采样点维持秩序、为隔离人员分拣配送物资、准备“暖心礼包”;去社区搬运物资、连夜分拣“蔬菜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城区封控公共交通停运,他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清晨骑着单车准时到岗,每天往返十几公里,坚守在室外卡点长达70多天。视力的不便并没有成为他退缩的理由,他凭借顽强的毅力,冲在前方、坚持到最后。
坚守与感动是双向奔赴的。值守当中,朱跃辉总能收到热心群众送来的奶茶、姜糖水、暖身热帖等物品,大家并肩向前、共克时艰,给予了朱跃辉逆行向前的力量。
面对生活一次次带来的苦难,朱跃辉没有被吞噬,反而铸就了钢铁般的意志,他不抱怨不退缩,向阳向上向善,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热心投入公益活动。面对别人的赞誉,朱跃辉总说是企业的大爱一直在引领着他。
多年来,朱跃辉坚持关注弱势群体,通过共青团“金秋助学”“希望工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月捐”“同善公益月捐”等多种渠道捐款救助,为困难学生、孤寡老人送去希望。在河北涿州、黑龙江五常、甘肃麦积山等地发生山洪地震灾害时,他总是第一时间联系捐款捐物,传递温暖。
在帮扶对象中,有一对患有渐冻症的兄弟,朱跃辉带领志愿服务队利用业余时间,频繁探望兄弟俩,建立起长期帮扶关系。包饺子、送慰问品,关心兄弟俩的生活;修理家电、粉刷房屋,解决生活难题。周末,还会用轮椅推着兄弟二人到公园、体育场、博物馆等地,让他们感受城市的变迁与自然的美好。兄弟俩感动地说:“已经有20多年没有看到火车站了,变化太大了,谢谢你们。”看着兄弟俩眼睛里泛起的光和脸上露出的笑容,朱跃辉深刻理解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
2024年,朱跃辉组织开展陪伴福利院孩子慰问志愿活动6次。陪着孩子们包饺子、做手工、放风筝、户外野餐、参观伊春市科技馆,尽己所能给予他们陪伴与快乐。来自伊春市福利院4岁的小女孩李想在几次活动后与朱跃辉格外亲近,在科技馆体验“潜水艇”时,一直让朱跃辉抱着,小手紧紧攥着他,分别时还送上大大的拥抱。那一刻,朱跃辉眼眶湿润,所有的付出在孩子纯真的情感面前都化作了满满的幸福。
播种下真诚和善良,终究会适时开出最美的花朵。
朱跃辉深知,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众人拾柴火焰高。他一边身体力行地从事志愿服务,一边积极开展志愿宣传,带动身边人加入公益行列。5年前,他的儿子受他影响,成为他公益路上的小帮手,父子俩一起清理垃圾、种植草木。儿子参与伊美区义务植树活动被多家媒体报道后,愈发积极。如今,上四年级的儿子,只要有空,就会跟着父亲去敬老院送水果、包饺子,陪伴特教儿童。
爱在无声中传递。在朱跃辉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好友和同事纷纷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他牵头成立了龙源北方基地志愿服务队,组织单位党员和职工参与美化绿化环境、帮扶弱势群体等多项活动,赢得了地方相关部门的高度赞誉,为企业树立了良好形象。
朱跃辉的凡人善举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2022年,他当选为伊春市第九届青联委员、伊春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荣获黑龙江省第十届优秀青年志愿者、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伊春好人、伊春市向上向善好青年、伊春市优秀志愿者等诸多荣誉,还当选为伊春市优秀青联委员。2023年10月,被共青团伊春市委推选为全市优秀青年代表,赴哈尔滨参加黑龙江省第16届青马工程培训班,成为企业与地方沟通的坚实桥梁。
2022年3月26日,朱跃辉登记成为人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他坚定地说:“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直至奉献所有。”
2025年新年钟声敲响时,朱跃辉许下心愿:祝愿所有人都能幸福健康。这一年,让他满怀期待的是,一种有利于视力恢复的新药即将上市,他憧憬着视力提升后能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家庭。
朱跃辉常说:“就算生活曾给他许多折磨,他还是觉得幸福更多。”
这次偶然的采访,记者也深深被触动:一个高尚的灵魂,哪怕生活给他再多的苦难,也不会动摇他内心深处对爱的坚守与执着,即使深处黑暗谷底,也能凭借爱与善良,绽放光芒,温暖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