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奶奶的火盆
◎ 邵广利
2025年02月18日
字数:1028
版次:04
  奶奶的火盆,虽其貌不扬,却承载着我儿时冬日的温暖回忆。
  北方的冬日寒冷异常。小时候,我生活在内蒙古敖汉旗的一个村落,家中仅有几间简陋的土屋。不过,正因为有奶奶的火盆,屋内倒是温暖宜人。
  冬季一到,大人们会想尽办法让家里暖和起来。他们把窗户封得严严实实,在门上挂起草帘子,这样寒风就难以侵入。邻居们常常来家里串门,众人围坐在火盆旁,一边烤火,一边谈天说地,家里热闹非凡。
  制作火盆是一门独特的手艺,需选取黏性较大的黄泥,仔细剔除其中的杂质后,加入适量的麦糠或铡碎的麦瓤,继而加水反复搅拌揉和,直至均匀且富有韧性。有两种制作方法,一种是用麦糠铺地制作盆底和围圈,另一种是用盆作为模具覆盖黄泥。做好后要放在阴凉处阴干,以防出现裂缝。另外,生火也是一项技术活。那时,我们会用玉米芯或者木头来烧火。爷爷教导我,生火得慢慢来,火要有空隙才能烧旺。他用木条拨弄着火堆,火苗瞬间蹿起,我们的脸庞也被映亮。
  为了让火盆在夜间也能保持温暖,奶奶会在睡前把火压一压,让火慢慢燃烧。我们在温暖的火光中入睡,连梦里都是热乎乎的。
  奶奶家的火盆做得很大,能容纳不少炭火,厚厚的盆壁能够蓄热,宽宽的盆沿也方便拿取。奶奶会先在盆底铺上柴火,再用铁夹子将灶膛里烧得通红的炭火小心翼翼地扒到上面,用烙铁压实,如此一来,火便能烧得更持久。每顿饭后,奶奶都会清理火盆,以保证火势旺盛。白天火盆放在炕上,夜晚则放在地上。
  我记得爷爷在火盆边抽烟,抽完后会在盆沿上磕一磕,烟灰便落进火盆里。饭前,爷爷会把酒壶放在火盆上温酒,当酒香飘出,他便会小酌几杯。家里有客人时,爷爷会用大茶缸泡茶,放在火盆上,茶香弥漫开来,大家围坐一起品茶聊天,温馨无比。
  对于我们这些村里的孩子来说,火盆就是“神奇的百宝箱”,里面藏着许多有趣的东西。夜晚,村子安静下来,我们围着火盆写作业,父母在一旁陪伴。完成作业后,我们就会听大人讲故事。跳动的火光映照着大人们的脸庞,那些故事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奇妙。如果不做饭,奶奶会将地瓜、土豆放进火盆中烘烤。我们满心期待地等着盼着,当香味飘出,便迫不及待地取出享用,即便手被烫得通红,心里也是甜滋滋的。火盆对于孩子们而言,也是充满乐趣。我们会在火盆里烤土豆、地瓜、鸡蛋,每种食物都有着独特的风味。火盆上还能炖肉、烧蒜、烤年糕片、爆米花、烧面团,甚至可以熨烫衣服,用处众多。
  如今,大家都用上了空调和暖气,火盆逐渐被淘汰。然而,那些与火盆相关的回忆,永远扎根在我心里。(作者单位:平庄煤业锡林河公司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