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乌”金焕“绿”启新篇
本报特约记者 王 婧
2025年02月18日
字数:2152
版次:01
  黄河西岸、贺兰山麓。乌海能源正以强烈的央企社会责任担当、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书写着绿色发展新篇章。广袤的乌海矿区也正经历着一场从“黑”到“绿”的深刻变革,一幅和谐壮美的生态画卷正在这片老矿区徐徐展开。
  矿山复绿:荒芜到葱郁的蝶变
  曾几何时,乌海市周边矿区因长期开采,矸石渣山成为矿区的标志性建筑。乌海能源率先垂范,启动大规模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确定削坡覆土、坡面固化、植被恢复等治理措施,针对不同坡度、岩性坡面精准施策。在公司所属各煤矿渣堆治理现场,挑选适合本土气候的沙棘、芨芨草等耐旱植物种子与土壤改良剂,经过悉心管护,数万亩荒山重披绿装,植被覆盖率从不足20%上升至90%,野生动物踪迹频现,筑牢矿区生态屏障,有效遏制风沙侵袭,守护黄河安澜。
  2024年,乌海能源完成8个单位的生态治理和水土保持监测,实施了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低碳产业园公益林建设(老石旦矿公益林建设)项目、公乌素煤业公司公益林建设项目以及五虎山矿业公司、天荣公司生态林建设项目,累计建成生态林1148亩、公益林1263亩。利民公司已完成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矿山评审,黄白茨矿业公司、五虎山矿业公司完成了乌海市绿色矿山评审且已在申请省级评审,老石旦矿自评报告编制完成正在申请评估。
  “公司编制下发了‘无废企业’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并对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同时选定3家基层煤矿作为先行先试试点,要求各基层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本单位‘无废企业’建设方案,按月上报重点任务进展情况并纳入考核,各相关业务部室编制了煤矸石综合利用三年滚动规划和实施方案,用实际行动建设‘无废企业’。”公司安全环保监察部工作人员周利对于公司“无废企业”落实情况娓娓道来。
  集团公司“无废集团”建设涉及乌海能源公司3项重点任务,涵盖5家煤矿矸石充填项目和2项科研项目。乌海能源切实加强固体废弃物、有害工业垃圾的处置管理,从源头上防治土壤污染。积极在各煤矿推进推广连采连充绿色开采新工艺,在解决采空区大面积沉陷破坏及厂矿废水、矸石处理等问题的同时,将井下留设的部分煤柱、压滞煤炭资源开采出来,既节省固体废弃物处理占用土地,又控制地表沉降,减少地压,防止采空区火灾,有效保护矿区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回采率,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截至去年底,黄白茨矿业公司、利民公司的连采连充项目已投入使用,其他3家煤矿连采连充项目和2项科研项目正有序推进。
  节能减排:矿井深处的绿色革命
  远程操控采煤机精准切割煤层,原煤直接入封闭皮带长廊;矿井水净化循环系统高效运转,处理后水质达到工业回用标准,用于井下防尘、地面降尘与选煤工艺,水资源循环利用率超90%;“煤泥减量+矸石回填”工艺并行,煤泥经深度脱水制型煤二次利用,矸石回填塌陷区,废弃物摇身一变,成矿山修复“基石”,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乌海能源井下作业全面革新,智能开采系统成主角。
  为充分发挥能源计量数据在生产经营、成本核算、能源平衡和能源利用等工作中的作用,乌海能源建成能源三级计量系统,具备在线采集水、电、天然气数据能力,为公司能源管理和节能工作提供可靠准确指导,最终实现节能降耗。清洁能源直输矿区电网,削减外购电成本的同时,为“双碳”目标落地注入强大动力。
  同时,乌海能源加大煤矸石综合利用力度,截至去年10月底,累计利用矸石19.04万吨;加大危险废物合规贮存、处置力度,完成老石旦矿、骆驼山矿危废库建设,同时完成合规处置危险废物23.2吨;实施苏海图改性黄河底泥协同矿山堆填场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黄白茨矿井田南部工程、利民矸石山绿化二期工程、五虎山矿大门外绿化整治工程等生态修复项目,为矿山复垦和堆填场生态修复提供了创新性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产业转型:新能源赋能新蓝图
  立足煤炭根基,乌海能源跨界布局新能源版图。积极推广光伏发电技术,充分利用矿区渣堆治理现场、闲置空地和屋顶资源,建设了多个集中式光伏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提高公司的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有效降低用电成本。2024年,仅分布式光伏发电量达600万千瓦时,减少电费1200万元。
  技术创新是开展绿色环保工作的关键驱动力。乌海能源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探索新能源高效转换与存储技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稳定性。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攻克技术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让新技术、新理念在企业落地生根,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实现了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领域的跨越发展。
  与此同时,乌海能源精准实施煤层气氧化供热技术,建成黄白茨瓦斯氧化蓄热项目,最大限度利用瓦斯资源,实现能源利用的多元化。2024年消耗瓦斯纯量90万立方米,年供蒸汽量6480吨。大力推动多能互补供能系统的研究,在黄白茨矿实施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及光伏多能互补项目,实现能源的高效生产、传输、分配及碳减排目标,减轻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年可节约天然气50万立方米,节约费用250万元。“不论在办公楼,还是在餐厅浴室,都能够随时用到热水,很贴心,也感到很温暖。”系统成功运用带来的舒适体验,让职工赞不绝口。
  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调整的当下,乌海能源紧跟时代步伐,全力踏上转型发展新征程,秉承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创新、持续投入,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推动公司向更高质量的绿色发展迈进,为守护祖国北疆的碧水蓝天贡献乌海能源力量。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