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红枫电厂:传承 守护
2025年01月21日
字数:2444
版次:01

本报记者 单素利

  冬雨不湿衣。贵州的冬天降雨不多,但牛毛细雨一旦下起来,湿冷的空气迎面扑来,会让人感到沁入骨子里的寒冷。
  从贵州公司出发前往红枫电厂,车辆下了高速,伴着牛毛细雨,沿着曲折的山路一路颠簸而行,两个小时后到达红枫电厂百花电站。
  百花电站,这个名字听着就有春天的味道,充满生机。运行维护班班长黄渊逵一直在这里工作。他告诉记者,春天到来的时候,电站附近的山坡、原野上五彩缤纷的花儿会竞相开放,美不胜收。
  因为修了百花电站大坝,随后就形成了百花湖。
  1992年,黄渊逵毕业后来到百花电站。从参加工作时的100多名职工到现在的7名职工值守电站,他和同事在电站的时间比待在家里的时间还要长,一起见证了电站的智慧化发展历程。对于他们来说,电站也是家。
  故事中的传承
  猫跳河,贵州省水电梯级开发的典型河流,乌江右岸支流,位于省境中部。因其下游狭窄,大猫(贵州对老虎的俗称)可跳石越峡,故称猫跳河。
  红枫电厂始建于1958年,所辖猫跳河流域梯级电站包括红枫、百花、修文、窄巷口、红林、红岩6个电站。2014年,贵州区域水电企业进行优化整合,按照“一厂九站”模式进行管理,承担着贵州省内红枫湖、百花湖等9座水库及大坝的安全管理职能和贵州电网发供电、调峰、防洪度汛等重要职责,还承担着向贵阳市区提供水源的任务。
  67年来,一代又一代水电人秉承“团结实干、求实创新”的精神,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代光祥是一名电二代,父亲代大模1962年5月1日来到红枫电厂,在护厂班工作,是当时企业的一名民兵。老人经常会给代光祥讲红枫电厂的故事。
  1987年,厂里招工,代光祥通过考试进入红枫电厂来到修文电站。在这里,他听到了修文电站抗击土匪守护电站的故事,知道了王元顺烈士为守护电站光荣牺牲的经过。
  在被先烈事迹深深感动的同时,代光祥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要把电站守护好。在这种情怀的感召下,无论是在生产运行、食堂、卫生员还是政工岗位上,他都饱含热情,干一行爱一行。代光祥总说,无论在哪个岗位工作,都要对得起电力工人这个称号。
  青山相对,河水奔腾。一晃60多年过去了,修文电站发生了太多变化。1960年,电站新建的两台12兆瓦水电机组投产发电。这里许多职工的父母都是修文电站职工,他们从小在这里长大,也一直听父辈和老师们讲述英雄的故事。
  在红枫水电厂修文电站,记者看见当班职工正在认真地监护设备。每个班他们都要完成电气设备巡检、监视各部参数、执行倒闸操作、各项数据记录等工作。
  发电运行部副主任兼梯级电站党支部书记焦杨龙告诉记者,雷雨天气容易发生保护跳闸、机组甩负荷等事故。如果发生事故,值班员要立即查看设备运行状况、保护动作情况,及时汇报调度现场情况、执行调度操作命令直至机组恢复运行。2024年,修文电站累计发电4185.37万千瓦时。
  在这个有着深厚红色底蕴,有着悠久发展历史的红枫电厂,采访紧张而充实。交谈中、镜头里,平凡的人们总会带给记者太多的感动。
  奋斗里的坚守
  走进红枫电厂陈列室,通过一台水轮发电机模型的演示,记者了解了水力发电原理。
  来到红枫大坝上,极目远眺,青山相对。同行的党建部负责人陈秋良介绍,天气晴朗的时候,蓝天白云下可以清楚地看到水库中尺把长的鱼儿在欢快畅游,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画卷展现在眼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当水库水位达到1237米以上时,就要开闸放水,那时波浪翻涌,犹如万马奔腾。
  作为20世纪60年代投产的老电厂,红枫电厂梯级电站机组多、容量小,各电站与电网连接由110千伏和35千伏输电线路构成,电站的输变电设备倒闸操作十分琐碎。1996年初,在红枫电厂和贵州中调达成共识成立红枫梯级调度室,于1996年3月开始调度运行,至今已有29年,承担着红枫电厂梯级的发供电、防洪度汛和城市用水等任务。
  虽然是老水电厂,但红枫电厂为节约人力资源和降本增效,更好提升经济效益,不断探索和构建“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模式,以期实现运维效率和人员优化的双提升。在实行电站“无人值班、少人值守”中,将猫跳河流域6个梯级电站中第一个水电站——红枫电站率先作为项目试运点。为加快推进“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模式的建设,红枫电厂一方面狠抓设备治理,对红枫电站主、辅设备进行了大量升级改造,大大提高电站设备综合自动化能力和设备可靠性;另一方面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合理分配电站值守人员,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经过长期努力,2021年5月25日红枫电站顺利通过远程调试,实现了集控中心远程控制的要求。同年6月16日,随着电站运行人员的撤离,红枫电站“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进入试运行阶段,红枫梯级“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管理模式向前迈出关键一步,加快了猫跳河流域电站集中控制运维的工作进度,电站实现了更加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2024年6月,红枫电厂梯级6个电站全部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无人船上又搭载了先进的测量仪器,包括高精度的声呐系统、定位装置和数据采集设备。这些仪器实时收集水下地形的数据,绘制出库区淤积详细图谱,带回的大量数据经过专业软件的处理和分析后,最终形成清晰直观的测淤报告。这些数据将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作出是否清淤判断,保障大坝安全运行和水资源有效利用。
  在如何提升水电调度职能方面,红枫电厂一直在思考、一直在行动。反复调研后,根据调度人员结构及业务职能转变新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严格落实,将水文及电力调度人员在业务上高度融合,形成新的一专多能调度体系,对全部电站实行精准调度。
  2023年6月份,红枫电站加强与省水利厅及地方防办沟通,利用水情测报系统,强化电网调度协调,优化电站闸门控制,采取提前腾库、拦蓄尾洪、抬高运行水位等措施,通过智慧化调度及汛限水位动态优化,提高洪水利用率。2024年6月26日、27日发电量分别为853.24万千瓦时、857万千瓦时,连续两天破66年来单日发电量新高。
  行百里者半九十。红枫电厂干部职工坚信,只要在探索和创新中不断完善、持续总结,敢于面对挑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能更好地开启红枫电厂新的征程。
  67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在红枫电厂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他们爱岗敬业奉献,在故事中传承、在奋斗里坚守。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