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枫情怀
2025年01月16日
字数:1517
版次:01
“发电不仅是一份简单的职业,更是给别人带来光明和温暖的事业。”在贵州红枫电厂与职工的沟通交流中,这样的情怀随处可见。
段豫鹏2013年来到红枫电厂,从检修部试验班、党群工作部到计划营销物资部,他一路成长。作为一名电三代,祖辈和父辈留给他最深的记忆就是身上那种朴实又执着的劲头儿。没说过什么大道理,但言行举止间透露出来的就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安全第一,注意安全。”这句小时候耳朵能听出茧子、觉得小题大做的话,参加工作后段豫鹏发现,这种对安全的敬畏和执念,其实是对生命的尊重。
电站职工坚守岗位,视站为家。面对每一次急难险重任务的挑战与考验,他们都能积极应对,有效化解。
去年6月22日凌晨4时28分,贵州电网220千伏鸡阳双回线相继跳闸,导致220千伏鸡场变、曹官变所供区域电网与主网非正常解列,该区域供省会贵阳市城区负荷,一旦孤网失稳全黑将导致2座220千伏变电站失压、近20万负荷损失,造成一级事件,严重威胁电网安全运行及电力可靠供应。
受此影响,红枫电厂红林电站3号机组甩负荷,1、2号机负荷降至零。面对这一突发状况,红林电站值班员周朝斌立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积极与调度值班人员联系,经过多方紧密配合,迅速调控保持孤网稳定,仅用12分钟就将孤网并入主网,同时快速恢复跳闸线路,加强网架结构,保障区域电网安全及清洁能源消纳。
在红枫电厂老职工的记忆中,每当洪水季节来临,泄洪压力巨大,可能出现的情况无法提前预料,必须要快速评估水位、调整泄洪闸门,才能确保大坝安全,每个决策都事关重大。当时在岗的每个人都紧盯操作,配合默契,做到应急处理到位。待洪峰过去,水位平稳后,大家涌上心头的是一种“守住大坝”的成就感。
遇到设备突然跳闸,全厂灯光瞬间熄灭,所有人员立刻进入“战斗状态”。维修人员披上工作服,技术人员一边监控数据一边分析原因,现场所有环节就像齿轮一样紧密咬合运转。在极短时间内,大家协同作战、攻坚克难,紧张有序解决问题的场面让人热血沸腾。待设备恢复正常后,听到机组平稳运行的声音,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是什么让他们对企业有着如此强烈的责任感。老职工唐学辉给出了答案。他说,都说我们爱厂如家,其实是厂有爱,职工才会有家的感觉。
红枫电厂各级电站都地处大山深处,生活不便,教育和医疗极其困难。为解决职工后顾之忧,红枫电厂对猫跳河梯级电站采取了集中管理模式,在当时的厂部修建职工住房,扩建学校、医务所,把电站职工的孩子转到厂部学校接受教育、享受医疗服务,让远在深山电站的职工安心工作。2019年,一栋四层楼的职工公寓交付使用,卫生间、热水器、电视、网络一应俱全,电站职工的生活水平又一次得到提升。
一代代电力人坚守在大山深处,奉献在岗位之中,他们给予下一代的不仅仅是口述“告诉”了什么,而是通过他们实实在在干工作的样子“传递”了更多。这些看起来简单普通,但其中蕴含的情怀却如此厚重。
刘焱是贵州省纳雍县人,去年7月从贵州大学毕业来到红枫电厂工作,现在是一名实习生。
第一天上岗的刘焱,内心可谓五味杂陈。有对新环境的新奇,有对未来的迷茫,当然更多的则是对自己小时候想快快长大,毕业时渴望赶紧工作愿望实现后的一种欣慰。
刘焱曾给自己写过一封信——《给未来的自己》,信中希望一年之后可以更了解自己,拨云见日走出迷茫;三年之后能看到自己在职场有了蜕变,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通过半年实习,在和老师傅们朝夕相处过程中,刘焱感触很深。老一辈人身上总有一种“电力是国家命脉”的责任感,面对艰苦的环境,他们坚持坚守、迎难而上;面对紧张的工作,他们坚韧不拔、不计得失,只想着把光明送到千家万户。
作为年轻的一代,刘焱认为要传承这种精神,无论是发电、检修还是调度,都要将“保供电、保安全”作为责任使命,这是一种情怀。
段豫鹏2013年来到红枫电厂,从检修部试验班、党群工作部到计划营销物资部,他一路成长。作为一名电三代,祖辈和父辈留给他最深的记忆就是身上那种朴实又执着的劲头儿。没说过什么大道理,但言行举止间透露出来的就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安全第一,注意安全。”这句小时候耳朵能听出茧子、觉得小题大做的话,参加工作后段豫鹏发现,这种对安全的敬畏和执念,其实是对生命的尊重。
电站职工坚守岗位,视站为家。面对每一次急难险重任务的挑战与考验,他们都能积极应对,有效化解。
去年6月22日凌晨4时28分,贵州电网220千伏鸡阳双回线相继跳闸,导致220千伏鸡场变、曹官变所供区域电网与主网非正常解列,该区域供省会贵阳市城区负荷,一旦孤网失稳全黑将导致2座220千伏变电站失压、近20万负荷损失,造成一级事件,严重威胁电网安全运行及电力可靠供应。
受此影响,红枫电厂红林电站3号机组甩负荷,1、2号机负荷降至零。面对这一突发状况,红林电站值班员周朝斌立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积极与调度值班人员联系,经过多方紧密配合,迅速调控保持孤网稳定,仅用12分钟就将孤网并入主网,同时快速恢复跳闸线路,加强网架结构,保障区域电网安全及清洁能源消纳。
在红枫电厂老职工的记忆中,每当洪水季节来临,泄洪压力巨大,可能出现的情况无法提前预料,必须要快速评估水位、调整泄洪闸门,才能确保大坝安全,每个决策都事关重大。当时在岗的每个人都紧盯操作,配合默契,做到应急处理到位。待洪峰过去,水位平稳后,大家涌上心头的是一种“守住大坝”的成就感。
遇到设备突然跳闸,全厂灯光瞬间熄灭,所有人员立刻进入“战斗状态”。维修人员披上工作服,技术人员一边监控数据一边分析原因,现场所有环节就像齿轮一样紧密咬合运转。在极短时间内,大家协同作战、攻坚克难,紧张有序解决问题的场面让人热血沸腾。待设备恢复正常后,听到机组平稳运行的声音,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是什么让他们对企业有着如此强烈的责任感。老职工唐学辉给出了答案。他说,都说我们爱厂如家,其实是厂有爱,职工才会有家的感觉。
红枫电厂各级电站都地处大山深处,生活不便,教育和医疗极其困难。为解决职工后顾之忧,红枫电厂对猫跳河梯级电站采取了集中管理模式,在当时的厂部修建职工住房,扩建学校、医务所,把电站职工的孩子转到厂部学校接受教育、享受医疗服务,让远在深山电站的职工安心工作。2019年,一栋四层楼的职工公寓交付使用,卫生间、热水器、电视、网络一应俱全,电站职工的生活水平又一次得到提升。
一代代电力人坚守在大山深处,奉献在岗位之中,他们给予下一代的不仅仅是口述“告诉”了什么,而是通过他们实实在在干工作的样子“传递”了更多。这些看起来简单普通,但其中蕴含的情怀却如此厚重。
刘焱是贵州省纳雍县人,去年7月从贵州大学毕业来到红枫电厂工作,现在是一名实习生。
第一天上岗的刘焱,内心可谓五味杂陈。有对新环境的新奇,有对未来的迷茫,当然更多的则是对自己小时候想快快长大,毕业时渴望赶紧工作愿望实现后的一种欣慰。
刘焱曾给自己写过一封信——《给未来的自己》,信中希望一年之后可以更了解自己,拨云见日走出迷茫;三年之后能看到自己在职场有了蜕变,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通过半年实习,在和老师傅们朝夕相处过程中,刘焱感触很深。老一辈人身上总有一种“电力是国家命脉”的责任感,面对艰苦的环境,他们坚持坚守、迎难而上;面对紧张的工作,他们坚韧不拔、不计得失,只想着把光明送到千家万户。
作为年轻的一代,刘焱认为要传承这种精神,无论是发电、检修还是调度,都要将“保供电、保安全”作为责任使命,这是一种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