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国内首套海上风电综合探测平台实现首航
填补海缆磁场探测技术空白
2025年01月15日
字数:729
版次:01
  本报讯(通讯员 王莉 杨 乐)1月11日,我国首套全国产自主化海上风电综合探测平台——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国能海测1号”在江苏南通成功首航投运,填补了国内海缆磁场探测技术的空白,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水下探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国绿色能源走向深远海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随着我国海上风电快速向深远海挺进,进一步增加了海缆探测难度与人身安全危险系数。龙源电力作为我国最早开发海上风电资源的新能源企业,始终把技术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力打造海上风电综合探测平台“国能海测1号”,开创“水上无人船+水下机器人”的无人化海上作业模式,为海上风电高效化运维、一体化探测提供智能解决方案。
  该平台配备一艘无人船和搭载电磁探测器的工业作业级水下机器人,通过点对点通信联调技术实现水上水下数据互通,形成机器人沿缆扫测、无人船联合巡航的巡检方式。平台具备浪高2.5米海况下的正常作业能力,可连续无人自主巡检海缆长度超300公里,对缆线破损位置进行探伤与定位,能有效应对海上风电“低窗口期”运检困境。此外,平台创新融合应用海洋工程中惯性导航悬停系统等多项先进技术,解决了海缆故障点精确定位等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自研海缆高精度探测装置,可对海缆进行声、光、电、磁一体化综合扫测,真正做到海底地形地貌高精度三维建模、桩基设备360度全方位扫测,增强了水下设备的直观可视性和监控能力,助力海上风电运行维护更加智能高效、安全准确。
  “国能海测1号”投运后,相比传统人工检测模式,水下检测精度和效率提升10倍以上,相较于国外同类技术,海缆故障定位时间从20多天缩短至2天,成本降低90%,停电周期降低三分之一,可减少发电损失上千万度,为海上风电工程期、运维期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持,实现了海上风电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