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黄金水道”释放“黄金效益”
本报通讯员 杨思维
2025年01月10日
字数:2388
版次:02
  “自燕云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自古以来,鄱阳水道的便利造就了景德镇瓷器“利通数十省”“天下窑器所聚”的兴盛。
  如今,沿着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向南远眺,依旧能看到一艘艘货船沿江缓行而上,只是旧时“船巴佬”们的青花瓷、青白瓷换成了一船船“黑色黄金”——煤炭。
  从长江入湖口,在鄱阳湖过驳,经鄱阳入内河信江至余干码头,这条航线是江西黄金埠公司“海进江”燃料运输的“黄金水道”。2024年,公司全年水运煤接卸量突破140万吨,同比增加12.36万吨,创效超2700万元,创历史新高,能源保供、提质增效坚定有力。
  改变思路 探索发展密码
  燃料采购费用占黄金埠公司营业成本的70%以上,是成本控制的“大头”,是夯实盈利基础的关键所在。建厂之初,受制于铁路运输末端的运输短板,公司煤炭采购价格长期处于省内最高位,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盈利能力受到较大影响。
  面对资源禀赋较弱的实际,黄金埠公司党委直面挑战、主动求变,认真开展专题调研、寻找破题答案,全员探索构建“燃料促转型、燃料助生产、燃料强经营、燃料出效益”的价值贡献链条,以提质增效工作为抓手,抓安全、优管理、强对标、控指标,将降低采购成本、强化全省对标作为燃料领域的核心工作,提出了以动态库存作为落脚点的市场研判方针,并通过着力提升市场分析能力、增强市场适应能力、推进市场契合能力,打开市场研判新局面。
  黄金埠公司先后制订了翻身计划、夯基计划、登高计划,深入贯彻“创第一等工作、创第一等业绩,争当A级企业、争当一流火电企业”的“双创双争”理念。
  2009年,接卸第一车汽车煤,虽然降本成效不明显,但拓宽了运输途径,迈出了坚定走好降本增效之路的第一步;
  2012年,率先开辟“鲁煤入赣”先河,有效降低了燃料采购成本;
  2020年,抓住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货运增量攻坚有利时机,签订区域运量运能互保协议,取得大幅度的铁路运费优惠,并延续至今,带来的铁路运价优惠累计超1.4亿元。
  引船入江 焕发新活力
  黄金埠公司虽地处信江之畔,但原有的设计采购渠道是铁路,形式单一、运费偏高,且受运力制约,公司常常陷入资源充足却无法入厂的被动局面。2010年,通过不懈摸索,公司开拓进口煤炭资源,开通了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尼进口煤进厂的国际航运转铁路运输新通道。同年,又开拓了北方港至福建可门港等港口转铁路运输煤炭入厂的水铁联运新模式,开启了公司水运煤新纪元。
  水铁联运新模式虽然减少了铁路运距,但居高不下的运输费用依旧压得公司喘不过气来。
  “北宋时期,运送景德镇瓷器的木帆船就是沿着乐安江、鄱江,进入鄱阳湖,再从湖口入江入海。我们比邻信江,在这条‘古瓷路’的上游,能否尝试利用这一条水运通道呢?”在一次头脑风暴中,从鄱阳湖沿内河运输煤炭直接进厂的想法首次被提出。
  鄱阳湖虽然水系发达,但属于季节性湖泊,如何把这一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效益优势,是摆在面前的另一个难题。
  “内航路线的安全经济性、船型的安排和装运节奏、寻找合适的接驳港口、航运的法规要求……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从未涉足过的新领域。”当年参与探索水运通道的燃料部负责人周鹏说。
  2013年初,黄金埠公司启动“探路”计划,多次开展市场调查和分析,组织专门人员探索开发周边内河水运通道,并积极与各级政府的航运、水文、交管单位沟通合作。经过不懈努力,先后开辟并稳固了长江、鄱阳湖、信江、乐安河等多条主航道和省内次级航道的水运煤通道,在区域内创造性开辟了进口煤“海进江”转内河运输的调运通道。
  2014年4月中旬,第一艘满载煤炭的船从秦皇岛港下海,经海运至太仓港过驳江轮,沿长江在鄱阳湖星子过驳湖船,再经内河航道运至万年石镇码头,最后经短途汽运顺利送至黄金埠公司煤场,实现了公司“海进江”内河水运煤“零”的突破,奏响了公司煤炭供给侧转型升级的前进号角,彻底摆脱了采购价格区域最高和次高的局面,开启了连续12年盈利之路。
  把握时与势 聚焦新与质
  “船少,不用等闸,一路顺畅,明天卸完煤就能回家。”老黄满脸笑容和家人报平安。跑了多年煤船的黄泗牛对这条航线再熟悉不过了,“往年枯水季船进不来,丰水期水位暴涨暴落无法跑船,现在双港、八字嘴枢纽通航了,水位稳了,我的工作也跟着稳了。”
  2017年,黄金埠公司得知双港、八字嘴枢纽航电项目建设消息后审时度势、提前布局,主动协调地方政府和省港集团,在距厂更近的上饶港余干港区范家建设了专用码头。如今,随着信江航道建设整治日趋完善,千吨级船舶基本实现全年通航,特别是余干范家码头的建成投产,使公司卸煤码头由原鄱阳湖周边多个内河码头逐渐固定为范家码头,安全管理更为规范、经济效益更加突出。截至2024年12月,水运煤累计创效超1.1亿元,年度水运煤占比最高超过90%。
  “打造‘水运上的黄电’要精准把握时与势、聚焦新与质,切实把发展机遇转化为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加快建设安全、绿色、规范、高效的现代化水运通道,不断提升企业水运燃料创效水平。”黄金埠公司党委书记吕刚说。
  据了解,范家码头拥有2个1000吨级散货泊位,年吞吐量达150万吨,配有完善的环保设施,拥有智能化计重、远程红外夜视安保系统,是上饶港余干港区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的绿色环保型货运码头。今年9月,该码头成功注册了信江流域首个岸电服务信息系统,在降低船舶靠港期间用电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噪声和振动,改善了船员和当地村民的生活环境,为地方生态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在厂区南侧信江沿岸规划电厂专用煤运码头,新码头拥有4个1000吨泊位,距厂区仅2公里。建成投运后,将实现海运至长江、长江入鄱阳湖,再经信江航道至厂区煤场的全线贯通,大幅降低运煤物流成本。”公司码头负责人吴兵介绍道。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燃料调运渠道的根本性改变,让黄金埠公司把以前难啃的“硬骨头”变成了降本增效的强优势。随着专用码头的建成,公司将成为拥有铁路和航运双通道的港口电厂,变为真正的“沿江电厂”,这个鄱湖之畔的明珠也将焕发出更加夺目的耀眼光芒。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