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从“一定要盈”到“一直要盈”
——探索贵州福泉公司涅槃重生之路
2025年01月08日
字数:3555
版次:01

本报记者 蔡丽芳


  在贵州福泉公司办公楼正大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党建引领强福电八篇文章酬壮志,下联是:转型发展树标杆三次创业展宏图,横批:一直要盈。而在2023年,这副对联的横批是:一定要盈。
  从“一定要盈”到“一直要盈”,看似简单的一字之变,却是福泉公司历经风雨洗礼、终得拨云见日的最好见证,也是公司全体职工多年积压在胸而终有一朝得以彻底释放的高声呐喊。
  从负债累累、举步维艰到甩掉包袱、轻装上阵,从人心涣散、不思长远到只争朝夕、爱岗敬业,从产业单一、工艺受限到风光火储齐上阵、打造区域一体化能源基地,历经涅槃重生后的福泉公司正迎来发展的春天。
  福虽缓矣,必将至矣;福既至矣,泉必涌矣。在2023年实现建厂以来首次盈利的基础上,福泉公司2024年实现了生产经营的新突破。公司全年发电量66.06亿千瓦时,新能源装机50万千瓦,向福泉市集中供暖累计25747吉焦。
  破产重整解困局
  福泉公司的前身凯里发电厂和都匀发电厂均诞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是他们点亮了贵州大山中的万家灯火,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能源供应。新时代新发展、新变化新要求,曾经的风光悄然逝去,福泉公司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
  停产长达17个月、年亏损近5亿元……很长一段时间,福泉公司受有机胺脱硫等工艺影响而大幅亏损,负债率极高,巡视整改问题颇多,职工队伍士气低落极不稳定。这些“内忧外患”压得福泉公司摇摇欲坠。
  生死存亡之际,如何破局脱困?2020年9月,贵州公司组织召开提质增效扭亏治困工作推进会,针对治亏难度系数最高的福泉公司提出了一系列工作要求,破产重整工作初现雏形。两个月后,福泉公司根据贵州公司的要求与建议,制定了“2021-2025年度提质增效扭亏治困”具体工作措施,从增电量、降煤价、谋发展、优结构、增授信、增资本6个方面制定了37条具体措施,为破产重整工作定下基调。
  开弓没有回头箭。贵州公司法务部的崔贵南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那时距离年底仅2个月,针对福泉公司破产重整的法律分析报告已起草多版仍未通过集团公司审核。贵州公司法务部、律师团队聚集在一起,面对海量资料沉下心来认真分析讨论,模拟在各种条件下可能发生的诉讼风险和后果,站在小股东、法院、集团公司不同角度换位思考、反复琢磨,经过连续1周的加班奋战,在集团公司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先后出具了8份法律意见书(含风险分析报告)、3份账务处理建议书和2份涉税风险分析,把风险牢牢控制在可控范围以内,最终获得了集团公司财资部、企管法律部的全面支持。”
  作为福泉公司法律事务部主管,李雪松也亲历了这场“战斗”。据李雪松介绍,在前期经过与股东多次不厌其烦的沟通得到理解和支持、即将启动破产重整程序时突然发现,一位股东的资产被法院冻结,致使整个重整工作再次陷入了僵局。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李雪松利用周末时间翻阅大量的法律书籍,只为寻找到破解难题的应对之法。在收集了大量相关法律条文和案例后,他又反反复复穿梭于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经过无数次沟通、协调,终于合理合法地解决了这一重大障碍,使破产重整工作得以提前启动。
  为了高效完成工作,贵州公司还制定了以集团批复时间为起点、75个工作日内完成福泉重整工作的方案,采用甘特图与流程图相结合的方法,清晰呈现治亏工作任务进展,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环环相扣上下协作,牢牢盯紧时间节点,不断优化和完善破产重整方案,在保证法律必需程序和时间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压缩内部工作时间。
  2023年12月29日,好消息从北京传来,经集团党组会、董事会审议,同意注资45亿元,用来支持福泉公司开展破产重整工作。
  2024年1月4日,福泉中级人民法院受理贵州公司提交的福泉公司破产重整申请进入预重整阶段;1月25日进入正式重整阶段;3月1日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债权人组与出资人组均100%同意重整计划草案,破产重整工作取得实质性成功;4月3日,福泉公司国有资产产权变更登记正式生效。
  至此,历经近4年的破产重整工作,终于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从集团下达批复到完成工商登记工作仅58个工作日,本案创造了贵州省耗时最短、质量最高的破产案例,贵州省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还将此制作成纪录片予以广泛传播。
  攻坚克难开新局
  止住出血点后的福泉公司甩掉了沉重的历史包袱轻装上阵,从思想扭亏、经营扭亏、管理扭亏、改革发展扭亏等方向持续发力,开启了一段新征程。
  公司第一时间组织领导班子召开扭亏治困推进会,将思想扭亏作为扭亏工作的重中之重,并要求全体职工将自己对“思想扭亏”的解读写出来,以此迈出思想扭亏的第一步。与此同时,公司出台新绩效改革办法,从工资结构、奖励发放、奖惩制度着手,坚持以“挣工资”理念为绩效文化核心,厚植向“突出价值创造、突出关键业绩”职工倾斜的绩效分配文化底蕴;围绕“出工、出力、出彩”分类、分层、分级建立量化考核、精准奖惩、覆盖全员的绩效技术架构;围绕以“责任目标层层落实、压力逐级传导”的绩效实施成效,建立绩效管理PDCA全流程、全覆盖的管控体系;围绕“算得出效益、看得见效果、经得住对标”的绩效大提升目标,搭建技术大创新、管理大提升的绩效改善机制。在精准、量化评估的基础上,将绩效文化底蕴、绩效技术架构、绩效实施机制以及绩效改善机制四大核心模块通过数字化方式进行集成及展示,以全员绩效为三项制度改革的核心抓手,推动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长效机制,激发公司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
  自新的绩效改革实行后,职工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在煤样化验班,检测员每检测一份样品就会得到相应的绩效奖励,化验单数和化验质量与奖金直接挂钩,职工积极性有了质的转变,从以前的按部就班变成了现在的“抢着干”。
  这样的变化在公司随处可见。以前的运车班主要以固定工资和出勤绩效为主,绩效改革后,绩效工资板块变成了“公里制”,司机跑1公里可以赚多少钱都是“明码标价”,有效激发了运车班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人才是第一资源。经历了多年停滞不前的福泉公司,急需大量技术人才为未来发展提供支撑。公司进一步健全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制定了大力发现和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及青年人才实施办法、青年综合培养提升工作方案、复合型青年人才培养方案等相关制度及方案,为人才培养、选拔提供有力组织保障。目前,公司已储备1个集团级首席师及15个注册工程师;建成区域性综合培训基地,拥有中电联仿真机培训资质,同步配套建成AI智能安全体验馆、警示室、电教室、健康小屋,是贵州区域火电厂职工培训设备最齐全、智能化水平最高的综合培训基地。
  行之有效的绩效改革走进了职工内心,也激发了职工的斗志,为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力量。2024年,公司利用小时5004小时,市场占有率115.93%,在区域五大三同中排名第二,发电机组运行暴露率96.97%。
  创建一流赢全局
  “做好‘五个巩固、六个突破、七个压降、八个提升、九个一体化协调’,将福泉公司建设成为具有‘国能特色、贵州特点、福电特质’的区域一流标杆企业。”2024年初,公司工作会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
  蓝图已定,惟有实干争先。面对所处区域煤炭产能不足、燃料成本高于省内平均水平、生产经营压力较大等发展劣势,福泉公司把配煤掺烧作为打赢翻身仗的重要基础,抽调精兵强将组建燃料采购、接卸配煤、运行掺烧3个团队。工作中,团队成员通过不断摸索提高劣质煤掺烧比例的方法,攻克算法难关,终于成功建立了入炉煤实时热值和经济热值的计算公式,实现了对一、二级配煤掺烧的精准指导。配煤掺烧团队负责人黄勇自豪地说:“目前,我们配煤掺烧技术走在了区域科学配煤的前列。以前都是我们去其他单位学习‘取经’,现在集团兄弟单位会来我们这里调研学习。我们对公司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福泉公司依托电厂区位和机组性能可靠优势,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精气神,加速向“绿电+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和综合能源项目,形成多能源机组发电、火电与光伏相结合的发电模式,打造黔南区域风光火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助推公司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相继制定了公司“十四五”规划,编制了新能源及综合能源发展方案,明确了新能源目标,至2026年,开工及投产项目总容量将达到800兆瓦。2024年5月,厂内供热节能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厂内供汽部分和制水增容部分已完成,具备向外供汽条件。同时,积极对接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牛场工业园区长输供热管道项目调研,力争2026年建成投运。
  如今,涅磐重生后的福泉公司实现了弯道超车。2号机组以400余天无停运,刷新了全省单机运行最长纪录;在南方五省8000余台机组中脱颖而出,2次被中国南方电网评为“金牌机组”;维护部汽机班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李昌国创新工作室累计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19项新型实用专利;在区域单位中,首个获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信用企业最高AAA等级,荣获“福泉市高质量建设强富美新福泉先进集体”。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