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狂风巨浪中的生命守护
本报通讯员 丁 康 王梦月
2025年01月07日
字数:1080
版次:03
  2024年12月26日12时,航运公司神华511轮三副丁康无心用餐,他坐在电脑前,心情还未平复,思绪飘回到3个小时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救助行动。
  清晨9时16分,神华511轮正在执行2433航次从南京到曹妃甸的航行任务。寒潮带来的巨浪让成山头海域波涛汹涌。船长孙伟荣坐镇驾驶台,目光如炬地扫视着海面。突然,他的目光锁定在船尾左舷1海里处——一艘渔船正以船尾朝上的姿势,在海水中快速下沉。孙伟荣没有丝毫犹豫,迅速下达命令:“三副!立即通过CH08频道向成山头交管报告这一紧急情况,并标记沉船概位37°08.55N,123°17.02E,同时发布航行警告!”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机舱备车!开双舵机、手操舵!全船广播,发现渔船沉没人员落水,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驾驶台人员保持不间断瞭望!”
  9时19分,广播声还在船上回荡,全体船员各司其职、迅速响应,施救人员按应急部署要求携带相关器材在主甲板集合待命。
  9时24分,孙伟荣指挥船舶掉头,却发现遇险的渔船已经完全消失,海面上只剩一艘救生筏和四处散落的救生衣、救生圈。望远镜中,救生筏上隐约可见两三个人的身影,漂泊在海面上。
  “快!我们必须快点!”
  9时40分,神华511轮抵达救生筏附近,但风浪太大,第一次施救以失败告终。风浪无情地将神华511轮推开,救生筏也被推向了船尾。9时50分,再次施救依旧未能成功。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面对现场西北风8级、浪高4至5米的恶劣情况,谁也不知道他们还能撑多久。
  “再次调整船位,右旋回圈。再次调整,打抛撇缆绳。”孙伟荣的声音在风浪中显得格外坚定。
  9时58分,经过多次艰难尝试,神华511轮终于成功与救生筏建立了联系,并将救生筏拖至舷梯附近。水手刘刚祥挺身而出,穿上救生衣并做好安全措施,在船员们的协助下开始救援。
  10时18分,在风浪中经过多次尝试,3人被成功救助上船,并向成山头交管中心汇报。
  3名遇险人员中两人神志清醒,大副李剑明将他们安置到房间中,贴心做好保暖。另一名人员因失温,出现了低血压症状,被紧急转移到机舱温度较高的位置,进行生命体征测量和复温施救。面对突如其来的遭遇,他的精神状态面临崩溃,大副在现场一边进行安抚,一边帮他补充血糖。
  11时左右,3名遇险人员情况趋于稳定,可以正常进食。12时19分,3人被海事救助直升机安全带离神华511轮。本次救助行动中,神华511轮全体船员动作反应迅速、职责分工明确,展现出国能船队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作为安全生产的一线企业,航运公司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在安全高效运营的基础上,主动承担央企社会责任。近5年来,公司自有船舶共协助参与海上救助近10次,多次受到奖励。未来,公司船舶也将继续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做好海上生命守护者。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