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公司:踏平坎坷成大道
2025年01月07日
字数:3102
版次:01




2024年,港口公司煤炭吞吐量28244.8万吨,非煤揽货总量1147.5万吨。其中,黄骅港务煤炭下水量连续5年
突破2亿吨、连续6年领跑北方煤港,散杂货业务同比增长21.8%,全港货物运输总量创历史新高。
由港口公司等3家单位共同成立集团首个内陆无水港落户鄂尔多斯。
成立泰州港务,冲刺泰州煤炭储运基地项目建设,成功迈出长江下游“五港一体”项目第一步。
变革、挑战、跨越,2024年,港口公司不仅发挥着能源保供枢纽作用,更是担当起优化完善港口产业布局结构、提升港口产业发展和运营质量效率、巩固增强一体化运营优势的光荣使命。
一路风雨兼程,300多个奋进日夜,国能港口人以凌云之志、奋斗之名谱写港口发展华章。2024年,港口公司提前8天完成煤炭出港任务,提前4天完成煤炭进港任务,全年煤炭进出港量均超过2.8亿吨,沿着渤海湾描绘着能源安全高效运输的新画卷。68个项目的港点池实施计划、13处关键港点启动,覆盖四大经济圈的“一纵两横三大枢纽N条通道”和“双钟摆式”物流网络布局已从“规划图”逐步变成“施工图”。
全面从严治党 引领保障产业改革
2023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黄骅港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港口产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寄予殷切期望,对加强港口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港口产业高质量发展、能源运输大通道能力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港口公司党委以党的作风建设开启党的建设新篇章,以任务清单为纲,建立季度汇报工作机制,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建设实现各级党组织全覆盖。压实政治责任,参照三港巡视发现问题,港口公司党委主动开展未巡先改。召开作风大会,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把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要坚持做到不贪小、不枉猜、不多言、不徇私、不违法‘五个不’,算清政治账、经济账、家庭账、名誉账、自由账‘五本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把利益关进法律的‘笼子’、把人情关进道德的‘笼子’。”在公司廉政教育课堂上,党委书记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明确要求。
固化领导班子“每周研学”,形成新制度“一会三审”和“思维导图”宣贯机制。支持纪委选优配齐监督力量,实施“纪检—业务”伙伴计划完善廉防联控机制,公司上下形成了秉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负责“实”作风、坚持“是金子一定会发光”的担当“坚”作风、坚持“细节决定成败”的严谨“细”作风、坚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无我“平”作风、坚持“一切为人民服务”的亲民“公”作风的新风正气。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港口公司党委基于港口产业全国性布局、分散性布点的实际特点,创造性搭建了港口公司管资产、区域单位管运营、平台组织管服务的“一条主线、一个平台”组织模式,构建战略统一管控、资源分级管理、平台共建共享的港口产业发展新业态;建立了“3S三清单”管理模式,明确了集团直管、平台统管、运营自管三类管理方式,明晰了公司本部、产权公司、管理公司三类管理主体的管理重点,形成了统控有度、管放结合、放权激活的平台公司特色模式,集团公司“一企一业、一业一企”改革新实践正在不断更新。
扛牢保供职责 护航能源安全运输
“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能源运输大通道的征程上,港口公司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打出了落实保供措施的“组合拳”,统筹产业发展与安全生产,勇当能源保供“主力军”。
一年来,港口公司加强应急准备处置,压实安全责任。扎实做好雨季“三防”和冬季“五防”工作,各单位开展各类应急演练156项次,2730余人次参与,有效提升了职工应急处置能力。在迎峰度夏关键时期,各单位接收并发布152次预警信息,启动5次自然灾害三级应急响应,有效应对“马力斯”“摩羯”“格美”等11次热带风暴和台风影响,其中罗源湾码头、北海码头分别接收台风红色预警各1次,北方两港有效应对短时200毫米强降雨,各相关单位响应迅速、措施得当,确保了汛期生产稳定以及人员与设备安全。在迎峰度冬关键时期,北方地区冷空气活动频繁,黄骅港务、天津港务克服大雾封航、船期紧、任务重等实际困难,抓效率、强管理,充分发挥集团一体化运营优势,提前制订详细的生产计划和应对措施,科学合理统筹港区生产资源,优化作业流程,强化区域间协同配合,加快大型船舶靠泊节奏,确保各环节紧密衔接、高效有序运转。
风禾尽起,盈车嘉穗。奋战在每条战线上的港口人,用智慧与汗水凝结出能源保供的盈盈硕果。港口公司所辖三港喜报频传,黄骅港务在全年突风、暴雪、极寒冰冻等恶劣天气影响同比增加61%的情况下,提前9天完成全年任务,年度货物吞吐量22583万吨,创下开港以来新纪录。全年6次创造月度作业量新纪录,连续6年领跑北方煤港。天津港务在年内完成4台大型港口设备更换任务前提下,完成卸车3608.1万吨、装船3617.9万吨、矿石装车222.9万吨,卸车效率和舱时效率同比提高,共打破生产作业纪录3项8次,其中罗源湾码头完成电煤接卸418.6万吨,市场煤接卸43.8万吨,非煤业务34.9万吨。珠海港务为华南区域自有电厂转运燃煤量达642.1万吨,同比增长141.8%。
把握时代脉搏 绘就港口新画卷
港口公司全面落实国家“四纵四横两网”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的顶层规划,切实增强沿海港口对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保障能力,适度超前、高水平推进专业化码头建设。
坚守主业谋发展,闻令而动拓市场,港口公司主动对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沿海等重点国家级区域战略布局,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双城经济圈中推出五大项目,贯通“西煤东运、北煤南运”运输通道,掌握着“海进江”和“铁水联运”的运输通道,辐射带动区域经济,联通江、河、湖、海,穿点成线、织网成面,建成多条能源安全、物流运输新通道。
一年来,港口产业的开拓者们摸索前行、奋发进取,公司党委以国家使命为公司使命,以集团大局为公司大局,先后成立“三组四专班”以及3个项目前期工作组,在吹响攻坚号角的那一刻,各条战线职工奔赴全国各处沿江沿海港口枢纽城市,以重大项目为突破,以港口码头为载体平台,与各级政府、企业洽谈协商,就港口建设、科技输出、新能源开发等方面深入交流,全面开展战略合作,成功谋划重大合作项目16个,项目涵盖智慧港口建设、数据中心、风能和新能源制储存等多个领域,构筑和合共赢生态圈,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时光不负赶路人。黄骅港五期、天津港二期等新建煤炭运输项目即将开工,进一步增强能源保供的核心优势,设计能力提升40%,依托“双钟摆式”物流运输体系,打造实现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世界一流港口的主要载体,建设京津冀“综合物流枢纽”,进一步高质量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按照国家战略布局,打造链接“一带一路”重要枢纽,积极发挥“双港双铁双引擎”作用,建设进口煤重要基地,持续扩充国家能源集团集疏运网络,提升一体化产业链供应链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能力,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多式联运中心,展现了高站位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国能担当。
加快泰州煤炭储运基地项目建设,成功迈出长江下游“五港一体”项目第一步,由港口公司、新朔铁路、鄂尔多斯市能源投资公司3家单位共同成立集团首个内陆无水港落户鄂尔多斯……
一批高起点项目逐个落地实施,一幅港口高质量发展蓝图徐徐绘就。港口人正以昂扬之姿,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发展的硬道理,破浪前行,笃行不怠。
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2025年,面对全新的发展机遇,港口公司必将立足产业发展优势,发挥功能港口建设成果,奋勇拼搏,为“双摆钟”综合物流系统建设、集团港口产业大发展、国家能源运输和经济发展再添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