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6小时的争分夺秒
本报通讯员 周 红
2024年12月31日
字数:695
版次:03
  “1、2号除盐水箱液位3.2米,开始止跌回升了。”江西丰城公司化学班副班长孙梅生望着监控屏幕上的数据曲线,缓缓擦去额头的汗水,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稍作放松。
  12月1日早7时,坐在通勤车上的孙梅生如往常般查看着化学运行日志。此时,一条信息让他瞬间警觉:1号机组A级检修即将结束,准备开机。
  作为化运二班副班长,孙梅生意识到一个严峻的问题——除盐水供应压力将急剧攀升,怎么办?
  除盐水是发电机组的“生命之源”,现有3台运行机组正在持续消耗,1号机组开机又将需要大量补给,如果此时遇上精处理高速混床失效后再生也需用除盐水,三重考验叠加,后果不堪设想,任何闪失都可能危及4台机组的安全运行。
  现实情况比预想的更糟:2个除盐水箱水位仅剩4.2米,比正常水位低了近3米,且还在不断下降。虽然一、四系列制水设备正在满负荷运行,但三系列因树脂失效已经瘫痪。
  时间就是生命。孙梅生迅速计算:两套制水设备每小时产水172吨,而仅3台机组运行就要消耗130吨,1号机组开机还需要500余吨。答案只有一个:必须立即启动二系列制水设备。
  “谢小丽,去净水站增启原水泵,更换大功率清水泵。裴羽,严密监控工业水箱液位。”孙梅生果断下令,同时通过对讲机向值长汇报:“值长,申请启动除盐水供给不足事故预案,请各机组错峰补水。”
  危急时刻,每一秒都是挑战。
  除盐水箱液位跌至2.8米,孙梅生在三套制水系统间来回奔波,不断取样、化验、分析、调整,小心翼翼地调节进水门开度,确保每一滴除盐水都达到合格标准。
  经过整整6个小时的鏖战,除盐水箱液位终于开始缓慢回升。
  寒风中,远处的冷却塔依然喷吐着白色蒸汽,机组轰鸣声回荡在黄昏中。望着缓缓上升的数据曲线,孙梅生内心涌起深深的自豪感。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