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守护,只为更安全
2024年12月17日
字数:2917
版次:01
12月10日,平庄煤业六家矿主井提升系统正在全自动运行,高耸的井塔有条不紊地提升着商品煤,生产井然有序。这里就是9月底获评“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的机电区电工班副班长李磊奋斗二十载的热土。
走进主通风机室内,只见李磊表情严肃,正认真地为徒弟们讲解主通风机智能通风升级改造技术难题。载誉归来后,他步履不停,主副井提升机房、电工班车间内……处处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工作以来,李磊全身心守护主副井提升系统、主通风机“咽喉”要道,致力于解决提升系统、主通风机疑难杂症,围绕“三问、三看、三查”,总结出以代表数据分析为主要内容的“3+DA”工作方法,为机械设备检修、调试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先后完成创新项目10余项,其中2项获国家专利,他个人获得“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中央企业青年岗位技术能手”“全国煤炭行业五四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称号,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奖励。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一大批职工成为电工专业的中坚力量,为矿井主、副井提升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2006年1月,李磊进入机电区成为了一名矿工。当时的矿井虽然已经开始机械化探索,但仍然主要依靠人拉肩扛作业。此后,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他重新认识了“电气维修工”这个岗位。
“电气设备检修安全注意事项,应严格按照‘两票三制’规定……”自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李磊便专注于每一个细节,认真观察师傅的每一个动作,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记在小本子上,及时向师傅请教,一边仔细研究,一边认真练习。通过反复琢磨、研究,几年下来,他逐步掌握了各类电气设备技术参数和工作性能,成为了电工专业的行家里手。
李磊没有高学历,读过的各类书籍却多达千余册,写下了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在班组会议室的一台外壳和键盘都已磨损严重的老旧笔记本电脑上,存储着大量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文件。面对提升系统近千条指令、上千个虚拟继电器的PLC控制系统,他认真学习各项专业知识,并购买大量与程序逻辑和变频技术相关的书籍,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进行钻研。很快,他捋清了密如蜘蛛网的高压变频提升系统线路,熟练掌握了工作原理、应用和高压变频器的有关知识,有针对性地做好绞车维护保养工作。
从小白到技术专家,李磊见证了主、副井提升系统从最初的人工手动操作到PLC程序控制,再到煤矿智能化建设和自动化运行的转变。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大幅提升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他常说,科技保安是一个充满魅力的领域,掌握新技术后,不仅能进行大量实践,还能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创新,李磊天赋极高。他花费数月时间,研读主副井高压变频系统数万字的资料,深入了解运行原理。经过不懈钻研和创新,装载自动化联合运行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高压变频系统上,采用485通信线将信号装置与井底装载系统连接起来,并充分运用提升绞车西门子PLC300的逻辑运算功能,实现了装载自动化、信号自动化和提升自动化的联合运行方式,为主提升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创新一直在路上。一次巡查过程中,李磊发现东一轨道提升绞车存在缺陷问题,他与机电区区长乔富国展开头脑风暴,多次联系厂家技术人员未果。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手持图纸,反复对比绞车构造,经过无数次尝试,最终将基地电台KTL110-J1的信号输出点引入PLC程序控制中,并编写了错向保护程序,实现绞车安全运行。
“李磊,站得高看得远,思想与时俱进。再好的智能化设备在长周期的运行中,总会出现缺陷和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能够发现问题及提出改进建议的只有检修维护设备的人才最清楚。他能够及时收集这方面的建议并进行妥善解决,这些设备使用起来才会越来越安全,才会发挥它的最大功效。”乔富国说道。
工作中,李磊始终坚信,只有掌握了新技术的原理,才能在实践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他研发的“一种矿用侧翻斗提升绞车掉道报警装置”项目,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23年全国煤矿优秀“五小”创新成果二等奖。一次休息时,李磊偶然听到工友们讨论矸石山箕斗掉道的问题。矸石山箕斗在运载矸石时,易在斜坡暗硐底部发生掉道事故,司机无法第一时间掌握情况,进而影响现场安全。李磊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多次论证,最终利用激光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作为掉道感应的关键部件,并配合电子延时继电器和绞车运行声光报警器,在暗硐口处安设掉道传感器,以点带线采集掉道信息,成功实现了箕斗的安全预警和运行。
今年春节期间,主井提升系统集中爆发出的复杂电力系统连锁故障,是所有检修人员多年以来第一次遇到,并没有可行的快速高效处理故障方法。
自2019年12月,主、副井提升系统变频器升级改造后,工作效率提高了数倍,达到自动化水平。然而电子元器件处于严重衰老时期,引发各类故障频发,严重影响矿井安全生产,更棘手的难题是提升系统变频器电子元器件服务年限为2年,且设备厂商重组,无法采购配件和得到技术支持。
原因找到了,怎么解决?李磊面临的困难不言而喻。但他没被吓退,每天蹲守在作业现场,琢磨行之有效的办法。在一次检修过程中,他发现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寿命各有不同。受此启发,他立即带领技术骨干组织开展“元件大点兵”工作,对组合式变频柜电子元器件进行分解,按一定频次或周期对电子元器件开展检验,历经720小时,快速掌握了电子元器件“脾性”,建立了电子元器件跟踪记录档案,及时掌握电子元器件疲劳周期,绘制出“电子元器件生命周期表”,提前预知设备运转状态。以此为据,一项科学有效的“强制检修计划”应运而生。在检修过程中,可根据“电子元器件生命周期表”,对元件、部件进行同类别替换或创新研发,目的是缩小故障查找范围,有故障的元件可在替换中及时发现,降低设备故障率。计划实施后,主、副井提升系统故障率降低30%,恢复了平稳运行。当前,“强制检修计划”广泛推广于矿井设备检修实践中,为设备维护保养、高效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知易行难,年轻无畏。了解的人都清楚,他们要触碰的是一块‘硬骨头’,甚至不是一两个人能够解决的,很佩服这群小伙子敢想敢干的勇气和担当。”机电区党支部书记郭浩说,班组里的职工被李磊勇于攻坚克难的精神所带动,大家伙儿拧成一股绳、汇成一股劲,不断攻克技术难题。
一次休班,李磊准备陪妻子和女儿到天边草原乌拉盖游玩,却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乱了出行计划。
“李班长,副井提升系统停止运行了,今天还要检修井下2号供电线路,经过检测是变频器故障,可能会影响人员入井,耽误矿上整体施工进度。”电话另一端传来机电区值班副区长张玉杰急促的声音。
面对突如其来的电话,李磊内疚地看了看妻子和女儿,妻子放下已经拎起的旅行包,说道:“快去吧,工作的事要紧。”李磊点了点头,抱了抱女儿,跟她说下次有机会再带她出去玩儿,便立即赶往单位。
到达副井后,经过细致排查,李磊判断是变频器功率单元存在故障,便连忙组织人员对变频器功率单元进行更换、试运。试运过程中,提升绞车再次停止运转。“什么情况?”李磊立即断电对馈电柜进行检测,经检测是断路器操作连杆长期使用,导致变形、磨损超限。后来,又对断路器操作连杆进行了维修,很快经抢修故障排除,提升系统恢复安全运行。
从业20年,李磊始终秉承敢于担当奉献的实干精神,从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开始,全心全意守护矿井,只为更加安全。
走进主通风机室内,只见李磊表情严肃,正认真地为徒弟们讲解主通风机智能通风升级改造技术难题。载誉归来后,他步履不停,主副井提升机房、电工班车间内……处处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工作以来,李磊全身心守护主副井提升系统、主通风机“咽喉”要道,致力于解决提升系统、主通风机疑难杂症,围绕“三问、三看、三查”,总结出以代表数据分析为主要内容的“3+DA”工作方法,为机械设备检修、调试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先后完成创新项目10余项,其中2项获国家专利,他个人获得“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中央企业青年岗位技术能手”“全国煤炭行业五四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称号,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奖励。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一大批职工成为电工专业的中坚力量,为矿井主、副井提升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从懵懂无知到游刃有余
2006年1月,李磊进入机电区成为了一名矿工。当时的矿井虽然已经开始机械化探索,但仍然主要依靠人拉肩扛作业。此后,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他重新认识了“电气维修工”这个岗位。
“电气设备检修安全注意事项,应严格按照‘两票三制’规定……”自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李磊便专注于每一个细节,认真观察师傅的每一个动作,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记在小本子上,及时向师傅请教,一边仔细研究,一边认真练习。通过反复琢磨、研究,几年下来,他逐步掌握了各类电气设备技术参数和工作性能,成为了电工专业的行家里手。
李磊没有高学历,读过的各类书籍却多达千余册,写下了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在班组会议室的一台外壳和键盘都已磨损严重的老旧笔记本电脑上,存储着大量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文件。面对提升系统近千条指令、上千个虚拟继电器的PLC控制系统,他认真学习各项专业知识,并购买大量与程序逻辑和变频技术相关的书籍,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进行钻研。很快,他捋清了密如蜘蛛网的高压变频提升系统线路,熟练掌握了工作原理、应用和高压变频器的有关知识,有针对性地做好绞车维护保养工作。
从小白到技术专家,李磊见证了主、副井提升系统从最初的人工手动操作到PLC程序控制,再到煤矿智能化建设和自动化运行的转变。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大幅提升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他常说,科技保安是一个充满魅力的领域,掌握新技术后,不仅能进行大量实践,还能解决实际问题。
让科技力量转化为发展动能
对于创新,李磊天赋极高。他花费数月时间,研读主副井高压变频系统数万字的资料,深入了解运行原理。经过不懈钻研和创新,装载自动化联合运行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高压变频系统上,采用485通信线将信号装置与井底装载系统连接起来,并充分运用提升绞车西门子PLC300的逻辑运算功能,实现了装载自动化、信号自动化和提升自动化的联合运行方式,为主提升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创新一直在路上。一次巡查过程中,李磊发现东一轨道提升绞车存在缺陷问题,他与机电区区长乔富国展开头脑风暴,多次联系厂家技术人员未果。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手持图纸,反复对比绞车构造,经过无数次尝试,最终将基地电台KTL110-J1的信号输出点引入PLC程序控制中,并编写了错向保护程序,实现绞车安全运行。
“李磊,站得高看得远,思想与时俱进。再好的智能化设备在长周期的运行中,总会出现缺陷和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能够发现问题及提出改进建议的只有检修维护设备的人才最清楚。他能够及时收集这方面的建议并进行妥善解决,这些设备使用起来才会越来越安全,才会发挥它的最大功效。”乔富国说道。
工作中,李磊始终坚信,只有掌握了新技术的原理,才能在实践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他研发的“一种矿用侧翻斗提升绞车掉道报警装置”项目,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23年全国煤矿优秀“五小”创新成果二等奖。一次休息时,李磊偶然听到工友们讨论矸石山箕斗掉道的问题。矸石山箕斗在运载矸石时,易在斜坡暗硐底部发生掉道事故,司机无法第一时间掌握情况,进而影响现场安全。李磊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多次论证,最终利用激光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作为掉道感应的关键部件,并配合电子延时继电器和绞车运行声光报警器,在暗硐口处安设掉道传感器,以点带线采集掉道信息,成功实现了箕斗的安全预警和运行。
勇做破解发展难题的攻坚手
今年春节期间,主井提升系统集中爆发出的复杂电力系统连锁故障,是所有检修人员多年以来第一次遇到,并没有可行的快速高效处理故障方法。
自2019年12月,主、副井提升系统变频器升级改造后,工作效率提高了数倍,达到自动化水平。然而电子元器件处于严重衰老时期,引发各类故障频发,严重影响矿井安全生产,更棘手的难题是提升系统变频器电子元器件服务年限为2年,且设备厂商重组,无法采购配件和得到技术支持。
原因找到了,怎么解决?李磊面临的困难不言而喻。但他没被吓退,每天蹲守在作业现场,琢磨行之有效的办法。在一次检修过程中,他发现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寿命各有不同。受此启发,他立即带领技术骨干组织开展“元件大点兵”工作,对组合式变频柜电子元器件进行分解,按一定频次或周期对电子元器件开展检验,历经720小时,快速掌握了电子元器件“脾性”,建立了电子元器件跟踪记录档案,及时掌握电子元器件疲劳周期,绘制出“电子元器件生命周期表”,提前预知设备运转状态。以此为据,一项科学有效的“强制检修计划”应运而生。在检修过程中,可根据“电子元器件生命周期表”,对元件、部件进行同类别替换或创新研发,目的是缩小故障查找范围,有故障的元件可在替换中及时发现,降低设备故障率。计划实施后,主、副井提升系统故障率降低30%,恢复了平稳运行。当前,“强制检修计划”广泛推广于矿井设备检修实践中,为设备维护保养、高效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知易行难,年轻无畏。了解的人都清楚,他们要触碰的是一块‘硬骨头’,甚至不是一两个人能够解决的,很佩服这群小伙子敢想敢干的勇气和担当。”机电区党支部书记郭浩说,班组里的职工被李磊勇于攻坚克难的精神所带动,大家伙儿拧成一股绳、汇成一股劲,不断攻克技术难题。
一次休班,李磊准备陪妻子和女儿到天边草原乌拉盖游玩,却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乱了出行计划。
“李班长,副井提升系统停止运行了,今天还要检修井下2号供电线路,经过检测是变频器故障,可能会影响人员入井,耽误矿上整体施工进度。”电话另一端传来机电区值班副区长张玉杰急促的声音。
面对突如其来的电话,李磊内疚地看了看妻子和女儿,妻子放下已经拎起的旅行包,说道:“快去吧,工作的事要紧。”李磊点了点头,抱了抱女儿,跟她说下次有机会再带她出去玩儿,便立即赶往单位。
到达副井后,经过细致排查,李磊判断是变频器功率单元存在故障,便连忙组织人员对变频器功率单元进行更换、试运。试运过程中,提升绞车再次停止运转。“什么情况?”李磊立即断电对馈电柜进行检测,经检测是断路器操作连杆长期使用,导致变形、磨损超限。后来,又对断路器操作连杆进行了维修,很快经抢修故障排除,提升系统恢复安全运行。
从业20年,李磊始终秉承敢于担当奉献的实干精神,从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开始,全心全意守护矿井,只为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