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致富“新赛道”
2024年12月11日
字数:1026
版次:01
“今年,徐源村经济合作社优质稻种植面积达131亩,较去年增长近30%,产量预计达12万斤。而且,今年的稻米已经被后援单位全部预定,预计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25万元收入。”11月上旬,望着金黄色的稻田,广西公司派驻徐源村第一书记赖学勇脸上满是笑容。
徐源村是广西公司乡村振兴定点帮扶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北部南岭深处的盆地,四周高山环绕,盆地中间土地平整,溪流绕村而过,非常适合农业灌溉。
2023年4月,刚到徐源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时候,细心的赖学勇就在入户走访过程中发现,村里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部分家庭缺乏劳动力,导致优良农田荒芜,其中村下辖的陈家屯、蒋家屯尤为严重。
“灌阳县黄关镇不是袁隆平院士优质稻种培育基地吗?徐源村所属的灌阳镇与黄关镇气候和地理条件相似,何不结合国家土地流转政策,大力发展优质稻种植呢?”一个以水稻成片种植为主体的徐源村产业发展计划在赖学勇心中萌发。
赖学勇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在随后的一个月里,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走村入户宣讲土地流转政策,排解农户心中疑虑,最终从50多户农户中流转出107亩成片的农田。
土地问题解决了,种植的钱从哪里来?
为解决资金问题,赖学勇马不停蹄向当地有关部门和广西公司党委汇报,寻求政策支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公司帮扶支持下,土地流转费用、耕种人工肥料费用、修缮灌溉水渠费用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优质稻项目正式启动,当年产出的优质大米被广西公司及所属单位全额采购,为村集体经济带来近20万元收入,带动农户增收10万余元。今年,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加上雨水偏丰,优质稻产量进一步提高。
赖学勇的村集体产业发展计划不仅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还解决了农户就业和收入问题。
监测户户主陈念富和儿子陈辉辉两人相依为命,陈辉辉患有尿毒症需要长期透析,靠陈念富打零工和两人低保费维持生计。村委会了解情况后,安排他协助田间管理,增收6000元,大大缓解了给孩子看病就医的压力。
脱贫户蒋继刚今年70岁,多年前不慎摔伤导致身体残疾,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与妻子两人在村里生活,儿子儿媳在桂林市务工,家里3亩农田无人耕种,现在流转给村委会耕种,不仅解决了土地荒芜问题,而且增收1500元,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优质稻米种植为徐源村开辟了致富“新赛道”,也给广西公司和赖学勇带来了更多启发。如今,600余亩旱改水项目耕种展现出良好态势、近2000亩的山苍子长势喜人、山苍子炼油厂稳定运营、分布式光伏促农增收项目扎实推进……一个个产业项目如火如荼,徐源村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徐源村是广西公司乡村振兴定点帮扶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北部南岭深处的盆地,四周高山环绕,盆地中间土地平整,溪流绕村而过,非常适合农业灌溉。
2023年4月,刚到徐源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时候,细心的赖学勇就在入户走访过程中发现,村里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部分家庭缺乏劳动力,导致优良农田荒芜,其中村下辖的陈家屯、蒋家屯尤为严重。
“灌阳县黄关镇不是袁隆平院士优质稻种培育基地吗?徐源村所属的灌阳镇与黄关镇气候和地理条件相似,何不结合国家土地流转政策,大力发展优质稻种植呢?”一个以水稻成片种植为主体的徐源村产业发展计划在赖学勇心中萌发。
赖学勇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在随后的一个月里,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走村入户宣讲土地流转政策,排解农户心中疑虑,最终从50多户农户中流转出107亩成片的农田。
土地问题解决了,种植的钱从哪里来?
为解决资金问题,赖学勇马不停蹄向当地有关部门和广西公司党委汇报,寻求政策支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公司帮扶支持下,土地流转费用、耕种人工肥料费用、修缮灌溉水渠费用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优质稻项目正式启动,当年产出的优质大米被广西公司及所属单位全额采购,为村集体经济带来近20万元收入,带动农户增收10万余元。今年,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加上雨水偏丰,优质稻产量进一步提高。
赖学勇的村集体产业发展计划不仅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还解决了农户就业和收入问题。
监测户户主陈念富和儿子陈辉辉两人相依为命,陈辉辉患有尿毒症需要长期透析,靠陈念富打零工和两人低保费维持生计。村委会了解情况后,安排他协助田间管理,增收6000元,大大缓解了给孩子看病就医的压力。
脱贫户蒋继刚今年70岁,多年前不慎摔伤导致身体残疾,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与妻子两人在村里生活,儿子儿媳在桂林市务工,家里3亩农田无人耕种,现在流转给村委会耕种,不仅解决了土地荒芜问题,而且增收1500元,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优质稻米种植为徐源村开辟了致富“新赛道”,也给广西公司和赖学勇带来了更多启发。如今,600余亩旱改水项目耕种展现出良好态势、近2000亩的山苍子长势喜人、山苍子炼油厂稳定运营、分布式光伏促农增收项目扎实推进……一个个产业项目如火如荼,徐源村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