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沈城水脉
2024年12月10日
字数:1802
版次:02
在广袤的东北大地上,辽宁环保北部污水处理厂(以下简称北部水厂)宛如一位忠诚的卫士,稳稳扎根在沈阳市的西北角。它承载着城市污水处理的重任,它就像城市水脉的守护者,默默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多年来,北部水厂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不移的决心,将“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这一理念深深镌刻于发展的旗帜之上,积极投身于打造“国能辽宁水”品牌的征程中,不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成绩,为城市的环保事业添砖加瓦。
奠基之路,开启环保征程
走进北部水厂,厂房整洁明亮,设备功能齐全。污水处理区域,职工一丝不苟地巡视、调整着设备状况参数;污泥脱水机房内,职工严密监控着污泥含水标准……在这里,污水经过一道道先进的处理工艺,变成了清澈透明的一级A水质。
水是生命之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市政污水若不及时治理,将会严重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为此,北部水厂承载着污水治理的使命重大。
北部水厂厂区设有大型污水处理池和污泥处理池34座,大型污水泵房和污泥泵房12座,大型机房5座。最初污水采用二级生物化学处理工艺,具有厂区设计布局合理、设备运行可靠、自动化水平较高、管理人员少、运行费用低等特点,是当时东北地区第一座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
该厂占地面积32.3公顷,汇水面积64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00余万。主要汇水区域为大东区、皇姑区和于洪区的污水,日处理能力40万吨。其中20万吨/日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处理后注入卫工明渠作为城市景观用水,用以改善城市水环境状况;另外20万吨/日采用A/O脱氮处理工艺,部分排入浑北灌渠作为农业灌溉用水和景观用水。
“我们所承担的不仅是处理污水的任务,更是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生态环境的使命。”北部水厂厂长啜昕多次强调,“我们必将不断提升污水处理水平,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2018年至2020年,辽宁环保投资3.6亿元对北部水厂局部区域实施提标升级改造工程,将原工艺升级改造为A2/O脱氮除磷工艺,出水水质可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部分出水供给康平电厂作为冷却补充水使用,其余排入新开河作为生态补水。
在经过此次提标升级改造之后,北部水厂更加焕发出勃勃生机,大幅提高了水厂的运行质量,产生了巨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生态融合,奏响发展强音
在北部水厂的发展历程中,其在能源利用与生态发展方面的创新成果,都是从点滴积累而来,汇聚成推动环保事业进步的强大力量。
康平电厂等离子无燃油点火和助燃示范项目启动时,燃煤用康平煤田,工业用水则取自北部水厂处理后的再生水。
再生水输送工程主要由再生水管线及两级提升泵站组成,全长111公里,穿越于洪区、沈北新区、法库县、康平县4个区县、19个乡镇、90多个自然村,工程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日输送水量高达8万吨。
再生水系统作为康平电厂工业用水的主供水源,如电厂的“生命线”,其稳定运行关系到机组的安全与稳定。该工程的成功投运,为长距离使用中水开辟了先河,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树立了典范。不仅满足了康平发电厂生产用水的需求,同时恢复了卧龙湖湿地,美化了生态环境。
近年来,为了追寻节能、降耗、减排的梦想,北部水厂以再生水水源与地下浅能相结合的供热方式,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和总体设计等探索,成功为水厂2.7万平方米的区域供热,项目大幅度节约煤炭资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城市节能降耗和环境净化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水光联动,书写能源新篇
二沉池里,污水静静地流淌着,池子上方一根根拔地而起的巨大银色钢臂,将一块块光伏面板举向蓝天,在太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蔚为壮观。
北部水厂光伏发电项目恰似春日暖阳,为环保事业带来新的希望,开启了北部水厂清洁能源新纪元。光伏组件安装位置为厂区内可利用空地、过道和污水处理池上部及周围空间,面积约14.2万平方米,装机容量为10.17兆瓦,采用索桁结构,每年为电网提供电量1324.92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为国家节约标准煤3771.91吨。同时,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365.73吨,氮氧化物排放量约为186.73吨,对于当地环境保护、减少大气污染具有积极的作用,实现了“上方光伏发电、下方污水处理”的综合利用。
这种“光伏+污水厂”模式,通过资源的二次开发,将城市污水处理与光伏发电系统进行结合,实现了环保产业融合与资源利用最大化,提升污水处理效率和水平,低碳、绿色、高效,真正契合了辽宁环保的绿色发展理念。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面对新起点、新征程,北部水厂用实际行动诠释品牌内涵,朝着创建“四优型”区域环保一流企业目标阔步前行。
多年来,北部水厂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不移的决心,将“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这一理念深深镌刻于发展的旗帜之上,积极投身于打造“国能辽宁水”品牌的征程中,不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成绩,为城市的环保事业添砖加瓦。
奠基之路,开启环保征程
走进北部水厂,厂房整洁明亮,设备功能齐全。污水处理区域,职工一丝不苟地巡视、调整着设备状况参数;污泥脱水机房内,职工严密监控着污泥含水标准……在这里,污水经过一道道先进的处理工艺,变成了清澈透明的一级A水质。
水是生命之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市政污水若不及时治理,将会严重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为此,北部水厂承载着污水治理的使命重大。
北部水厂厂区设有大型污水处理池和污泥处理池34座,大型污水泵房和污泥泵房12座,大型机房5座。最初污水采用二级生物化学处理工艺,具有厂区设计布局合理、设备运行可靠、自动化水平较高、管理人员少、运行费用低等特点,是当时东北地区第一座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
该厂占地面积32.3公顷,汇水面积64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00余万。主要汇水区域为大东区、皇姑区和于洪区的污水,日处理能力40万吨。其中20万吨/日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处理后注入卫工明渠作为城市景观用水,用以改善城市水环境状况;另外20万吨/日采用A/O脱氮处理工艺,部分排入浑北灌渠作为农业灌溉用水和景观用水。
“我们所承担的不仅是处理污水的任务,更是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生态环境的使命。”北部水厂厂长啜昕多次强调,“我们必将不断提升污水处理水平,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2018年至2020年,辽宁环保投资3.6亿元对北部水厂局部区域实施提标升级改造工程,将原工艺升级改造为A2/O脱氮除磷工艺,出水水质可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部分出水供给康平电厂作为冷却补充水使用,其余排入新开河作为生态补水。
在经过此次提标升级改造之后,北部水厂更加焕发出勃勃生机,大幅提高了水厂的运行质量,产生了巨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生态融合,奏响发展强音
在北部水厂的发展历程中,其在能源利用与生态发展方面的创新成果,都是从点滴积累而来,汇聚成推动环保事业进步的强大力量。
康平电厂等离子无燃油点火和助燃示范项目启动时,燃煤用康平煤田,工业用水则取自北部水厂处理后的再生水。
再生水输送工程主要由再生水管线及两级提升泵站组成,全长111公里,穿越于洪区、沈北新区、法库县、康平县4个区县、19个乡镇、90多个自然村,工程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日输送水量高达8万吨。
再生水系统作为康平电厂工业用水的主供水源,如电厂的“生命线”,其稳定运行关系到机组的安全与稳定。该工程的成功投运,为长距离使用中水开辟了先河,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树立了典范。不仅满足了康平发电厂生产用水的需求,同时恢复了卧龙湖湿地,美化了生态环境。
近年来,为了追寻节能、降耗、减排的梦想,北部水厂以再生水水源与地下浅能相结合的供热方式,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和总体设计等探索,成功为水厂2.7万平方米的区域供热,项目大幅度节约煤炭资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城市节能降耗和环境净化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水光联动,书写能源新篇
二沉池里,污水静静地流淌着,池子上方一根根拔地而起的巨大银色钢臂,将一块块光伏面板举向蓝天,在太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蔚为壮观。
北部水厂光伏发电项目恰似春日暖阳,为环保事业带来新的希望,开启了北部水厂清洁能源新纪元。光伏组件安装位置为厂区内可利用空地、过道和污水处理池上部及周围空间,面积约14.2万平方米,装机容量为10.17兆瓦,采用索桁结构,每年为电网提供电量1324.92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为国家节约标准煤3771.91吨。同时,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365.73吨,氮氧化物排放量约为186.73吨,对于当地环境保护、减少大气污染具有积极的作用,实现了“上方光伏发电、下方污水处理”的综合利用。
这种“光伏+污水厂”模式,通过资源的二次开发,将城市污水处理与光伏发电系统进行结合,实现了环保产业融合与资源利用最大化,提升污水处理效率和水平,低碳、绿色、高效,真正契合了辽宁环保的绿色发展理念。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面对新起点、新征程,北部水厂用实际行动诠释品牌内涵,朝着创建“四优型”区域环保一流企业目标阔步前行。